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艷琴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時間段(2019年2月-2020年2月)內我院收治的140例相應癥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70)和研究組(n=70)。前者采用常規(guī)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后者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以手術過程中相關指標、手術結束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較好,組間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相較于對照組,手術結束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較低,組間差異性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結論:治療巨大子宮肌瘤,采用此種方法,臨床效果顯著,手術過程中的相關指標較好,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臨床中可推廣使用。
【關鍵詞】腹腔鏡;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時間段(2019年2月-2020年2月)內我院收治的14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70)和研究組(n=70)。研究組,年齡29-62歲,平均年齡為(45.52±6.43)歲;生育次數1-3次,平均生育次數為(1.6±0.6)次。對照組,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為(45.82±6.23)歲;生育次數1-3次,平均生育次數為(1.6±0.7)次。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其他一般資料,P>0.05,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故兩者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平均住院時間等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分析軟件使用EXCEL和SPSS23.0,以均數±方差()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
2 結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較好,組間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2.2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手術結束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較低,組間差異性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
3 討論
作為婦科臨床中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子宮肌瘤的發(fā)病人群多為40歲以上的女性。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理如何,國內外學者并沒有統(tǒng)一的結論。受到性激素的影響,子宮肌瘤的體積變大,引起巨大子宮肌瘤。巨大子宮肌瘤引發(fā)子宮出血、疼痛等癥狀,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如何治療子宮肌瘤,通常傾向于選擇手術的方法。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存在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復,術后并發(fā)癥多等缺點??茖W技術快速發(fā)展,醫(yī)學技術也獲得快速發(fā)展。子宮肌瘤治療過程中,較多的使用腹腔鏡技術。本文旨在探討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選擇時間段(2019年2月-2020年2月)內我院收治的140例相應癥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70)和研究組(n=70)。前者采用常規(guī)開腹全子宮切除術,后者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以手術過程中相關指標、手術結束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較好,組間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相較于對照組,手術結束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較低,組間差異性比較,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方面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治療巨大子宮肌瘤,采用此種方法,臨床效果顯著,手術過程中的相關指標較好,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臨床中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金龍,干寧,葛小花,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13(32):4359-4360.
[2] 李文霞,陳德娟,顏愛華,等.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5,15(2):312-315.
[3] 陳光玉,李欽海,袁露涓.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17,41(7):621-622.
[4] 李莉莉,尹成芳,姜瀾.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在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