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記錄了人生中那些平凡又閃耀著光芒的第一次:出生、長大、上班、結婚、相守……全片一共12集,將人的一生分為十二部分,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稚氣未脫到長大成人,從血氣方剛到成家立業(yè),從知天達命到花甲古稀,從頤養(yǎng)天年到壽終正寢。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個人生剪影,看似平淡,卻意蘊雋永。2020年,是我們中國人集體的第一次,疫情期間我們關上了門,但心里放著世界,我們安靜地、默契地,在做著同一道生存題?!叭松跻姡汉途懊鳌?,我們的生活也如這句話,在磨難之后,重新迎來充滿煙火氣的日常。
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關于萬物之始,我們總是心存浪漫,然而,對于其中的艱難,有時候我們卻無法預料。”
27歲的向爽因先天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手術,而此時她已經懷孕27周,肚中一對雙胞胎面臨高達30%的死亡風險。丈夫忍住眼淚簽署了手術風險告知書,回到病房里,跟老婆念叨:“明天你肯定沒事的?!?/p>
在手術最緊張的一步——母體心臟停跳的瞬間,意味著低氧、低血糖、高血鉀……將威脅胎兒的生命,醫(yī)生必須快速把瓣膜切掉。直到漫長的60分鐘過去,終于母子平安。丈夫心弦一松,忍不住哭了。
一個多月后,孩子順利出生,用響亮的啼哭第一次與爸爸打了招呼。爸爸又陌生又有點膽怯,不知道說什么好:“我下半輩子不干別的了,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贝采系膵寢屧谇逍雅c麻醉之間,早做了無數的夢。在其中一個夢里,她想好了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出自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這是第一集《出生》里的一個故事。嬰兒們推開世界的門,人生剛剛開始。
每年9月,所有幼兒園門前,都上演著“媽媽不要離開我”的悲情大戲。乖孩子會緊緊抱著媽媽,哭出一個個鼻涕泡;鬧孩子會直接崩潰,滿地打滾。面臨分離焦慮的家長們,一個個手忙腳亂,神經兮兮……
當孩子開始了第一堂課,父母也就開始了人生另外一門學問。別看他們成年,做法一樣啼笑皆非——家長們在孩子開學第一天的書包里,塞幾根蔥,寓意“聰明”;塞包統(tǒng)一100方便面,寓意“考100分”……
小學一年級新生郭雨晴,媽媽不在,上房揭瓦;媽媽回家,一秒認慫。其實媽媽自己小時候,也被家長逼著練琴,她以為自己當媽媽了,絕不會逼女兒干這干那。可結果呢?還是……練琴。因為矛盾的媽媽知道:幼兒園不僅有開心的童年,還有無數的“小星星”,這些小星星得到的數量代表著孩子誰乖,誰聰明,誰頑皮,誰“落后”。第二集《上學》里,家長和孩子第一次都站在了起跑線上,誰還不是第一次?
素材運用方向:成長,就是勇敢地擁抱“人生第一次”。這兩個小故事適用“敬畏生命”“學會長大”“勇敢面對……”等作文。
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長大》這一集聚焦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紀錄片的取景地在云南保山市漭水中學,學校里的811個孩子,有一半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父母有些外出務工,有些在家務農,很多家長并不怎樣關心、也不知道如何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
漭水中學特別為孩子們設置了詩歌課程。校長說,很多老師都懷疑,詩歌課對教學有什么幫助,考試并不會因為詩歌加分,學校的升學率也不會提升,但是學了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教詩歌課的老師認為,詩歌是一個翻譯器,當這些孩子有感情的時候,他們能夠通過詩歌表達出來。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坐在山野中,把葉子卷成筒仰望天空,用詩性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一片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胺N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fā)芽。老枯樹,在夜里,長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焙⒆觽兊脑姼铔]有華麗的詞藻,稚氣的字里行間卻透著清新與純真。他們喜愛詩歌,“我覺得詩歌就像是一個垃圾桶”“我覺得詩歌就像是一棵樹”“我覺得詩歌就像是一封信”“它可以載著我去很多的我看不到的地方”“在我悲傷難過時,所有的情緒都能把它寫進詩里”。
