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國,劉 燁,世仙果,張國瑩,李旻廷,魏 昶,李興彬
(1.昆明理工大學(xué) 冶金與能源工程學(xué)院,云南 昆明 650093;2.云南省鹽業(yè)有限公司,云南 安寧 650021;3.云南省能源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昆明鹽礦制鹽原鹵為硫酸鈉型鹵水,含有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CaSO4和MgSO4。采用熱法鹽硝聯(lián)產(chǎn)技術(shù),為緩解鈣、鎂離子結(jié)垢導(dǎo)致裝置換熱器結(jié)垢換熱效率降低能耗增高的問題,鹵水必須通過凈化除去鈣、鎂離子。制鹽鹵水凈化方法可分為“燒堿—純堿法”和“石灰—純堿法”,由于凈化過程中生成的Mg(OH)2、CaCO3等微細(xì)顆粒難以自然沉降,因而需要加入絮凝劑促進微細(xì)顆粒凝聚成團,加快沉降速度,實現(xiàn)制鹽鹵水的深度凈化。
目前,熱法鹽硝聯(lián)產(chǎn)鹵水凈化過程絮凝劑的選擇與凈化工藝和鹵水性質(zhì)密不可分,針對同一鹵水不同絮凝劑的沉降效果也存在明顯的差異[1]。根據(jù)絮凝劑的來源和性質(zhì),可分為無機絮凝劑、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劑[2-3]。無機絮凝劑主要是鋁鹽和鐵鹽[4],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和毒性,常用于氧化鋁生產(chǎn)赤泥沉降,不用于制鹽工業(yè)中[5]。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如聚丙烯肽胺[6]、聚丙烯酰胺(PAM)等具有用量少、沉降快的特點[7-11]。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劑,如淀粉、明膠等,可從自然物質(zhì)中提取,具有無毒、低毒無二次污染,但絮凝效果較差,配合其它絮凝劑使用時可提高沉降效果[12-14]。
在鹽硝聯(lián)產(chǎn)工藝中,鹵水凈化絮凝沉降及鈣、鎂離子的去除效果是影響制鹽系統(tǒng)否正常運行的關(guān)鍵因素。鹵水凈化過程沉降效果較差時,鹵水中殘留的懸浮微細(xì)顆粒在蒸發(fā)結(jié)晶過程中一部分形成固體不溶物懸浮在循環(huán)母液中,影響鹽和硝的結(jié)晶析出;另一部分在換熱管壁沉積,形成垢層,降低換熱效果。因此,優(yōu)化鹵水凈化過程絮凝工藝,選擇合適的絮凝劑種類和優(yōu)化絮凝劑添加量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鹵水兩堿凈化法的基礎(chǔ)上,對比研究了7種不同絮凝劑及其添加濃度對絮凝沉降和鈣鎂離子凈化效果的影響,旨在提出一種與兩堿法凈化工藝相匹配的絮凝劑及其添加量,為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絮凝劑種類的選擇和添加量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
實驗所用制鹽鹵水由云南能投昆明鹽礦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DTA絡(luò)合滴定法、氯化銀沉淀法測定原鹵中主要的成垢離子Ca2+、Mg2+及原鹵中主要成分Na2SO4和NaCl的濃度,原鹵主要化學(xué)成分結(jié)果見表1。由表1可知,原鹵中除主要成分NaCl和Na2SO4外,還含有成垢陽離子Ca2+和Mg2+等,濃度分別為462.1 mg/kg和24.02 mg/kg。因此,為保證制鹽裝置的換熱效率和正常運行,在鹵水進入真空蒸發(fā)系統(tǒng)前,需要進行鹵水凈化,除去Ca2+、Mg2+等成垢離子。
表1 原鹵中主要的化學(xué)成分及濃度Tab.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raw brine
所使用的絮凝劑(1#~6#)由愛森(中國)絮凝劑有限公司(SNF FLOERG?)提供,7#由云南能投昆明鹽礦有限公司提供。其中,1#為混凝劑,2#、3#、5#、6#和7#均為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但絮凝劑的帶電性有所差異,4#為非離子型絮凝劑。
