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明 謝曉彤 張志英
冶河灌區(qū)位于太行山東麓,橫跨平山、獲鹿(現(xiàn)為鹿泉區(qū))、元氏3 縣,是一項跨流域的灌溉工程。1970 年開工建設,全長102km,設計引水流量22m3/s,灌溉面積54 萬畝,由于主要水源來自崗南水庫,故稱“引崗渠”。引崗渠的修建不僅使農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灌區(qū)糧食平均畝產達到401kg,同時,還有力的促進了工業(yè)、城鎮(zhèn)、旅游業(yè)的發(fā)展。50 年前,引崗人聽從黨的召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要求,鑄就了“群眾路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治水”的引崗精神。引崗人修建的不僅僅是一個工程,更是一種信念、一種使命,造就的不僅僅是一幅清水繞山間的美麗圖畫,更是一座值得后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在新時代,我們水利工作者要踏著先輩的足跡,將引崗精神接過來傳下去,賦予引崗精神新的內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忠誠、干凈、擔當為內核,以科學、求實、創(chuàng)新為底色,以興水、富民、和諧為追求,譜寫新時代治水興水管水新篇章,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獲鹿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總面積603km2,山丘區(qū)面積占總面積的2/3?!矮@鹿縣西靠山,十年就有九年旱”,山丘區(qū)大部分是石灰?guī)r,地下水缺乏,很難打出水來,均為旱地,20 世紀60 年代糧食畝產只有100kg,農業(yè)生產長期沒有擺脫“旱收平原澇收山,頂好落個八成年”的局面。
1969 年春天,緱增福同志從欒城縣調任獲鹿縣委書記,上任伊始便串村入戶、爬山過崗,到群眾中調查研究,在農家院落炕頭、田間地頭交流與群眾交流思想,了解人們無水之苦,得到一個結論,獲鹿的農業(yè)發(fā)展,根本在于一個“水”字。面對干旱的困擾,縣委從人民群眾最迫切的水利入手,決策修渠引水改變受旱局面,發(fā)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
1969 年地區(qū)水利部門組織平山、獲鹿、元氏3 縣勘測設計引崗渠。獲鹿縣委積極實踐地區(qū)提出的“引崗濟冶”之策,使獲鹿的水源頭由原來的一河變?yōu)橐焙雍弯镢觾蓚€源頭??h委一班人善于解剖“麻雀”,用典型引導人們改變觀念,石井公社張莊村地處深山區(qū),別說水澆地,就連人畜飲水都很困難,黨支部帶領群眾苦干3 年,打通了400多m 的隧洞,開挖了3km 的盤山渠道,建成了一座揚水站,架設管道引水上山,過去的望天收變成了水澆地,糧食畝產增長2 倍多。改善灌溉條件,促進農業(yè)大豐收的事實使大家體會到;“只要山區(qū)有了水,要比平原美”。通過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把引水工程變?yōu)槿h人民的意志、奮斗的目標、積極的行動,從而拉開興修水利大會戰(zhàn)。
石家莊地委和3 縣縣委帶領數(shù)十萬人民群眾在太行山上擺戰(zhàn)場,開山劈嶺、跨溝架橋,修渡槽、鑿隧洞,3 縣向全縣人民發(fā)出號召,打一場人民戰(zhàn)爭,各村青壯年踴躍報名出征引崗。實行軍事化編制,縣設施工總團,下設分團,公社設營,各村設連,生產隊建排、班、組分工包段施工,1969 年獲鹿縣總人口20 多萬,在引崗渠工地上干部、職工、民工達10 萬人,幾乎所有的勞動力全部上陣。
引崗渠建設者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極大負責,他們深深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修渠引水是為人民謀幸福,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新時代水利工作者要以引崗人為榜樣,忠誠于黨、人民和水利事業(y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增強宗旨觀念,鞏固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成果,做決策、干事情,一定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在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中體現(xiàn)守初心、擔使命。