十二歲的施應鎖家住漭水鎮(zhèn)明華村水拉河,他不愛說話,沒什么朋友,最親的伙伴就是家里的一頭小牛。詩歌戶外采風課上,同學們紛紛寫下了自己的小詩,而小鎖沒能寫下自己的詩。他回到家,領著小牛出了門。這一次走進大山,他的感覺同以往都不太一樣,心頭的鎖,仿佛一點一點被打開,在大山的懷抱里,他寫出了一首詩:
閉上眼睛的時候
我看到了綠色的風
它
撫綠了 山林樹木
燙金了 我的小牛
親吻了 家里的白墻
染黃了 阿爹的苞谷
但
我不會把風變色的秘密
告訴你。
素材運用方向:詩歌,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它可以改變一個人。在“看世界的方式”“逆境里的成長”“尋找自我”等作文中適合運用這一集里的故事。
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
在四川老年大學古詩詞課堂外,每到下課時分,總會出現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站在門外,透過小小的窗口,向教室里張望。等到下課鈴響起,他會迎著逆行的人流,來到第三排一位還坐在座位上的老人身邊,幫她收拾課本,然后牽起她的手,一前一后地走去食堂吃飯。走在后面的老人,叫童華容,走在前面的老人,叫常尚慧。常尚慧是童華容的丈夫,也是她的眼睛。
十年前,因為青光眼并發(fā)癥,童華容雙目失明,從此她吃飯、喝水、上廁所,常尚慧都片刻不敢離開。剛剛生病的時候,童華容因為治療不想吃飯,常尚慧就喂她吃。童華容告訴兒子:“我是你爸爸一口一口喂活的?!被叵肫甬敵踝≡旱娜兆?,童華容說:“他吃了很多苦,我心里真的好心酸。所以我對他說,我只有下輩子來回報他了?!?/p>
常尚慧對妻子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過馬路,牽著妻子的手穿越人潮。吃飯喝水,一碗湯吹涼了端到妻子面前。必須要單獨出門時,因為不放心妻子一個人在家,常尚慧用繩子在客廳拉了一道警戒線,兩頭各打一個結,妻子摸到這個結,就知道自己處在客廳的什么位置。
對于童華容上老年大學的決定,常尚慧也全力支持。童華容喜歡看書,年輕的時候曾有過上大學的夢想,卻因為要照顧兒子放棄了。退了休的童華容,哪怕雙目失明,也要堅持來老年大學一償夙愿。常尚慧非常理解妻子的心愿,不但手牽手帶著童華容去上課,還把自己變成了她的眼睛和手,帶她領略四季變換,徜徉浩瀚書海,記錄只言片語。
童華容酷愛古典詩詞,雖然失明,心思卻更為敏感細膩,她把從丈夫那里獲取的信息和自己的感想,轉化成一首首詩詞表達出來,再由常尚慧幫忙查資料、修改、記錄?!兜麘倩āに拇ɡ夏甏髮W》《念奴嬌·共享單車》,以及《乙亥大雨過中秋》,都是童華容通過丈夫的眼睛,看到的世界。
對著看不到容顏的丈夫,童華容的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我希望,生活就一直像現在,就這樣牽著手,一直走下去。”
素材運用方向:生命不斷,體驗不斷,既知死,何怕生?這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可用在“相濡以沫”“珍惜生命”“生活的熱情”等文章。
記錄每個平凡中國人的高光時刻
“記錄每個平凡中國人的高光時刻”,紀錄片總導演秦博這樣介紹《人生第一次》的主題。從萌生想法、開始策劃,到拍攝完成至播出,一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央視網視頻中心內容總監(jiān)、《人生第一次》總制片人張昊希望人們在這部紀錄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感受人生的善意與美好。
“蹲守拍攝”是紀錄片常用的拍攝方式,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長時間記錄鏡頭里的人物。拍《當兵》這一集時,團隊蹲守了小半年,因為傘兵必須經歷這么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完成第一跳。在士兵縱身一躍之際,雖然只是旁觀,但拍攝團隊也會跟著熱血沸騰。
生于1996年的孫功旭是《長大》的導演,他一個多月里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和孩子們混熟,讓他們不要在面對鏡頭時連平時怎么吃飯都忘了。孫功旭說朋友或老師問他在做什么時,他回答拍紀錄片呢,然后會得到一根根大拇指,意思是牛,因為在大家眼中,這個行業(yè)是艱難的,拍攝一個商業(yè)廣告的收入可能遠遠高于一個花三四個月拍攝的紀錄片的收入。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愿意呢?張昊表示因為這是一件值得做且必須有人做的事情。秦博則給出這樣的回答:“我認為嚴肅內容不存在突圍問題,我們給對現實感興趣、想去思考的人群,提供一個樣本或維度就可以?!?/p>
素材運用方向:致敬每一個骨子里堅韌又樂觀的中國人?!罢鎸嵉牧α俊薄氨3炙伎肌薄奥殬I(yè)精神”等文章可運用文中的故事。
《人生第一次》金句
生命就像一條溪流,身在其中時,你總是很難察覺其中變化的力量。
人生初見,春和景明,往后余生,波瀾不驚。
童年就是,你長大了以后,會懷念的小時候。
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