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鎮(zhèn)
在馬鎮(zhèn)名馬館,我第一次知道了
還有一種馬叫“吉普賽馬”!
這是一種挽馬(那些吉普賽人的
流浪歌聲和大篷車哪里去了?)
人們小心翼翼地走近它,
撫摸它雜色的脊背、柔嫩的耳朵
和額發(fā)編成的兩條小辮,
我則徑直注視它的眼晴:它不像其他馬的眼晴
那樣大,但卻更溫馴,
不像其他馬那樣圓睜,而是瞇縫著
似含著更多晶瑩的淚水……
我當然想攬起它高貴的脖子,
(它頸上飄逸的長發(fā),讓我相信了
有一種馬會飛!)
我想更深、更深地看進它的瞳孔,
但是,它卻低著頭,更低地低下了頭,
在這遙遠異鄉(xiāng)的馬廄里……
我也明白了:人們來到這里是為了參觀,
而我在這里卻必須鞠躬。
致一只鷂鷹
在河北豐寧與內(nèi)蒙古多倫的交界處,
我看到一只迎風的鷂鷹,
在空中一動不動,兩只翅膀如刀
劇烈地保持平衡……
在這滿地起黃沙的時辰,也只有它
敢與太陽中的耀斑逼視。
這就是傳說中的“海東青”吧:它曾
飛越萬里,為成吉思汗的征騎傳遞軍情,
它還是一面族旗上最驕傲的圖騰。
此刻它在它的天庭中巡視,傲慢
而又機警,它甚至不屑于
“叼起一塊腐肉炫耀”……
“在十萬只神鷹中才出一只海東青”,
是嗎?那么,來吧,我驕傲的鷹。
我只希望有一支神箭。
我不可能傷害你。但我們都已知道
這天地間最神秘的角力。
端午有感
端午節(jié)。菖莆。艾草。而艾草
在我的家鄉(xiāng)被稱為艾蒿。
我聞過那濃烈嗆人的苦艾蒿味,
當我的二妹妹出生。
想必我出生時也是這樣——
那伴隨著母親一陣陣大汗的熏煙,
那一聲我已聽不見的
啼哭……
端午節(jié)。我只想念我的母親。
我沒有別的,但愿有一捧青蒿,
獻在她風吹過的墳前。
篁嶺一日
——給陳離和他的學生們
我們在雨后的黃昏入住
在第二天的雨霧中離開
我們不是思想家,甚至也還不是詩人
如有可能,那就化為
這些在屋檐下來回飛翔的燕子
我聽見了它們無聲的鳴叫
我們在山道上散步,一會兒下雨
一會兒起霧,一會兒霞光
閃射在我們的額頭上
而在滿山的雨瀑聲中
我更愛這墨色的屋瓦、赭紅的磚墻
和小巷中撐傘的尋夢人了
我們都經(jīng)歷了很多,從風塵仆仆的
人世,到這山上,我們知道了
什么是一個人的感激和自由
我們在夜晚讀詩,每個字念下去
都應和著這高山上的安靜
我們住在“添丁巷”的一座小樓上
但在“擔水巷”的低矮門口
留下了我們最孩子氣的合影
如今我已回來數(shù)日,眼前仍是青山流云
一條帶著嘩嘩水響的小巷
和雨后窗玻璃上最晶瑩的雨珠
洞頭小住
退潮后巖礁裸露的海
漲潮后波平如鏡的海
禁漁期的海
雷陣雨中的海
小港口的晨霧,好似從遙遠的童年而來
還有天蒙蒙亮時我聽不懂的鳥語
比我的言語悅耳
也比濟慈的夜鶯更為調(diào)皮
它們無意吵醒我
但這里本來就是它們的世界
記天臺山行旅
這是誰的好意,一路潺潺山溪
還有搖曳的樹影
還有一只蝴蝶
還有青青的半濕的腳踏石
我走在隊伍的最后
為了我的傾聽
我終于想起了王維的“泉聲咽危石”
為這一個“咽”字
我?guī)缀跤终一亓宋仪笆赖膶庫o
好像我又可以開始工作
運用我的耳朵,運用我的手
運用我的詞語
在這一灘亂石中——
為了那向我而來的淙淙聲
(王家新,詩人、批評家、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詩集《紀念》《游動懸崖》《王家新的詩》《重寫一首舊詩》《未來的記憶》,詩論隨筆集《人與世界的相遇》《夜鶯在它自己的時代》,譯詩集《保羅·策蘭詩文選》《帶著來自塔露薩的書》等多部。曾獲包括赤子詩人獎等多種國內(nèi)外詩歌獎、詩學批評獎、翻譯獎。)
編輯: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