要貫徹“節(jié)水優(yōu)先、空間均衡、系統(tǒng)治理、兩手發(fā)力”水利工作方針,奮力開創(chuàng)水利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讓更多的水利改革發(fā)展成果惠及人民,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引崗渠是一項大型跨流域工程,規(guī)模大、投資多,大型建筑物渡槽19 座,隧洞7 座,各類渠系建筑物800 多座,總投資5571 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56 萬元,分3 期工程實施,到1978 年完成續(xù)建掃尾配套達到設計要求,歷時8 年之久。建設期間,從縣領導、施工團長、技術人員、采購員、民工他們心中裝得只有工程,沒有任何私心雜念。
獲鹿縣委書記緱增福同志跑工礦、找部隊,為引崗工程爭取到上千方木材,上百噸鋼材,而他自己家里卻沒有一件像樣的家俱。為了解決生活困難的引崗干部職工的后顧之憂,為他們的孩子工作安排費盡心思,而自己的孩子工作安排卻絲毫沒有受權力的影響。
潘 志 光1938 年 參 加 革 命,1967 年時任獲鹿縣工業(yè)局長受沖擊,1969 年下放到獲鹿新城“五七”干校勞動改造,1971 年縣委將下放勞動改造的干部解決出來,充實、補充到引崗渠工程,他被分配到平山縣王常峪隧洞工地管理倉庫。經他手進出的幾千噸水泥,他都把水泥袋收回,抖凈整平,一捆一捆的碼好,回收的水泥袋賣了1 萬元錢,當時1萬元是30 名中層干部一年的工資。平反后,他任獲鹿縣水利局副局長,文革前行政17 級干部,工資95 元,到1983年離休還是17 級。1988 年該同志病故后,按其遺囑將骨灰撒入引崗渠中。
為工程建設犧牲的民工家屬,當時一個民工的喪葬費和撫恤金一共720元,以后的生活問題交由所在大隊和生產隊以工分給予照顧。當時群眾生活普遍困難,他們的親人為工程獻出了生命,心情一定十分沉重,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的家屬沒有無理取鬧,說難聽話或上訪告狀。
引崗渠干部以身作則,大公無私,光明磊落,渾身上下散發(fā)著共產黨員兩袖清風的浩然正氣,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率先垂范,才有人民群眾緊跟其后。新時代水利工作者要以引崗人為榜樣,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任勞任怨、大公無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勤政廉政,光明磊落,始終保持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良好形象。
引崗渠全長102km,總工程量754萬m3,受 益3 個 縣、27 個 鄉(xiāng) 鎮(zhèn)、145 個村,其中獲鹿縣受益面積最大,擔負著全部工程任務的70%。在資金困難、物資短缺的情況下,沒有等、靠、要,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往直前,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因陋就簡土法上馬,創(chuàng)造了燕趙大地上的人間奇跡。
為了解決冶河樞紐工程的石料、水泥、石灰等物料問題,他們采取了“自采石頭自加工、自己運輸自壘成”的辦法,全縣先后建起了采石廠、水泥廠、石灰廠、炸藥廠、小煤礦等130 家,還培養(yǎng)出打造十萬石料的一大批女石匠。
冶河渡槽1170m,槽墩建在河底的基巖上,下挖30m,沒有挖掘機,全靠鐵鍬、鎬頭,瀝水用水桶往外淘。石料運送是毛驢車、人拉車,渡槽拱圈用樹木作為支撐架。溫塘河渡槽橋墩基礎,用的千萬方石子,民工“十根指頭當鐵耙,沒有篩子用手抓”。王常峪隧洞2700m長,為片麻巖,不見風是鐵疙瘩,見風就是豆腐渣。他們手握鋼釬用錘砸,出渣、下料麻繩拉,提著油燈點炮焾,排水、趕煙土辦法。
省地市領導到一線視察指導建設,三縣領導班子成員個個深入工地檢查指導參加勞動,在冬季滴水成冰,拉車百里給工地送水泥,施工團的領導們堅守工地,與民工一起揮鐵鍬、掄鎬、打錘、拉車,和廣大民工生活在一起,戰(zhàn)斗在一起,睡得是通鋪,吃得是玉米面餅子、喝得是菜湯,干部、黨員、團員做到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上。在王常峪遂洞的工地,小塌方天天有,成立了以施工團副團長史永計為首的共產黨員突擊隊,戰(zhàn)勝塌方700 多次,他自己也犧牲前線。在工程建設中多名干部群眾壯烈犧牲,最大的41 歲,最小的18 歲,正是因為有這些硬骨頭、鐵漢子,才戰(zhàn)勝了前所未有危險和困難,創(chuàng)造了“十八勇士戰(zhàn)虎口”等可歌可泣、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業(yè)績。