絮凝劑初始配制濃度為5 g/L,準(zhǔn)確稱取0.5 g固體顆粒絮凝劑溶于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備用。按實驗方案用量取1 000 mL的原鹵放置到燒杯中,將裝有料液的燒杯放置于已預(yù)設(shè)實驗溫度的恒溫水浴鍋(HH-S26S型,金壇市大地自動化儀器廠)中,開啟攪拌器(SH1C-60型,江蘇大地自動儀器廠)并調(diào)節(jié)至實驗所需的攪拌速度50 r/min,加入已稱量好的NaOH和Na2CO3,以進料結(jié)束的時刻點為起點開始計時并在預(yù)定時刻結(jié)束實驗。凈化實驗結(jié)束后,按實驗設(shè)計加入所考察的絮凝劑類型和濃度,計時攪拌30 min后結(jié)束。將攪拌30 min后得到的料液倒入1 000 mL的量筒中,在不同的靜置時間下取上清液測定鈣、鎂離子的濃度。靜置沉降8 h后,采用砂芯過濾裝置測定上清液中不溶物的濃度,及過濾前后鈣、鎂離子的濃度。
采用EDTA絡(luò)合滴定法檢測溶液中的鈣、鎂離子的濃度,氯化銀沉淀法測定溶液中Na2SO4和NaCl的濃度;絮凝劑的紅外特征光譜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Nicolet6700)分析,絮泥的微觀形貌采用光學(xué)顯微鏡(OLYMPUS DP72)成像技術(shù)檢測。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對式樣進行KBr固態(tài)壓片法測試分析,表征1#~7#絮凝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檢測結(jié)果如圖1所示。
圖1 絮凝劑的紅外光譜圖Fig.1 Infrared spectrum of flocculant
圖2 絮凝劑絮凝過程[3]Fig.2 Flocculant flocculation process
根據(jù)DLVO絮凝沉降理論,添加絮凝劑過程中,微細(xì)顆粒間的吸引能和排斥能的相互作用能的影響如圖3所示[17]。當(dāng)加入陰離子型絮凝劑時,中和溶液中部分帶正電荷的微細(xì)顆粒的表面電荷,致使Z電位降低,排斥能變小,排斥能量曲線VR2 圖3 電解質(zhì)對相互作用能的影響Fig.3 Influence of electrolyte on interaction energy 當(dāng)溶液中的微細(xì)顆粒表面電荷被中和,顆粒間相互團聚,團聚體被加入的高分子絮凝劑所吸附。當(dāng)絮凝劑濃度較低時,吸附在顆粒表面上的絮凝劑長鏈可能同時吸附在另一個微細(xì)顆粒的表面上,通過“架橋”方式將兩個或更多的微粒聯(lián)在一起,發(fā)生高分子絮凝作用的“架橋”,從而達(dá)到絮凝沉降目的[17-18]。架橋的必要條件是顆粒上存在空白表面,如果溶液中的高分子濃度很大,顆粒表面已完全被所吸附的高分子所覆蓋,則顆粒不再會通過架橋而絮凝,此時高分子起保護作用。因此,絮凝試驗中,高分子絮凝劑的添加量存在一個峰值,超過此值時,絮凝效果反而下降。 實驗在NaOH濃度為0.21 g/L,Na2CO3濃度為1.42 g/L,凈化攪拌時間為1 h,攪拌轉(zhuǎn)速為300 r/min;絮凝劑濃度1.0 mg/kg,攪拌轉(zhuǎn)速50 r/min,絮凝劑反應(yīng)時間為0.5 h,靜置沉降時間為9 h的實驗條件下,通過測定不同靜置沉降時間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的濃度變化表征絮凝劑的沉降效果。通過分別考察了空白實驗(編號:Blank,絮凝劑濃度為0 mg/kg)和1#~7#絮凝劑的沉降效果,結(jié)果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不同靜置沉降時間上清液中鈣離子濃度變化情況Fig.4 Changes of Ca2+ concentration in supernatant at different setting time 圖5 不同靜置沉降時間上清液中鎂離子濃度變化情況Fig.5 Changes of Mg2+ concentration in supernatant at different setting time 通過圖4和圖5可以看出,無論是自然沉降(Blank)還是添加不同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在靜置沉降時間小于60 min時,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的濃度迅速下降,表明沉降速度較快,但終點的鈣、鎂離子濃度有明顯的差異。