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峰
摘要:本文分析了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的優(yōu)化設計、采煤技術方法控制和開采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等,進而為大傾角薄煤層安全高效開采提供有力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煤礦開采;大傾角薄煤層;設備防倒防滑;技術
引言
煤礦隨著開采的不斷向前延伸,到了中后期薄煤層則是很多礦井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往往地質(zhì)構造的原因,不僅是薄煤層,而且大多都伴隨著傾角的加大。而在大傾角下回采這些薄煤層,所帶來的困難就比較大,涉及到安全的一系列問題。全國就薄煤層而言,約占可采儲量的一半以上。一般隨著礦井可采儲量的日益枯竭,薄煤層的開采就成了主要面對的問題了。因開采設備的原因,現(xiàn)1.3-1.5m的較薄煤層,開采機械化程度還是不高的,其生產(chǎn)效率也較低,嚴重制約著開采的速度,影響高產(chǎn)高效礦井建設。較薄煤層用大架型進行開采,不僅使開采成本增高,還對頂板經(jīng)常被切割,使得煤炭灰分增高,甚至部分資源不能被采出。薄煤層綜采技術,其機械化裝備配套,在煤炭行業(yè)還很不成熟,正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是大傾角較薄煤層綜采實踐還比較少,理論研究薄弱。探索大傾角薄煤層機械化開采途徑,還有待深入的進行研究。淮北礦業(yè)根據(jù)近幾年的實踐經(jīng)驗,在大傾角條件下開采薄煤層,設備的防倒防滑是關鍵,其次是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及時調(diào)整液壓支護方式,配合采煤機往返切割。
1 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的優(yōu)化設計
1)做好勘探設計。因綜采工作面設備多,且重量大,搬運也比較困難,而對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還適應性差。為了保證生產(chǎn)均衡穩(wěn)定,并能取得最大的開采效果和經(jīng)濟效益,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安全高效的地質(zhì)保障手段。如采用無線電坑透、直流電法測水,以及打鉆探放水等綜合手段探明回采區(qū)域內(nèi)的地質(zhì)構造,將其在設計中進行優(yōu)化,以達到對工作面回采影響最小的效果。
2)做好巷道布置優(yōu)化設計。為避免工作面內(nèi)地質(zhì)構造、斷層等的影響,可在確定工作面的走向可采長度、傾斜長度上優(yōu)化設計。比如保證工作面有效防治水兩順槽均為向回采方向5°下山布置等。
3)設備優(yōu)化設計布置。工作面選用合適的薄煤層采煤機,以適應更薄煤層的開采需要。比如可將原有滾筒改小,配備合適的掩護式支架,有的可在架前加裝伸縮式前探梁,以便能及時有效的支護頂板,并防止冒頂事故發(fā)生。同時,工作面支架安設有防倒防滑裝置,頭組支架安裝有防倒千斤頂,工作面每10組支架安裝一防滑設施等方法。
2 采煤技術方法控制
1)采高的控制??偟幕夭稍瓌t應為:沿頂板回采,煤較薄時(1.0-1.6m)可適當剎底;當煤層厚度小于1.0m時,就必須剎底挑頂,可使用采煤機與響震動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落煤。不論哪種情況,都必須控制采高在1.6m以上。小于此厚度的煤層,如果煤層沉積穩(wěn)定,無頂?shù)装迤鸱?、斷層等任何構造影響,回采可繼續(xù)進行。但煤層變薄時,就要降低采高;當煤層變厚或地質(zhì)構造變化時,這就需要調(diào)整工作面,采高不夠1.6m就行不通了,這就好比井下巷道在彎道時就要加寬的道理。因此薄煤層回采時,必須控制好采高,使支架有一定的仰角,隨時能調(diào)整工作面狀態(tài)進行提車或剎底問題。
2)回采時采煤機割煤與支架工移架密切配合好。薄煤層回采時采煤機必須與支架密切配合,不然會影響生產(chǎn)。割煤時,必須刀刀挑頂,割至與支架平齊,還要將煤壁側浮煤掃干凈。兩邊的操作工要密切配合。否則,支架拉過去梁頭下栽,或運輸機飄車,這都會造成下刀采煤機難以通過。移架時,梁頭不能栽頭,要保證支架有一定的仰角。移架時,必須等采煤機進刀,將頂板割平后方可移架。割過煤后,采取追機移架,距離不小于6m。移完支架后,再順序抵車。
3)做好端頭頂板控制。因工作面傾角大,有的頂板為泥巖夾矸,且裂隙發(fā)育極不穩(wěn)定。為防止端頭處夾矸頂板破碎,對端頭支架不接頂導致的下滑,需要在工作面端頭、出口處的頂板管理上做好控制。比如在工作面下端頭短臂注漿技術,超前預留出口方式對下端頭進行管理,以安全、可靠、有效的控制端頭處的頂板。①安全出口的支護形式。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頂板,采用合適的液壓支護。上、下出口直接頂泥巖因受超前壓力和風化影響,破碎易冒落。可超前工作面支設至少2棵戧柱對泥巖進行支護。在工作面內(nèi)采用放炮方式預留超前出口,單體支柱配合鉸接頂梁進行支護。②端頭的支護形式。下端頭夾矸頂板受風化和超前壓力影響,極易掉落,容易破碎掉落傷人。前期可采用菱形網(wǎng)搭接巷道支護網(wǎng)的方法進行,后期采用在工作面下端頭進行超前注漿對圍巖進行加固,配合原有菱形網(wǎng)支護效果較好。工作面端頭使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金屬頂梁進行支護,單體液壓支柱的間排距與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的間排距相同,金屬頂梁與超前支護的金屬頂梁鉸接,非工作面?zhèn)葎t使用鉸接頂梁。③工作面下端頭注漿(水泥漿)超前支護。因頂板自重的影響,下端頭的直接項極易跨落,以上不能完全控制頂板不松散掉落??刹捎枚瘫圩{方法。順槽巷道因受到礦壓及圍巖受到分化影響,巷道被破壞的范圍并不大。注漿孔的眼深不能太深,過深的眼會造成材料的浪費;可在工作面超前影響范圍內(nèi)注射。在直接頂跨落前注水泥漿,則能有效利用巖石因礦壓產(chǎn)生的裂紋將直接頂加固。
