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
清末著名科學家徐壽之子徐建寅是一位杰出的造船家和兵工家,在甲午戰(zhàn)爭的間隙,被光緒帝特旨召見,再派往山東威海北洋基地查驗船械,追究海戰(zhàn)失利之根因,物色一位替代丁汝昌的海軍提督。光緒帝為何不直接讓李鴻章報告實況,卻選中徐建寅去明察暗訪呢?顯然,光緒帝對李鴻章老到而狡獪的奏折不感興趣。李中堂經(jīng)營北洋海軍多年,儼然成了獨立王國,水潑不進。
徐建寅在暗訪后獻策:“訪有候選道馬復恒,現(xiàn)當海軍提督營務(wù)處差使。其人忠勇樸誠,穩(wěn)練精干,前歷充各船管帶十余年,嗣后總辦魚雷營,均能實力整頓,勞怨不辭,于海軍駕駛、行陣各事皆極精熟,洵堪領(lǐng)袖海軍各員?!钡枪饩w帝未采納這一建議,在諭旨中提出另一方案:用李和、楊用霖管駕海艦,擢授徐建寅為提督。但遭到李鴻章的反對與抵制。直至次年元月北洋殘師仍龜縮威?;丶磳⒏矞鐣r,撤換海軍提督仍在扯皮中。
甲午戰(zhàn)爭加深了中國的厄運,也使光緒帝走上激進維新的道路。小人物徐建寅裹挾其中,成了“清流派”和“北洋派”爭斗的棋子。他“動”了李中堂的“奶酪”,得罪了北洋派系。據(jù)說李鴻章許諾過徐建寅,若查驗報告寫得“好”,賞個山東青萊登道臺給他。徐熟知官場規(guī)則,但戰(zhàn)禍臨頭,社稷和派系孰輕孰重是清楚的。多年養(yǎng)成的求實精神使他不愿做違心事。這決定了夾在漩渦中的小人物的凄愴命運。
維新失敗兩年后“庚子變亂”,列強侵華,對清朝實行軍火禁運。徐建寅再次臨危受命,被張之洞請去總管湖北全省營務(wù)及保安火藥局。他在江漢之濱的龜山下辦起鋼藥廠,試制無煙火藥,很快解了兵工廠燃眉之急。誰知次年三月底的一天清早,鋼藥廠發(fā)生劇烈爆炸,徐建寅與十五名技術(shù)精英同時罹難。
有人認為徐建寅親自調(diào)制炸藥,不小心發(fā)生了爆炸。這種說法不能自圓其說。調(diào)制炸藥這種活兒,需要總辦親自動手嗎?湖廣總督張之洞事后上折,稱這是一起“機器炸裂”事故。機器怎么會突然“炸裂”呢?顯然有人將小型炸藥包置于機器齒輪間,徐探查機器時,轉(zhuǎn)動的齒輪引燃了炸藥包,并引爆了周圍的炸藥。蹊蹺的是工頭安然無恙—— 他是密謀的實施者,已逃離現(xiàn)場。
徐建寅顯然死于謀害而非事故,幕后兇手無法確定,但指向北洋派系是大致不錯的。
(摘自《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