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誠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干預中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數(shù)一共為118例,分為兩組進行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程序干預。結果:觀察組護理后出現(xiàn)心肌梗死的為1例,出現(xiàn)心絞痛的為1例,對照組出現(xiàn)心肌梗死的為3例,出現(xiàn)心絞痛的為3例,同時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住院冠心病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程序可以保證其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滿意度,臨床意義較為深遠。
【關鍵詞】冠心病;預見性護理程序;臨床探討
冠心病是冠心病的縮寫。它是最常見的心臟病類型。它指由冠狀動脈狹窄和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礙和器質性疾病。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狹窄或梗阻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心肌壞死引起的心臟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冠心病越來越年輕化。在給予對癥治療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患者的護理。作為新型護理模式,預防性護理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進行全面,全面的分析和判斷,采用相應的護理程序,預先預見性患者的風險和護理風險。冠心病患者的預見性性護理程序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同時避免和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達到提升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數(shù)一共為118例,研究的時間范圍在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心電圖等方式確診為冠心病,并且上述患者無肝腎異常、惡性腫瘤以及顱腦損傷等情況,均配合此次研究。將上述的患者分為兩組進行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例數(shù)為59例,其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0∶29,年齡30~86歲,平均年齡為(51.23±2.17)歲,心絞痛型的患者為30例,心梗型的患者為20例,無癥狀的為9例;對照組患者例數(shù)為59例,其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1∶28,年齡33~87歲,平均年齡為(52.14±2.24)歲,心絞痛型的患者為32例,心梗型的患者為19例,無癥狀的為8例;兩組患者的資料差異較小,可實施下方試驗。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一般護理,告知病人怎樣規(guī)律用藥,隨時監(jiān)測病人生命體征等各項指標等;研究組除此之外,還進行預見性護理措施,詳細如下。(1)心理護理由于病人對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極易產(chǎn)生焦慮、害怕、緊張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因此,為減少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有效控制病情,對病人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病人入院后,進行健康宣教,詳細向病人講述情緒對此類疾病的影響、疾病的相關知識、診療過程,令病人對疾病有個初步的認識。此外,依照每個病人的不同心理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可通過語言安慰,或是聽音樂、看電視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幫助病人調整情緒,保持心情的平穩(wěn)、心態(tài)的平和,方便后續(xù)的治療。(2)預見性生活指導:督促患者注意保持規(guī)律性的生活習慣,防止過度勞累。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以提升患者身體素質,改善機體免疫力。治療期間戒煙、戒酒,防止便秘。(3)病情評估?;颊呷朐汉螅o理人員主動接待,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預見性評估患者在住院治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做好治療準備工作,根據(jù)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4)病情監(jiān)測隨時觀察病人病情變化,每隔15min檢測一次,詳細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比如,胸部疼痛的位置、性質、時間、疼痛程度等變化情況;若病人2h內出現(xiàn)溶栓應全面評估病人的胸部疼痛狀況,從而評估病人的病情改善情況;查看病人心電圖、血清酶學等指標的改變情況,從而評估冠狀動脈的通暢情況。
2 結果
2.1比較上述患者護理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組患者中,護理后出現(xiàn)心肌梗死的為1例,出現(xiàn)心絞痛的為1例,發(fā)生率為3.38%,對照組出現(xiàn)心肌梗死的為3例,出現(xiàn)心絞痛的為3例,發(fā)生率為10.17%,觀察組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較大P<0.05。
2.2比較上述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的為27例,滿意的為30例,不滿意的為2例,滿意率為96.61%,對照組中非常滿意的為19例,滿意的為32例,不滿意的為8例,滿意率為86.44%,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臨床發(fā)病率高,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其治療主要依靠緩解癥狀,減少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fā)作;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fā)展,減少冠心病的死亡。標準化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再缺血事件,輔以相關護理可進一步改善預后。由于傳統(tǒng)護理方法高度依賴于臨床建議,因此它們處于被動模式。護理人員無法結合冠心病患者的實際需求提供有效的護理,更容易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以往的冠心病護理模式多屬于應對緊急情況的護理模式,出現(xiàn)問題后采取應對措施,改善患者即時病癥,對于前期預防重視度不足,整體護理效果不佳。而預見性護理程序干預是以預防為原則,結合患者疾病情況、身體情況制定的預防性護理計劃,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施加針對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生活護理等措施,調整患者身心狀態(tài),改善患者病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一種主動、連續(xù)、全面性的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住院冠心病患者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程序干預,能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心絞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劉曼君.冠心病的中西醫(yī)結合心臟康復研究概述[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7,8(24):6-9.
[2] 陳曉霞,王春紅.重癥監(jiān)護室冠心病患者應用舒適性護理的效果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9(13):79-80.
[3] 任中原,陳娟娟.預見性護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15):157-159.
[4] 董林萍,張華,張士芳.預見性護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