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軍
(巴東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湖北 恩施 444300)
當前,對中老年人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一個主要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1]。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血管病變的主要特征為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為高血壓、糖尿病等,要想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就必須盡早通過影像學手段篩查頸部血管病變,并進行及時治療[2]。本文選取我院頸部血管檢查患者與同期健康體檢者各44例,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價值。
在2 0 1 7年6月~2 0 1 8年9月,選取我院頸部血管檢查患者(觀察組)與同期健康體檢者(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女為27例、17例,年齡42~75(66.92±2.61)歲,對照組男、女為25例、19例,年齡43~76(65.11±2.27)歲。一般資料對比,P>0.05。
兩組均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器為東芝-8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前平臥休息10 min,使其頭部偏向一側并暴露頸部,調整探頭角度,仔細檢查血管壁,并測量血管內徑,一般情況下,頸總動脈分叉處血管內鏡≤1.2 mm,內-中膜厚度≤1.0 mm。探查是否存在斑塊,針對存在斑塊者,對其形態(tài)、性質、大小等進行觀察。
腦血管病變、斑塊形成、內膜增厚發(fā)生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
SPSS 20.0,計量資料表示:(±s),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n,%,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腦血管病變發(fā)生率38.63%,斑塊形成發(fā)生率27.27%,內膜增厚發(fā)生率43.18%,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檢查結果對比[n(%)]
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情況對比[n(%)]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較多,如高血脂、高血壓等,在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判斷中,可通過斑塊形成與內膜增厚進行判斷。相比于其他患者,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斑塊形成率更高[3]。本文結果中,觀察組腦血管病變發(fā)生率38.63%,斑塊形成發(fā)生率27.27%,內膜增厚發(fā)生率43.18%,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在頸部血管檢查中,以往常通過CT等影像學技術診斷顱內病變,能發(fā)揮一定的診斷價值,但是在臨床實際應用中,CT等影像學技術只能在已發(fā)生病變中發(fā)揮優(yōu)勢,在梗死灶、出血灶的排查中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將血管造影作為金標準,這種檢查方式準確性較高,但是檢查過程中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存在有創(chuàng)性,并且費用高,人們大多對這種檢查方式認可度不高,因此,該方式的推廣受到了較大限制。本文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頸部血管檢查中,該檢查方式具有較大應用優(yōu)勢,其特點為操作簡單、經濟性好、可重復性、準確性高等,能對血管形態(tài)及血流動力學進行全面、清晰地觀察,較好的顯示出血管內斑塊形態(tài)、阻塞、狹窄情況,還能查看血管內有無異常情況。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頸部血管檢查中,能盡早發(fā)現(xiàn)頸部血管病變,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