當(dāng)靜置時間為1 h時,自然沉降的上清液鈣、鎂離子總濃度為55.58 mg/kg,1#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91.48 mg/kg,2#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75.74 mg/kg,3#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25.72 mg/kg,4#和6#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為6.61 mg/kg和5.44 mg/kg,5#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7.02 mg/kg,7#絮凝劑沉降鈣、鎂濃度為90.58 mg/kg;靜置沉降9 h后,自然沉降的上清液鈣、鎂離子總濃度為28.06 mg/kg,1#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7.63 mg/kg,2#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54.31 mg/kg,3#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17.25 mg/kg,4#和6#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分別為5.16 mg/kg和4.53 mg/kg,5#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總濃度為5.68 mg/kg,7#絮凝劑沉降鈣、鎂濃度為23.9 mg/kg。綜上所述,7種絮凝劑的沉降效果由高至低的順序為:6#>4#>5#>3#>7#>2#>1#。 2.1.1 沉降終點效果分析 絮凝劑的沉降效果指標(biāo)除了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和固體不溶物之外,還包括沉降過程產(chǎn)生的絮泥的粒徑、形狀和表面性質(zhì)。因此,為進一步考察不同絮劑的沉降效果,采用光學(xué)顯微鏡成像技術(shù)檢測絮泥的微觀形狀,其結(jié)果如圖6所示。絮凝劑表觀沉降速度、靜置沉降終點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如表2所示。 表2 絮凝劑沉降效果對照Tab.2 Comparison of flocculant setting effect 圖6中,a是由光學(xué)顯微鏡成像得到的絮泥微觀形狀,b是由相機成像得到的的絮凝宏觀效果圖。由圖6可知,不同絮凝劑在同一濃度下沉降得到的絮凝,其結(jié)果存在明顯差異。1#和2#的絮泥顆粒較細(xì),在沉降過程中易發(fā)生掛壁和細(xì)小顆粒懸浮的現(xiàn)象,沉降效果不理想。4#、5#和6#的絮泥顆粒較大,但從微觀視角上可以看到其表面性質(zhì)也存在一定的差異。4#和6#絮泥表面較為致密,5#絮泥疏松多孔。由表2可知,4#和6#的表觀沉降速度快,上清液中的鈣、鎂離子濃度低。 圖6 不同絮凝劑沉降效果微觀和宏觀效果Fig.6 Micro and macro effects of different flocculants 綜上所述,當(dāng)絮凝劑濃度為1.0 mg/kg時,靜置1 h后,4#和6#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最低,靜置9 h后,4#和6#絮凝劑沉降上清液中鈣、鎂離子濃度小于6.0 mg/kg。靜置終點得到的絮泥表面致密,可減少在生產(chǎn)過程中掛壁或掛在攪拌上的幾率。表明在實驗條件下,4#和6#絮凝劑的沉降速度和最終沉降效果均是最佳,7#絮凝劑的沉降效果受濃度限制較大。因此,在現(xiàn)有實驗基礎(chǔ)上,進一步考察4#、6#和7#絮凝劑在不同添加濃度下的沉降效果。 2.1.2 絮凝劑濃度對沉降效果的影響 進一步考察了4#、6#和7#在不同濃度的沉降效果,實驗結(jié)果如圖7所示。圖7表明,當(dāng)絮凝劑添加量分別為0.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時,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的絮凝劑在同一濃度下沉降效果相差較大,4#和6#的沉降速度較7#快;靜置沉降終點時刻,鈣、鎂離子濃度較7#低。綜上所述,同一沉降時間和絮凝劑添加濃度的實驗條件下,7#絮凝劑的沉降效果較4#和6#差。因此,在后續(xù)的實驗中僅優(yōu)化4#和6#絮凝劑的添加量。 2.1.3 絮凝劑添加量的優(yōu)化 在絮凝劑類型添加實驗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對比分析不同絮凝劑濃度實驗結(jié)果表明,絮凝劑濃度存在一個最佳添加濃度。超過一定濃度絮凝效果反而降低。如圖8所示,當(dāng)絮凝劑濃度小于1.0 mg/kg時,靜置沉降8 h后,4#和6#絮凝劑上清液中鈣離子濃度分別為16.9 mg/kg和5.4 mg/kg。當(dāng)絮凝劑的添加量為1.0 mg/kg時,靜置沉降終點4#和6#絮凝劑的鈣、鎂離子總濃度分別為2.3 mg/kg和2.2 mg/kg。