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文學評論家。為人性格豪爽,生性幽默。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因為受“抗糧哭廟”案的牽連,冒犯了皇帝,被處以極刑。
行刑之日,秋風蕭瑟,萬木凋零。刑場上的金圣嘆,昂然遠望,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向劊子手要來酒,邊痛飲邊高喊:“割頭,是疼痛的;飲酒,是快樂的;割頭前先飲酒,真是痛快,痛快??!”
金圣嘆的兒子來刑場與父親訣別,哭得說不出話來。反倒是金圣嘆安慰兒子,說:“別哭了,兒子,告訴我今天是什么日子?”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中秋?!苯鹗@聽了仰天長笑一聲,高喊:“有了,有了……”別人都以為他嚇瘋了。
金圣嘆想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他剛剛批完《水滸傳》《西廂記》之后,已是半夜時分了,金圣嘆乘著月色來到了報國寺,想找老方丈聊聊天。在與老方丈閑談一陣之后,恰好外面想起了“梆梆梆”的打更的聲音,原來已經(jīng)三更了。老方丈隨口說:“半夜二更半?!笨刹?,“三更”是現(xiàn)在的23點到凌晨1點,半夜12點不就是“二更半”嗎?當時,金圣嘆苦思冥想,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下聯(lián)來對。現(xiàn)在兒子的話讓他突然有了下聯(lián),他說:“有了,‘中秋八月中,快去告訴老方丈?!眱鹤又皇强薜谜f不成話,只得瞎點頭。金圣嘆又說了一遍“中秋八月中”,臉上多了些欣慰,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恰好是在八月份的中間。
馬上要行刑了,金圣嘆卻文如泉涌,看到淚如泉涌的兒子,他說:“兒子,哭有何用。我還有個上聯(lián),你來對吧,‘蓮子心中苦。”金圣嘆借“蓮”與“憐”這兩個字的相同讀音,表達了此刻心中無奈的苦痛之情。悲傷過度的兒子那里還有心情對出父親的對聯(lián),只是一個勁地哭。金圣嘆嘆了一口氣,說:“唉,兒子,我來替你對吧,你可對‘梨兒腹內(nèi)酸啊?!彼€是借“梨”與“離”的相同讀音,表達了自己即將離開兒子時的酸痛心情。
一代才子,在最后的幽默中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