引崗渠的建設者以“砸鍋賣鐵修引崗”的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頂著壓力上,向著危險沖,用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因為他們深深懂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領導帶了頭,群眾有勁頭”,只有敢于擔當,才能打贏修渠這場攻堅戰(zhàn)。新時代水利工作者以引崗人為榜樣,鍛造舍我其誰、身先士卒的優(yōu)良品格,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在防汛抗旱、河湖清四亂等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豁出來、沖上去,發(fā)揚錚錚鐵骨、中流砥柱作用,在全系統(tǒng)形成藐視困難、艱苦奮斗、勇往直前、敢于擔當?shù)牧己梅諊?/p>
一條長百里的渠道,要穿越20 多個山頭、50 多條溝河,在當時科學技術條件不發(fā)達、地質結構復雜雙重壓力下,引崗人沒有退縮,他們懷著報效祖國和人民的一腔熱血,科學治水,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精益求精,書寫了科學治水的壯麗畫卷。
石家莊地委高度重視水利建設,根據(jù)石家莊氣候特點,降水和地勢條件,著眼于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先后下發(fā)了《關于大搞水利建設為中心的五大運動的決議》《興修水利除水患的意見》,1958 年開工建設崗南水庫,在1966 續(xù)建時,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水庫的灌溉作用,地委領導和水利技術人員提出了在水庫已有輸水洞的基礎上,在大壩南側新增一個長698m 的泄洪洞,最大泄量468m3/s,在出口閘門前留一支洞計劃給引崗渠輸水。
100 多km 的渠道要經過溝壑山梁,就要了解河流的恒水位,水的沖刷深度,每個山溝的流域面積,百年最大降水量。修建筑物要計算出水面和渠底距離,離地面的高度,再決定修涵洞還是渡槽,還要把建筑物放在不高不低的最佳位置。4 月初,地區(qū)水利局組織3 個縣技術人員和華北地理研究所30多名技術人員,翻山越嶺、涉灘跨河,反復進行勘測,8 個月時間完成勘測設計任務。
冶河渡槽設計要計算出水壓力、水的動壓力,洪水的沖刷力,風的力量,河床的承載力,供圈的負荷等數(shù)據(jù),當時,別說電腦,就連計算器也沒有。設計人員宋正華、張文慶和他們戰(zhàn)友們就是靠一個計算尺,手工操作,反復思考、反復研究、反復對比,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經他們繪制的圖紙和計算的草紙能拉一大車。1996 年8 月,宋正華從電視上得知我市發(fā)生大暴雨時,從山東濟南打電話詢問渡槽和一個個水利工程度汛情況,當?shù)弥焙雍榉辶髁窟_到超50 年洪水標準,工程安然無損時,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引崗建設者尊重科學,不斷探索,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豐碑。因為他們深深懂得“責任重于泰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使工程經得起時間和歷史考驗。新時代水利工作者要傳承他們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行為操守,認真研究本地區(qū)人民群眾需求與水利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具體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yè)強監(jiān)管”的征程中披荊斬棘,向黨的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引崗渠修建時,正處在“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他們沒有心有來潮、盲目蠻干,而是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從而走向勝利的終點。
