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湖南日報老報人唐大柏在汨羅住過一陣,寫下不少新聞報道??缭桨雮€多世紀,5月2日至4日,唐大柏再次來到汨羅,找到了10多位他曾經采訪過的人物,與他們嘮家常、憶時光、看變化。
5月2日,見到當年的“唐記者”,大家喜出望外?!疤朴浾吲恼諘r,我穿上唯一的一件像樣的衣服擔爛泥,還被父親罵了好些天呢?!崩钚氯A哈哈大笑,早已把當年的艱苦歲月當成了一件樂事。
“我當年一天可以犁1畝多田哩!”何要良自豪地說,“‘鐵姑娘的名頭是名副其實的?!碧拼蟀靥嶙h去“鐵姑娘”家看看,何要良有些不好意思:“我家寒酸?!贝┻^柏油路,何要良家到了。是一棟兩層樓房,雖非別墅,卻也精致,家里沙發(fā)、電視機樣樣俱全。何要良迅速泡了姜鹽芝麻豆子茶,說道:“房子是2003年建的,兒子在株洲,家里就兩個老人住?!焙我几嬖V唐大柏,老兩口在家里種了5畝多田,農閑時,老伴還去打點零工,自己則在村里當保潔員,“雖不是很富裕,但飯有吃、衣有穿,生活不愁。”
唐大柏自稱有3個媽媽:岳陽媽媽、沅江媽媽、閔家巷“媽媽”。前兩個媽媽是母親和岳母,第三個“媽媽”則是待他如親兒子的普通農婦馬滿珍。馬滿珍早已不在人世,可唐大柏還是想去她的老家看看?!斑€記得我嗎?我跟你住過1年多?!?月3日,看見唐大柏下車,馬滿珍的第3個兒子閔佑勛快步迎上來。
“自己的兄弟,怎么可能不記得?”唐大柏拍著閔佑勛的肩膀,隨閔佑勛步行上山,祭拜“媽媽”。在“媽媽”墳前,唐大柏失聲痛哭。1955年,在湘陰縣委辦公室工作的唐大柏被抽調至閔家巷負責辦農業(yè)合作社,住進了貧農馬滿珍家。那會,唐大柏稱馬滿珍為“閔大媽”?!爱敃r駐村干部都是到村民家輪流吃派飯的,可我到閔大媽家里后,她怎么也不讓我再輪到別人家去吃飯了。”唐大柏回憶,“閔大媽騰出兒子的婚床給我睡,我堅決不同意,他們全家硬是推著我睡到那里,還特地為我擺了寫字桌,買來新煤油燈?!?/p>
“閔大媽家困難,但她每餐都要偷偷給我加菜,有時是荷包蛋,有時是小魚,有時是油渣子。要是我有點什么病,她四處找單方,精心護理。”后來,唐大柏改口叫閔大媽為“媽媽”。這些事,閔佑勛也記得很清楚,一直以來,他視唐大柏如親哥。前幾天,聽說唐大柏要來,他興奮得睡不著覺。臨別時,閔佑勛眼眶濕潤:“下次一定要來住幾天,我們等你!”
神鼎山鎮(zhèn)的沈友珍曾是唐大柏筆下的人物。1955年,唐大柏以《友珍的婚事》一文,將沈友珍和蔣肯堂這一對農村青年樸實的愛情故事記錄下來,反映當年中國掃盲運動以及婚姻自由,具有時代意義。當年,19歲的沈友珍上掃盲夜校時,結識了蔣肯堂,芳心暗許??煽咸眉揖忱Э?,友珍的父親堅決不同意。后來,鄉(xiāng)里建農業(yè)社,肯堂報名入了社,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友珍的父親這才同意兩人的婚事。如今83歲的沈友珍,一家人從鄉(xiāng)下搬到了鎮(zhèn)上,日子過得平靜舒坦。
步履匆匆,幾天里,看到當年筆下的新聞人物,唐大柏倍感親切。走在汨羅這片熱土上,他感嘆:“歲月無情人有情!”
(摘自《湖南日報》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