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基泰/上海民辦建平遠翔學校校長
親愛的家長們,遠翔的學生們:
大家好!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又處在非常特殊的時期,大家都知道,經過近一百天的全國團結一致,共同抗疫,現(xiàn)在我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全國各地已經從有序復市、復工,進入到了復學的狀態(tài)。
再過幾天,我們初三的孩子就將回到我們的遠翔校園。過不了多久,初二同學也將回來,接著,我們全校同學都將回到我們闊別已久的校園。在回來之前,我們在網絡相會,這是我工作50年以來第一次使用這個名稱——復學式。
今天,我跟大家聊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與我們的學習有關,我稱之為創(chuàng)造力何來?第二個問題,跟我們的行為有關,我稱之為行動與習慣;第三個問題,我想跟大伙兒聊一聊,我們做啥事都應該提高效率,我把它稱之為配合與效率。
第一個問題,創(chuàng)造力何來?此話的緣由來自20年前我在上海浦西的云峰劇場聽的一次報告。報告人是一位從美國請來的宇航員,他給上海市的老師們做了一場報告,報告結束后請現(xiàn)場的教師提問。關于航天的問題,他都輕松解答。后來有人提了一個問題他思考了半天,那就是“對于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你有什么看法?”當時,我們的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一次關于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大討論??赡苡捎诜g的問題,他沒有很明白,但他脫口而出的一句話,20年來我一直記在腦子里,他說:“創(chuàng)造力,不是老師在課堂里教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不是老師課堂里教出來的?那么創(chuàng)造力是哪兒來的呢?臺下一片嘩然,我們都是老師,我們作用在哪里呢?
20年來,我反復思索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道理。創(chuàng)造力何來?我們需要知識的沉淀,需要知識在大腦中通過學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留下信息。還有一條,就是需要自己的思考,需要自己對現(xiàn)實問題產生一些聯(lián)想。如果對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不能產生自我的一種消化、聯(lián)想和思考,哪能有創(chuàng)新呢?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學習是干什么?學習難道就是考試拿分數(shù)嗎?高分一定等于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嗎?我們還需要什么?我們還需要在大腦中沉淀之后,對眼前的問題產生思考后,讓不同的知識板塊產生碰撞,碰撞出靈感的火花。這個過程,很顯然不是只從課堂中學到的,而是在人一生的實踐中,在不斷地學習中產生的。
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個陌生的東西??茖W家面對這個病毒,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推演、推理、判斷、實驗才能研制出疫苗,應對病毒的方法,不可能是原來書本上有的。
創(chuàng)造力何來?我想到武漢的醫(yī)生,面對這個全新的病毒,他們是怎么做出判斷的呢?老師教了嗎?課堂學了嗎?考試考了嗎?是作為醫(yī)生和人的本能,讓他們勇敢地吹響“哨聲”。鐘南山院士判斷病毒會人傳人,李蘭娟院士斷然提出封城,張文宏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科普宣傳,這一系列的行為難道僅僅靠課堂學習,會自發(fā)地、自然地形成嗎?不!那是經過多少天、多少年、多少次的經驗累積才形成的。
同學們,在學校學習,學的是基本知識。創(chuàng)造力何來?僅僅是坐在課堂中認真聽老師講課是遠遠不夠的。要成為一個資源人,要有自我修習的經歷,要有社會的錘煉,要有敢于擔當?shù)木瘛泻芏喙ぷ饕觥?/p>
從我們放寒假到初三返校,經過了101天。這就讓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同學們,未來有好多個“一千零一夜”等待著我們,要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再回到學校我們應該調整學習動機。我們要向抗疫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學習。疫情暴發(fā)了,他們知道有危險,還是毅然決然上前線。他們讀書的時候哪會想到遇到這樣的情形啊,但這是為國效力的時候。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成長過程當中應該不斷積淀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財富。面對突如其來的,想象不到的一些事件,做出正確的判斷、正確的抉擇、正確的規(guī)劃、正確的行為,是考試考不來的。所以,學習、思考、敢于實踐!
