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周四晚上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發(fā)表書面致辭,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主持了會議。25個國家的外長或部長級官員,以及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等國際組織領導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表達了與會國家對在抗疫同時加快恢復經(jīng)濟的共同愿望。這份聯(lián)合聲明是會議取得成果的重要標志。
洶涌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對全球化的前途感到迷茫。“一帶一路”是近年來新搭建起來最為活躍的全球化平臺,它在此時舉行高級別視頻會議不僅是這個平臺經(jīng)受住了疫情考驗的自我證明,也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對全球化的強有力支持。
據(jù)中方介紹,“一帶一路”約40%的項目幾乎沒有受到影響,30%─40%受到一定影響,20%受到嚴重影響。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受影響比例是今年疫情暴發(fā)以來跨國旅行等受到極嚴厲限制、國際合作工程項目普遍面臨困難情況下一個相當不錯的總體面貌。
“一帶一路”項目都是中國與有關國家共同協(xié)商設立的,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需求和互利性質,因而它的抗沖擊力也比較扎實。即使有的因不可抗力暫時停工,之后重新恢復的幾率也非常高。
美國和一些追隨它的勢力很熱衷于唱衰“一帶一路”,這段時間則借疫情加大了這方面的宣傳,這是他們面對“一帶一路”強大生命力所持的鴕鳥政策。想想看,從“一帶一路”倡議發(fā)起之初,他們做了多少對它的否定性預測。出于地緣政治情結,對“一帶一路”橫挑鼻子豎挑眼,這是他們失去客觀性,用立場先行代替實事求是思想方式的寫照。
新冠疫情形成了“什么對人類最重要”的拷問,它強迫各國對最基本的需求、最重要的價值做出排序。這期間,能后延的事情都后延了,能不開的國際會議也不開了。然而,世界不可能重新走向支離破碎,沒有一個國家愿意以自我孤立的方式自保。留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中是很多國家讓自己著眼于未來、確保不削弱自身國際合作能力的方式之一。
當今世界有兩大思維方式:一種是看什么都像政治,都是國家安全,搞經(jīng)濟建設難免挑挑揀揀、削足適履;另一種是相信經(jīng)濟發(fā)展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大的國家安全,對國家安全議程的極化保持警惕,主張在經(jīng)濟和政治之間找到更加恰當?shù)钠胶恻c。
可以說,后一種方式就是“一帶一路”的基本精神。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甚至分屬不同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jīng)濟集團,它們能夠超越傳統(tǒng)觀念聚合到一起,堪稱是人類發(fā)展在實踐層面的一次突破。
人類進步得很快,同時發(fā)展不均衡,資金和技術能力的淤積及匱乏都很突出,而且陳規(guī)舊矩挺多的。營造新的發(fā)展動力需要不拘一格,以真正的需求為中心,以互利共贏為導向?!耙粠б宦贰碧峁┝诉@樣一個大試驗場。
我們相信,這次“一帶一路”高級別視頻會議取得成功對相關國家的抗疫和恢復經(jīng)濟的信心都提供了一份支持。它是近來最積極、正面的會議之一。希望它對被一些人認為搖搖欲墜的全球化也提供了一份支撐。人類總得繼續(xù)往前走,邁過新冠疫情這道坎。我們希望“一帶一路”這個平臺是加注能量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