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地質災害對工程建設、居民生活生產都會有很大影響,嚴重時會導致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是預防和降低地質災害對擬建工程和周圍環(huán)境直接危害的防災措施,能夠對工程建設項目中潛在的威脅進行提前預知。文章通過對評估目的任務、評估方法、評估特點等方面出發(fā),指出評估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地質災害評估;目的任務;調查手段;評估特點
中圖分類號:P694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20-0137-02
Abstract: Geological disaster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sidents' life and production, and when serious, it will lead to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is a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direct har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the proposed projec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can predict the potential threat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advance. From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purpose, task,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purpose and task; investigation means; assessment characteristics
前言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要求規(guī)定“在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因此,對地質災害進行評估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四川省是地質災害多發(fā)的地區(qū),主要包括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災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用電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輸電工程有條不紊的建設同時,地質災害的發(fā)生亦敲響了建設者心中的警鐘,從而使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成為一項必須且十分迫切的工作。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對輸電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評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1 地質災害評估的目的任務
對于輸電線路工程,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的遙感影像、區(qū)域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和氣象水文等資料基礎上進行地面調查,必要時可適當進行物探、坑槽探及取樣測試。通過調查輸電線路各擬選塔位用地區(qū)及其影響區(qū)域內地質環(huán)境條件以及所發(fā)育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及其性狀特征,分析論證工程建設區(qū)和規(guī)劃區(qū)各種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現(xiàn)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做出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結論,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和建議,為工程建設提供地質災害防治的地質依據。
2 評估工作的方法
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質資料基礎上,對擬建線路沿線進行詳細的地質災害調查。經綜合整理、研究及系統(tǒng)分析,對評估區(qū)內地質災害及其危險性作出現(xiàn)狀評估、預測評估及綜合分區(qū)評估,并對建設場地的適宜性作出評價。
野外工作主要通過地質踏勘測繪和調查訪問相結合的方法,針對評估區(qū)內存在或潛在的地質災害進行了重點勘察和調查,并專門就沿線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及其它不良地質作用等,到有關部門進行收資工作。通過野外的踏勘、調查和收資工作,結合已有的遙感影像、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和氣象水文等資料進行地面調查,必要時采用物探、坑槽探及取樣測試,基本查明該工程所在區(qū)域內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及沿線礦產資源、地質災害及其它不良地質作用的分布。野外調查時以1∶1萬地形圖為調查手圖,工作方法采取線路穿越綜合調查法,采用重點調查和一般調查相結合,以點為主,點線結合,全面控制。
工作方法采取線路穿越綜合調查法,為確保評估成果的精度,野外地質災害調查點采用GPS定位,并拍照留底,對重要地質災害點采取實測剖面等工作。報告中的數(shù)據資料統(tǒng)計、計算、圖件編制等工作均采用計算機技術。
調查手段采用全數(shù)字攝影測量技術,利用HELAVA數(shù)字攝影測量軟件完成了航空攝影圖片,在航空攝影圖片上進行地質遙感解譯。通過航空地質遙感解譯,掌握線路路徑中不良地質作用的發(fā)育情況、分布特征及范圍,并進行工程地質條件劃分;在進行現(xiàn)場勘察時,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失,對重點地段重點勘察,避免了勘察中的盲目性;明確地質災害點對塔基建構筑物的關系,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提供了依據。
3 地質災害評估的特點
對輸電工程而言,地質災害評估不同于其他工程,其特點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輸電工程是一條線狀工程,但又不是連續(xù)的線狀,而是由許多占用土地的塔基通過架空的輸電線連接而成的,所以評估時需要評估的是各個塔基的危險性。輸電線路主要由架空鐵塔和輸電導線組成。根據不同的塔型和塔高、設計要求以及地基土的差異,基礎埋深多在2.0~4.0m,基礎直徑或底板寬度在0.9~2.5m,以此計算各塔腿的基坑開挖土石方量為3.8~27m3,每個塔位基坑土石方開挖量15~108m3,此外在斜坡地段還存在部分的降基和開方量,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塔型,塔位場地的降基和挖方量不同。
(2)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時就應對輸電工程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工作,為后期的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進行分析時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3)工程的建設與地質災害評估這項工作結合得非常緊密。相對于區(qū)域地質災害調查來說, 工程建設需要地質災害評估工作來服務,因此地質災害評估工作與工程建設本身的關系更為緊密。
(4)由于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是在輸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之前就開展的,固有的資料相對較少、內容不具體,對工程來講,可用范圍較小。另一方面來說,擬建工程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或者建成后,因此,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具有一定預測性和風險性的。
(5)已有的輸電工程在建設中、建設后引發(fā)、加劇或遭受的地質災害情況可以給擬建工程的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為擬建工程的地質災害預測評估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降低該工程預測的風險性。
(6)在地質災害評估前期準備資料中所收集到工程區(qū)內的典型地質災害點的調查數(shù)據對該輸電工程進行評估時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典型地質災害點的結構、規(guī)模、活動現(xiàn)狀與誘發(fā)因素的研究, 為評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7)地質災害評估工作不同于其它調查工作,評估工作開展時所包括的范圍遠比輸電線路本身塔基所占用地要大得多。位于溝谷的擬選塔位區(qū),其評估范圍為其所在線路路徑向兩側擴展500m所包括的區(qū)域;位于斜坡的擬選塔位區(qū),起評估范圍為塔位所在斜坡分水嶺或上坡側潛在不穩(wěn)定段至相鄰溝谷所包含的區(qū)域;位于山頂及山脊的擬選塔位區(qū),其評估范圍為塔位所在山頂或山脊至下側斜坡或相鄰溝谷所包含區(qū)域。
4 地質災害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技術標準方面的問題?!兜刭|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范》DZ/T 0286-2015是目前國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主要依據。規(guī)范按照輸電工程項目所在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工程項目重要性來確定評估級別,而工程項目重要性這一項是由輸電工程規(guī)模大小來確定的。但在電力行業(yè)中,對于輸電工程規(guī)模的大小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會使得評估工作出現(xiàn)一定的分歧。
(2)地質災害評估工作從業(yè)者素質參差不齊,主管部門很有必要對從業(yè)者進行統(tǒng)一的培訓,使其持證上崗,提高整體素質。從長遠來看,地質災害評估工作應對從業(yè)者推行規(guī)范的制度,比如持證上崗、等級劃分,對從業(yè)者的專業(yè)素質進行一定的規(guī)定,對于評估成果質量的保證有積極的意義。
5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防治目標是確保工程不受地質災害的威脅而安全送電。地質災害的防治應針對輸電工程(主要是塔位)的特點,對擬建輸電工程范圍內地質災害或潛在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應采取治本為主、預防為主、避讓為主、不留后患為原則。首先要根據地質災害的類型特征、規(guī)模、分布活動的規(guī)律、形成條件、控制因素、危害程度、地質環(huán)境、輸電工程的特點,采用避讓、跨越、調整塔距、巖土加固、修筑???、排水防滲及保持原始地貌等措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采取科學的設計方案,其次要嚴格勘察、施工管理,并結合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工程綜合治理。
參考文獻:
[1]孟玲,肖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的探討[J].大科技,2014(21):183-184.
[2]郭富赟,宣世進,張永軍.地質災害評估技術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03(15):55-58.
[3]黃超杰.淺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應注意的主要方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4):177.
[4]李鵬,周才輝,吳少授.對地質災害評估的綜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85.
[5]成玉祥,張駿,段玉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探討[J].地球與環(huán)境,2005(SI):343-346.
[6]金德山.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4,15(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