有一跨河建筑物原為雙排預應力鋼筋砼倒虹吸,但面臨高壓大口徑水泥管買不到、管道所用的大量的高標號水泥和大量鋼材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極有可能因材料短缺延誤工期。他們大膽設想,多方論證、計算,利用當?shù)厥^多的有利條件,改為倒虹吸為石拱渡槽。
對以自己之力實在無法辦到的事情,誠心誠意地爭取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從沒有額外要求,也不獅子大張口,以情動人。在冶河渡槽、王常峪隧洞施工最艱難時刻,133 處、省勞改隊出機械供水泥,某部隊派200 名工程兵進駐王常峪隧洞工地,北京軍區(qū)支援了貨運汽車、拖拉機、鋼材、空壓機等急需物資,平山縣加派王常峪民工,人數(shù)超過王常峪村的人口,形成同心協(xié)力、團結治水的良好局面。
1974 年引崗渠建成后,繼續(xù)開展配套工程建設,對干渠進行防滲處理,防滲水、漏水。修建干渠30 條,支斗渠118 條,揚水站100 處,還有部分小水庫、小塘壩,整修梯田19 萬畝,形成旱能灌、澇能排、長藤結瓜的農田水網,從而使灌區(qū)成為省部西部肉、蛋、奶、瓜果、蔬菜和商品糧基地。
引崗渠建設者立足實際,尊重自然規(guī)律、經濟規(guī)律、社會規(guī)律,團結協(xié)作克服了前進道路上困難。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實踐出真知”“眾人劃漿開大船”,只有求真務實,才能引來幸福水。新時代的水利工作者要傳承他們求真務實工作作風,堅持問題導向,調查研究,因地制宜,統(tǒng)籌兼顧,要說實話,辦實事,講實效,不斷探索水利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共同建設我們美好家園,讓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
引崗渠建設施工過程中,條件簡陋,技術力量薄弱,人民群眾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潛心研究,不斷創(chuàng)造,苦干加巧干,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在冶河渡槽拱圈施工中,將每塊250kg,甚至上千斤石頭送到20 多m 高的橋墩上,開始初期“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的運石、吊裝辦法,進度上不去,且十分危險。民工張墨辰、宗清俊發(fā)明了用一個豎桿、一根橫桿加卷揚機升降的辦法,群眾稱為“獨桿搖臂吊車”,解決了生產力,加快了施工進度。
引崗渠水準高程水準點和渠道走向的測量,使用是日式水準儀,非光學測微讀數(shù),鏡內沒有十字絲,誤差大。測量員敦慎認真研究,大膽設想,拆卸儀器,安置了蜘蛛絲,并進行了校正,使十字絲的中心測定誤差達最小值,保證了水準測量精度,實現(xiàn)了貫通定線無礙。據(jù)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蜘蛛絲曾被用作望遠鏡、槍炮的瞄準系統(tǒng)中光學裝置的十字準線,但對蜘蛛絲結構和性能了解甚少,到了20 世紀90 年代后開始對蜘蛛絲蛋白基因組成、結構形態(tài)、力學性能等有了深入研究。
王常峪隧洞地質條件復雜,而且瀝水成溪,塌方險情不斷,經反復研究,為加快工程進度保安全,采取了“短進尺快襯砌”的戰(zhàn)術,曾創(chuàng)出全線半日掘進11.2m 的最高紀錄。1971 年9 月10 日,連續(xù)7h 奮戰(zhàn),完成了5 號井塌方“老虎口”襯砌任務。
引崗渠建設者以主人翁的身份,意氣風發(fā)地投入建設中,凝聚磅礴的人民力量,發(fā)揮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因為他們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凝聚民智,才能駛向勝利的彼岸。新時代水利工作者要傳承他們敢為人先、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加強學習,提高本領,充分發(fā)揮主觀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磨練中創(chuàng)造,在砥礪中前行,在發(fā)展中奮斗,科學治水、依法管水、盡銳興水,推動水利現(xiàn)代化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