當(dāng)絮凝劑濃度繼續(xù)增加至2.0 mg/kg時,靜置沉降終點4#和6#絮凝劑上清液的鈣鎂離子總濃度分別為16.0 mg/kg和17.2 mg/kg。這是由于溶液中高分子絮凝劑的濃度大,溶液中顆粒的表面已完全被所吸附的高分子所覆蓋,則顆粒不再會通過架橋而絮凝,此時高分子起的是保護作用。因此,4#和6#絮凝劑的最佳用量均為1.0 mg/kg。 (a)(b)4#-0.5mg·kg-16#-0.5mg·kg-17#-0.5mg·kg-14#-0.5mg·kg-16#-0.5mg·kg-17#-0.5mg·kg-1400350300250200150100500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Ca2+濃度/(mg·kg-1)222018161412108642Mg2+濃度/(mg·kg-1)1002003004005000沉降時間/min5004003002001000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Ca2+濃度/(mg·kg-1)1004#-1.0mg·kg-16#-1.0mg·kg-17#-1.0mg·kg-13.02.52.01.51.0200300400500(c)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2520151050Mg2+濃度/(mg·kg-1)4#-1.0mg·kg-16#-1.0mg·kg-17#-1.0mg·kg-1(d)Ca2+濃度/(mg·kg-1)400350300250200150100500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4#-1.5mg·kg-16#-1.5mg·kg-17#-1.5mg·kg-1(e)4#-1.5mg·kg-16#-1.5mg·kg-17#-1.5mg·kg-1252015105Mg2+濃度/(mg·kg-1)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5.004.754.504.254.00100200300400500(f)Ca2+濃度/(mg·kg-1)40030020010004#-2.0mg·kg-16#-2.0mg·kg-17#-2.0mg·kg-1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10020030040050011.7511.5011.2511.0010.7510.50(g)4#-2.0mg·kg-16#-2.0mg·kg-17#-2.0mg·kg-1252015105沉降時間/min1002003004005000(h)Mg2+濃度/(mg·kg-1)圖7 不同絮凝劑的沉降效果Fig.7 Setting effect of different flocculants 4#-1.5mg·kg-14#-2.0mg·kg-14#-0.5mg·kg-14#-1.0mg·kg-1Ca2+濃度/(mg·kg-1)沉降時間/min1614121086421002003004005000(a)6#-1.5mg·kg-16#-2.0mg·kg-16#-0.5mg·kg-16#-1.0mg·kg-198765432Mg2+濃度/(mg·kg-1)沉降時間/min0100200300400500(b)圖8 4#和6#絮凝劑不同濃度的沉降效果Fig.8 Setting effect of 4# and 6# flocculant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1)紅外光譜分析結(jié)果表明,1#~7#絮凝劑中均有酰胺基(—CONH2)的強吸收帶和羧基的吸收帶,高分子絮凝劑通過“吸附—電中和—橋連”方式絮凝沉降。 2)絮凝劑添加量實驗結(jié)果表明,絮凝劑沉降效果的優(yōu)異順序為AN945SH > AN905SH > AN923SH > AN910SH > AN926SHU > FL949;在pH值為10.6,絮凝劑的添加量為1.0 mg/kg,絮凝時間為30 min、攪拌轉(zhuǎn)速為50 r/min、靜置沉降時間為8 h的實驗條件下,AN905SH和AN945SH型絮凝劑可將上清液中Ca2+、Mg2+的濃度分別降低至2.3 mg/kg和2.2 mg/kg。 3)通過光學(xué)顯微鏡成像可知,AN905SH和AN945SH絮凝劑沉降產(chǎn)生的絮泥顆粒表面致密、顆粒粒徑大,無掛壁現(xiàn)象產(chǎn)生且表觀沉降速度快上清液澄清度高,其沉降性能優(yōu)于另外五種絮凝劑。2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1 不同絮凝劑的沉降實驗研究
3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