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聲
中國人的理想生活總離不開山水?!抖Y記·郊特牲》有言:“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薄兜赖陆?jīng)》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彰顯對天地的尊敬甚至敬畏之心,對大地的親近、熱愛之情。
劉獻錫的繪畫創(chuàng)作圍繞著天地自然。他不完全拘泥于先賢古法或者西法,又兼具中西畫法之長,作品均取自太行山水勝境,或幽谷深澗,飛瀑流泉;或山色空朦意境幽靜;或停舟閑坐,秋山觀瀑;或攬山入懷,臨壑照影……或取山峰高峻,巍峨之態(tài);或取蔥郁山林清雋之色;或取滄桑厚樸悲涼之氣;或取秋風漂染,“臨風聽暮蟬”;或取飄渺虛無,變幻之韻,尋一方遼闊一分詩意,予以綜合、增加、嫁接、裁剪組合成新的畫面形象,將百樣山色匯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一片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境界。劉獻錫的山水畫偏重寫實,他通過四時的變化和光線的漸移,不同的寓意在空間中轉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葉,步移景換,層巒起伏,讓畫面空間與自然山水形成一種和諧,營造出“畫中有境,境中有畫”的豐富層次,映照出遠比山水世界廣邈深邃的空間之美。他既有全景式構圖,也摹寫小景;既寫眼前的真山真水,更融合主觀感受,畫心中的山水;既寫葉舞喧然的滿山翠林,又繪“掬泉聲洗耳”的山澗清流;既寫“惆悵東欄一株雪”雪滿太行,又畫“忽見陌頭楊柳色”的太行春日;既寫以小見大“此中有真意”的無聲之景,又用“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大氣磅礴之筆調(diào),寫景抒情創(chuàng)造出一個“廣大而精微”的藝術境界,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古人說“繪事后素”“畫繢之事后于素功”,表明繪畫若離開“素”的對比、調(diào)和,則難成其美。劉獻錫的畫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種素樸之美,寄寓了自然真我的人生價值和理想,奠定了沉靜素雅的視感基調(diào)。他以素樸、平實的畫面表現(xiàn),既豐富又多姿多彩,其中的太行意象選擇則具有典型的象征性,而意象表現(xiàn)的刪繁取舍與夸張變形等,展示的正是生命本能的活動形式,在動靜之中潛藏著審美功能。他的用筆、形式、結構等,在深遠、高遠、平遠中組織意象,作品不論尺幅大小,都呈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豐腴與飽滿,平實與含蓄、親切與和諧的氣息和氛圍,以寫實根基體現(xiàn)出“以神寫形”的特點,表現(xiàn)了太行山水特有的氣息、氛圍與精神風韻。
劉獻錫的用色并不繁復,暗色調(diào)多于明色調(diào),多使用藍灰、褐紫、咖色和黑色等較深沉的顏色,同時色彩的組合搭配,也顯得溫潤而富于變化,讓一種輕快與恣意的感覺流入心田。為畫的平穩(wěn)安靜,或許是對形的羈絆,他的部分畫作稍顯拘謹,這與他的作品注意形與色的相互關系相關。他對色彩、形狀、平衡、構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關注,注重明與暗、灰與亮、冷與暖融為一體,傳達出他所理解的太行山的精神質(zhì)地。當冷色的質(zhì)感在空間漫開,這一刻,就像是站在山巔俯首遙看山下的林海,層巒疊嶂之中,風輕云淡,令觀者的每個細胞都在感受著暢達的呼吸。由于對太行山的崇拜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他盡心刻畫,讓創(chuàng)作避免了塵囂焦躁之氣,而多了份自然平和,著力抵達生命的內(nèi)斂、委婉和勃發(fā),彰明了對傳統(tǒng)素樸美學的承繼關系,讓畫面始終保持一種清明和靜謐,引發(fā)聯(lián)想,留下一份返璞歸真的淳樸。
石濤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畫家篤信并力行古人“體物悟道”的傳統(tǒng),通過寫生,在自然中尋求啟發(fā)和靈感,在繼承傳統(tǒng)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當代太行山水畫的藝術審美取向,而后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山水作品。可以說,太行山既給予了劉獻錫以靈性啟迪,又培育了他樸實和堅韌的性格,將太行山作為人文題旨,既是劉獻錫的藝術出發(fā)點,又是他的歸宿。多年來,他堅持走進太行山深處寫生創(chuàng)作,將辛苦、汗水凝于筆端,在太行山鄉(xiāng),高山絕壁、叢林村落、飛瀑野徑之間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荒野山徑旁茂盛的野草,盎然而生機勃勃的樣子,讓他怦然心動,讓他著迷。他找尋大地的畫意,叩問大自然的生命之謎,力求自己的作品貼近生活、貼近氣象萬千的大自然,為的是挖掘太行主題的深刻精神意蘊,尋找表現(xiàn)太行雄奇大氣,峻險高深的風格。
山水畫表達了畫家的一種文化境界,一種處世態(tài)度。太行山以其大氣深沉、渾厚蒼涼的精神,有著其不可替代的永恒魅力,承載著北方人民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特有的太行地域文化特征,既是一個天然的山水素材庫,也是畫家們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作源泉。劉獻錫觀察感受崇山峻嶺的壯美景色,從客觀實景到畫家心象、意境的轉換,眼隨景移,心隨景動,“因心造境,以手運心”,對太行山有著深切的觀察和寫生體會。他筆下《遠方的風景》《獅子坪》《厚土情濃》《太行駝梁》等系列作品,都是他以太行真境創(chuàng)作而來,極盡山川丘壑之跌宕奇崛、草樹蔥蘢、巖壁崚嶒萬千氣象。充分凸顯太行山的地質(zhì)地貌特點,太行山的雄偉壯麗,讓眼睛更空明、清澈,看得更寬更遠,可望、可游、可居、可思,表現(xiàn)出“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曠逸豪邁氣概。
編輯: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