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腦報編輯蛋黃兒又在辦公室邀約同事湊單買手機殼了,為什么要說又呢?因為蛋黃兒真的有太多手機殼了,而每次買手機殼的原因都差不多,“這個手機殼好好看”、“這個手機殼的材質(zhì)好特別”、“這種樣式我還沒有”……在蛋黃兒看來,換了手機殼內(nèi)心感覺就像換了個新手機,看到自己心儀的手機殼總是忍不住剁手。
大家身邊肯定也有這類手機殼控,他們的手機殼使用年限絕不會超過一個月,甚至還會根據(jù)每天的穿衣風格來換手機殼,再加上,大部分手機殼的價格都不高,從幾塊錢到上百塊,買起來也不心疼,不過比起考慮價格高低,大家更愿意花時間來挑選款式,從圖案、設(shè)計、細節(jié)、材質(zhì)、做工等方面一一比對,誓要選出自己最滿意的手機殼,不過在遇到下一個心儀的手機殼后,上一次精挑細選的手機殼又變得不再那么完美。
大部分手機殼控還有收集的癖好,畢竟千辛萬苦從茫?!皻ず!敝刑暨x出來的手機殼怎么舍得扔呢,必須找個精致的箱子裝起來,當囤夠一箱子的手機殼時,居然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手機殼已經(jīng)不再是保護手機的一種工具,都市青年們試圖用不同的手機殼來表達自己生活中不同時期的狀態(tài)情緒,它成為了很多都市青年生活中的一部分。
比如近幾年文字類的手機殼越來越受年輕人的歡迎,特別是印有“煩躁”、“關(guān)你屁事”、“哈哈哈哈”等幽默自嘲的詞語,平時逛街都能看到不少人在用。通過這些簡單又頗具張力的文字,在表達自己情緒的同時,也傳遞著他們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寫著“煩躁”卻希望沒有煩惱,寫著“肥胖”卻是在激勵著自己減肥,這種既能得體表達情緒又能博得他人一笑的方法正是當代年輕人所需要的吧。
而手機殼DIY又成為了大家凸顯個性的另一種方式,相比于市面上流水線生產(chǎn)的手機殼,DIY手機殼給使用者提供了一種參與感和非千篇一律的滿足感,雖然手作物品難免會有瑕疵,但是這種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滿足感是無法替代的,DIY手機殼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一種個性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