美麗校園靜待學子歸
創(chuàng)造力何來?我再講一個故事。1994年,我?guī)е畠旱奖本┨靿珗@游玩,由于回音壁的設計蘊含了很多物理道理,出于物理老師的本能,我要去看一下。那是個巨大的墻壁,前面有一排鐵欄桿,是用來保護文物的,但是有很多游客翻過鐵欄桿跑到里面去喊叫或聽回音。初二、初三的同學都知道,聲波遇到障礙有會反射。我叫女兒到墻的另一邊去,我就站在鐵欄桿外面,我輕輕地斜著對墻壁說了一聲:“聽到沒有?”經過極短的時間差,女兒回聲過來了:“爸爸,聽到了?!敝車慰图{悶地看著。我想,如果當時墻上能長出一根根法線,這些人可能就知道原來是聲波反射。同學們,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怎么可能有人畫這幅圖來解決問題呢?所以,這次疫情當中,可以看出我們的處理問題的能力,靠的是我們的知識累積和實踐經驗的探究。所以,我們必須加強除課堂學習之外的實踐和研究。
那天,從北京天壇公園回音壁離開時我悄悄回頭看,那些游客慢慢地爬出了欄桿,也站在我的方位輕聲喊起來了,我太開心了。這是我1994年在天壇公園上的一堂現(xiàn)場的物理課。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學習,為了考試的學習,學習是為了增加各種知識的積累,再加上我們的處理,提高我們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行動與習慣。2月17日,我們線上活動開始。之前只用了36小時,全校的教職員工全部裝上釘釘,并把軟件用得得心應手。同學們,你們不知道老師們有多少個晚上像這樣在線開會,進行培訓,效率很高,這得益于我們老師平時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同學們,如果再過10年、20年、30年,你們到了我這個年齡,會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什么語調來講述疫情期間宅家的101天?我覺得有一點要提到,那就是習慣怎么養(yǎng)成。
孩子們,一個人真正的品質體現(xiàn)在哪里?在事情的真相永無人知的前提下,你的行為反映真正品質。我們的775位同學,能不能擔保:“我做了任何一件事,無需瞞著家長和老師?!北热纾约阂粋€人呆在家的時候,絕不會隨便亂扔一張廢紙、亂吐一口痰、亂說一句不該說的話?
品質從哪里來?行為習慣。過去的這段時間,我們可能已經習慣了線上教學。一位家長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希望線上教學的一些好的做法能繼續(xù)延續(xù)到線下?!焙玫牧晳T要保持。你們馬上要走進學校,要再一次調整自己,有哪些習慣應該保持,有哪些習慣需要改變。
從復學進校門第一天開始,要規(guī)劃我們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線下學習習慣。經過這一百多天的自我管理,我相信你們有這個能力,也能做到這一點。哪些習慣很重要?衛(wèi)生習慣,上課聽講習慣,對待作業(yè)的習慣,同學交往習慣,甚至于就餐習慣都很重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資源人,從現(xiàn)在開始行動起來,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我今天講的第二個問題。
今天第三個問題,可能也是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
我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這樣一段話:“如此艱難!如此繁雜!如此責任!如此上學!如此上課!如此就餐!如此放學!又如此當心!又如此存疑!如此好奇!又如此期待!”
我們遠翔的93位教職員工,65個教職工,28個物業(yè)管理、食堂的叔叔、阿姨已經做了非常細致的準備。家長們對學校那么關心,讓我感動。為了保障復學,畢業(yè)校友的家長、在校生的家長,甚至還有不是我們學生的家長,都為我們送來防疫物資。一開始,擔心我們的防疫用品,特別是口罩不夠?,F(xiàn)在,我告訴大家,有了大家的支持,足夠了。每天孩子從家?guī)€口罩過來,中午學校給換個新的,保證每人每天一個。這全要感謝各位家長。更讓我感動的是今年的“三八”婦女節(jié),全校的女教師主動捐款,后來我們所有老師都參與了捐款。當你們再次進入遠翔大門的時候,要經過那個別致的、以前只能在機場看到的安全門,就是老師們捐款建造起來的。我們將從這個特別的測溫門經過,邁進建平遠翔,邁出歷史性的一步。這一步是我們全國上下團結一心戰(zhàn)勝疫情的,了不起的一步。這一步里,有你和你的家長作出的共同貢獻。怎么邁開這一步呢?這就是我要講的配合產生效率。我想盡最大的可能,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這需要大家的配合。
要做哪些事呢?第一個規(guī)定,抗疫的要求必須保證絕對的人身安全。不僅要求同學們自己是健康的,還要求同住人是健康的。我們都有個隨身碼,如果隨身碼不是綠色的,就不要到學校。我們特別要把我們的行為納入防控范圍。孩子每天進校門時,應該有一個承諾書,保證孩子的同住人員都健康。第二個規(guī)定,每天測溫三次,出家門一次,進校門一次,中午一次,三次體溫必須記錄。第三個規(guī)定,為防止不相干的人員進入校門,所有學生、教職員工發(fā)放通行證。同學們進門時,自助掃描、報到。
另外,出門前別忘了在書包里放一些東西。為了安全起見,需要自己帶好筷子和勺子;我們要提倡“瘋狂”洗手,比如交完作業(yè),課代表拿完別人作業(yè)本,交給老師以后再把手洗一洗,走廊里面擺了很多免洗的洗手液,一定要隨時洗手。中午就餐,錯峰分流;早晨上學時間錯峰;下午放學錯峰,而且分不同的門出校。最后,提醒同學們,我們學校的有些場所暫時是關閉的,比如圖書館和運動場。
好了,一個如此繁雜的,但也必須要求我們家長、孩子們一道共同配合的一項工作——復課,就要開始了。我相信,只要我們相互配合得好,效率一定會提高,就可以避免很多繁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