4)做好防止矸石傷人控制。受大傾角影響,回采時也易發(fā)生煤矸片幫下竄。此時輸送機機頭以上30m范圍內(nèi),可在護欄與支架間全部使用雙層防矸網(wǎng),使該段刮板輸送機處于封閉狀態(tài)。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運輸?shù)纼?nèi)要每間隔15m安設一組防沖欄,當煤矸沿刮板輸送機滑落時能有效減緩下滑速度,保證作業(yè)人員的安全。
5)做好工作面各種設備下滑控制。大傾角、堅硬濕滑底板的特殊條件,工作面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需運用綜合措施防止下滑??刹扇∫萍芎屯屏锏捻樞蛞约肮ぷ髅娴恼{(diào)采等方式進行,以有效防止工作面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因大傾角下滑。對液壓支架的防倒、防滑:可在3架排頭支架之間的頂梁前部裝有1個調(diào)架千斤頂,以調(diào)整支架的架間距,使下滑的支架得以復位。對工作面可彎曲刮板輸送機的防滑:主要利用安裝于液壓支架頂梁推溜桿下方的防滑千斤頂進行。當溜槽下滑時,可利用防滑千斤頂將推溜桿向上頂從而阻止溜槽下滑。
3 開采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
1)工作面支架防倒與防止輸送機上竄下滑。支架防倒和輸送機上竄下滑是最常見問題,也是影響安全生產(chǎn)的大事。由于支架與輸送機互相制約,輸送機下滑容易牽動支架,從而損壞支架推移裝置。支架傾倒,架向不正會造成輸送機下滑,導致機頭不能與轉載機搭接運煤。因此,大傾角綜采工作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類事故發(fā)生。這可采取如下措施進行:①偽斜開采。即采用機頭超前,偽傾斜回采,使推溜時輸送機的上移量與下滑量相抵消,保證輸送機沿走向推進。先假定一個煤層傾角α,當傾角為α時,工作面設備剛好不下滑。假設輸送機、液壓支架、采煤機等設備總質(zhì)量偽M,而煤層底板對金屬的摩擦系數(shù)為μ=0.35時(如圖1所示),根據(jù)某實例計算,則有:M×sinα= M×cosα×μ;tanα=μ;α≈19°。即:當煤層傾角大于19?時,工作面輸送機就會自動下滑。若考慮工作面淋水等條件降低摩擦系數(shù),該角度就小于19?,那就要再計算。工作面應有的超前量計算:AB為工作面上風道、下運道落差;AC為工作面斜長;AD為工作面?zhèn)涡焙髮嶋H斜長;BC為工作面平面投影時的切眼長度;DC輸送機剛好下滑時下運應有的超前量;∠ADB為偽斜時工作面傾角;保證輸送機不下滑,下運超前量DC為:AD=AB/sinα=27/sin19°≈82.8m;AC=81.5m;DC=≈14m。但是,當兩順槽的落差隨地質(zhì)條件變化而變化,超前量不是固定的,需要隨落差變化而調(diào)整。②防倒防滑措施。在工作面調(diào)偽斜后,工作面支架架向控制難度加大,這必須每刀保證架向垂直于輸送機,適當減小超前量并加以防滑設施綜合控制輸送機的下滑。
2)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要合理搭接。薄煤層工作面雖采高較低,其順槽的高度不能低,尤其下順槽。下運道采用錨網(wǎng)支護時,沿底板掘進就出現(xiàn)了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過高的問題。輸送機落下的煤形成拋物線落入轉載機,這就要求工作面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在水平方向上不能搭接,要留有一定余量。處理好輸送機機頭與轉載機搭接高度,控制好距離,方可便于接煤運輸。
3)老空區(qū)排水問題。工作面的不斷向前推進,老頂冒落,在老空區(qū)就容易出水聚集,且不易排出。工作面運輸采用下拉方式,皮帶順槽相對軌道順槽的水平標高較低,老空出水時需在平巷溜尾預留臨時水倉進行排水。因此采用支柱沿空留巷方式,在沿空留巷段安設水泵排水,并制定留巷段的通風和配套安全措施,方可避免老空水的不受影響。
結束語
實現(xiàn)大傾角薄煤層綜采工作面的安全順利回采,需要摸索出一套適應此類工作面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術措施,只有解決好安裝、回采、回撤中所遇到的一些難題,才能確保礦井的安全和高產(chǎn)高效回采。其中大傾角薄煤層綜合機械化回采中的設備防倒、防滑是關鍵。
參考文獻
[1]辛海亭,王維.大傾角薄煤層堅硬濕滑底板綜采技術研究與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2.05:141-142.
[2]張德軍.大傾角薄煤層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總結[J].廣東科技,2012,23:18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