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zhí)法導致非洲裔男子死亡事件引發(fā)的抗議持續(xù)升級。美國超半數(shù)州府啟動國民警衛(wèi)隊,在危險和混亂中,我們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央視記者劉驍騫。他曾數(shù)次“冒死”采訪,曾去巴西采訪毒梟交易現(xiàn)場,也曾探秘被許多國家列為恐怖組織的“哥武”組織。
熟悉的身影
劉驍騫,福建泉州晉江人,1988年出生,中學就讀于晉江一中。大學為中國傳媒大學2006級葡萄牙語專業(yè),2007年至2008年期間赴巴西南大河州聯(lián)邦大學公派交流。2009年夏赴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交流,參與騰訊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前方報道。2010年畢業(yè)后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自2011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拉美中心記者站記者。
這一次,劉驍騫來到美國騷亂最為嚴重的明尼蘇達,深入最群情激奮的游行現(xiàn)場進行采訪。開始,他很淡定地在人群外分析事態(tài),突然間,一個催淚彈扔了過來,劉驍騫和攝影記者趕緊撤離。在撤退的過程中,他還不忘向觀眾介紹現(xiàn)場的情況。
很多人都為劉驍騫捏了一把汗,但是對于他來說,這并不算什么。因為他還見過比這更危險的場面,數(shù)次“冒死”采訪。
“逛菜市場式”采訪大毒梟
劉驍騫第一次“紅”,是因為“逛菜市場式”的采訪。鏡頭中,他一臉平常地介紹著身后的人正在進行的“工作”,仿佛他所處的地方真的是一個忙碌的菜市場。但實際上,這是巴西毒販的交易現(xiàn)場。
2002年,巴西最有名的采訪調查記者,就因為偷拍了毒販的交易而遭到綁架,并被活活燒死。劉驍騫深知危險性,但為了揭開這個神秘地帶的面紗,他毅然前往。借由毒販希望展示自己力量的心理,劉驍騫獲得了采訪報道的許可。但是真正到達毒販所在的貧民窟,他才知道自己面臨的是無數(shù)支狙擊步槍。新聞中,劉驍騫如走入菜市場般輕松,語氣甚至沒有任何波動,但其實他剛剛走過十幾個機槍把守的關卡。
聯(lián)絡人告訴劉驍騫:在毒品加工工廠和販毒窩點,幾乎每個毒販都不間斷地吸食可卡因,精神處于極度亢奮狀態(tài),而且手中都拿著上膛的槍。如果遇到突襲,保命的方式只有跑。
但劉驍騫明白,如果遇到了,幾乎不可能躲過槍林彈雨。
冒死探秘“哥武”組織
第二次,劉驍騫要去的是更加危險的地方,深入“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人民軍”(簡稱“哥武”)進行采訪。
在劉驍騫之前,這里從未有亞洲記者踏足。因為實在是太危險,許多國家將其列為恐怖組織。
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哥武”一共綁架過 10583 人,包括政客,商人,記者,甚至總統(tǒng)候選人。
而在劉驍騫探訪前,僅僅一年就有3名記者被“哥武”綁架。
當時“哥武”正在和政府進行談判,雙方多次交火,政府一度會在夜間空襲“哥武”營地。
劉驍騫在面對鏡頭介紹時,身旁就是持槍的武裝人員。這是極度危險的采訪,他都一度想要放棄。他在這一次“出差”前,已經(jīng)做好了被綁架的準備:把家收拾得很干凈,各種費都交了,他還讀了幾本人質被解救后寫的自傳。最終,他還是踏上了那片最危險的土地……(摘自《福建日報》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