申世永,張永強,張春妮,郭彩云,申峰峰,呂如軍,馬盼
(1.榆林市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陜西 榆林 719000;2.佳縣林木種苗工作站,陜西 榆林 719200)
紅棗(Z.jujubaWill var.inermisRehd.),又名大棗、棗子,鼠李科棗屬,是我國特有的古老樹種,陜西省榆林市有3 000多年的棗樹栽培歷史,目前全市棗樹面積達11.33萬hm2,其中掛果面積9萬hm2。近些年降雨增加,秋季連陰雨是紅棗生長最嚴重的氣象災(zāi)害之一,是造成紅棗裂果的最主要原因,佳縣1998—2007年,10年平均因裂果減產(chǎn)33%[1]?;ㄆ凇⒂坠L期和脆熟采收期的降雨是影響陜北紅棗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因子,花期和脆熟采收期過量降雨,常造成授粉不良和裂果爛果而影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2]。汪星研究認為紅棗裂果一般與降雨時間 、果實的 12 h吸水率和棗果成熟度有關(guān),而降雨和紅棗成熟期同時出現(xiàn)是紅棗裂果主要原因;裂果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總糖、還原糖含量的關(guān)系不明顯,但與棗果實的硬度呈負相關(guān)[3]。盧艷清研究表明,棗果實組織水勢不是影響裂果的主要因子,果實半紅期可溶性糖含量與裂果指數(shù)之間差異不顯著;裂果指數(shù)與維生素C含量之間呈負相關(guān)[4]。楊俊強等分析裂果與正常果皮中的礦質(zhì)元素時發(fā)現(xiàn),正常果皮中的 B 和 C a 含量顯著高于裂果果皮; B 的富集能促進鈣的吸收[5]。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防裂劑,雖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成本較高,在生產(chǎn)上沒有得到大量推廣。為此我們開展生長激素抗裂試驗,以期探索紅棗低成本抗裂方法。
試驗地設(shè)在佳縣城關(guān)鎮(zhèn)屈家莊村,地理坐標(biāo)38°03′1.7″ N、110°29′20.8″ E。海拔835 m,距黃河水平距離160 m,垂直距離60 m,土壤類型為黃綿土。以佳縣油棗為試驗品種,選樹齡20~30 a,樹勢、大小相近的健康棗樹為試材,平均地徑18 cm。試驗樹施肥、病蟲害防治良好。
試驗試劑為四川國光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芐氨基嘌呤2%的可溶液劑,農(nóng)藥登記證號PD20120527。共9個處理加1個對照,每一處理15株樹,共150株棗樹。每一處理15株樹噴水或噴藥劑均為10 kg,且每一處理只噴1次。以不噴任何藥劑和水為對照,見表1。
10月9日—10日,逐株隨機采摘200顆紅棗,統(tǒng)計裂果顆數(shù)。單株裂果率=裂果顆數(shù)/200×100%,每一處理、對照的15個裂果率均值為該處理、對照的裂果率。
委托陜西太陽景檢測有限責(zé)任公司檢測,含糖量及總酸的檢測方法和標(biāo)準分別是GB/T5009.8-2016、GB/T12456-2008。
由表1可知: 8月8日,裂果率隨著芐氨基嘌呤濃度增大而上升。其中,噴水處理的裂果率為3.65%,較對照降低2.98%;噴芐氨基嘌呤的兩個處理,裂果率均高于對照。8月22日,裂果率隨著芐氨基嘌呤濃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均高于對照。9月5日,裂果率隨著芐氨基嘌呤濃度增大先降后升,但均低于對照,其中,濃度為50 mgkg-1時裂果率低于對照0.86%。由此表明:8月8日噴水效果最好,9月5日噴施50 mgkg-1的芐氨基嘌呤效果較好。
表1 紅棗抗裂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統(tǒng)計表
由表1還可看出:噴水時,裂果率隨時間推移先升后降。其中,8月8日噴水的裂果率為3.65%,比對照降低2.98百分點;8月22日噴水的裂果率為13.12百分點,比對照提高6.49百分點;9月5日噴水的裂果率為6.25%,比對照降低0.38百分點。噴施50 mgkg-1芐氨基嘌呤時,裂果率隨時間推移而下降。噴施100 mgkg-1芐氨基嘌呤時,裂果率也是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由此表明:采用芐氨基嘌呤時,裂果率隨著施藥時間延遲而降低。
李捷等研究表明棗裂果指數(shù)與 A B A 呈正相關(guān)[6]。作物從種胚的形成、種子萌發(fā)、營養(yǎng)體生長、開花結(jié)實到植株衰老、死亡,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調(diào)控。不同的植物激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同一激素往往又具有多種生理作用,作物同一生理過程一般受多種植物激素調(diào)控。植物激素之間既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又相互對抗,它們共同協(xié)調(diào)和控制整個植株的生長發(fā)育。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增殖,而生長素則促進增殖的子細胞繼續(xù)增大。脫落酸強烈抑制作物生長,并使衰老過程加速,但這些作用又會被細胞分裂素所解除。生長素濃度適宜時,促進作物生長,同時開始誘導(dǎo)乙烯形成。當(dāng)生長素的濃度超過最適濃度時,乙烯含量增加,而當(dāng)乙烯對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超過了生長素促進細胞生長的作用時,就會出現(xiàn)抑制生長的現(xiàn)象[7]。
目前在棗裂果研究中激素對紅棗裂果調(diào)控機理還不清楚,本試驗試劑芐氨基嘌呤屬于細胞分裂素,采用芐氨基嘌呤時,表現(xiàn)出裂果率隨施藥時間延遲而降低的規(guī)律,可能是隨著時間延遲解除脫落酸的作用越大,從而減緩衰老的過程,從而降低了裂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