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菲菲
摘? ?要:探討了探究光的反射實驗中法線的引入問題,從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到預測反射光的位置,進行了初中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物理探究實驗;實驗創(chuàng)新與實驗教學;知識起源;數(shù)學與物理結合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們總是很輕易的可以獲取一些物理知識,比如光沿直線傳播,比如月亮不是光源,只是反射太陽光等等。而關于知識最初的起源往往被大家忽略,而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也把這類知識當做是理所當然的生活常識,直接拋給學生,未加以解釋。這就導致了在某些課程教學上,比如光的反射,學生能夠知道這個定律,懂得用這個定律,卻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設計探究實驗,為什么會有法線的定義?人們在對光學的研究過程中最初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過程?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教材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上書本實驗預設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所在的平面與反射面垂直,這與學生的認知過程有一定的沖突。針對這個問題,結合物理學史中前人對光的思考,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創(chuàng)新提出變“探究光的反射”到“如何準確預測反射光的位置”,通過對反射光線位置的預測來總結光的反射定律。從知識的源頭區(qū)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物理知識是有用的。法線的提出是本節(jié)設計中的最大亮點,先通過模型的建立預測反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猜想入射光線與反射光所成的平面與反射面垂直。在經(jīng)過多次實驗觀察,讓學生總結得出,對于同一個入射點,在立體空間上改變?nèi)肷涔獾慕嵌龋瓷涔馀c入射光所成的平面總是經(jīng)過經(jīng)入射點與反射面垂直的這條線,利用這條線我們就可以準確預測出反射光所在的平面,由此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將這條線定義為法線。這樣數(shù)理結合的方法引入法線,自然順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基于上述思考,本人在“光的反射”授課過程中采用以下方法。
1? 重現(xiàn)知識起源
光,光源,光的反射,在學生生活中都有粗淺的認知,在教學設計中,本人由光學發(fā)展史引入,介紹兩千多年前人們對光反射的思考:(1)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安克杜比勒斯:我們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眼睛發(fā)出的光線碰到物體。(2)一千多年前,世界光學之父艾爾哈森提出:我們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外界光線通過空間直線進入我們的眼睛。介紹世界上第一個光學實驗室:地牢,金屬碗,陽光。通過了解光學發(fā)展歷史,重走人類對光反射現(xiàn)象的思考,模擬暗室實驗,立馬吸引學生,引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獲知過程,加深理解,引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 關注法線的引出
在我們實際教學中,法線,力臂等輔助工具的引出一直是教學過程的難點。書本實驗設計存在本末倒置的嫌疑,例如法線的引入,學生存在問題是為什么要引入法線?法線存在有什么意義?針對這些問題,本人在備課過程中查詢各種資料,始終無法得到權威的解釋,于是本人決定由知識的起源來設想這個問題,前人在研究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難,需要用法線來輔助呢?
在教材中光的反射實驗設置中,一開始就將入射光,發(fā)射光,法線既定在與反射面垂直平面內(nèi),而光的反射應該是一個立體的實驗,于是,本人對光的反射實驗進行了微調(diào),調(diào)整如下:
(1)建立光的反射模型
讓學生通過兩支竹簽(分別代表入射光,反射光)一塊泡沫板(充當反射面)展示對光的反射進行猜想,器材如圖1所示,將光的反射的三維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用模型描述學生相關猜想。
(2)初步探究光的反射(確定入射光與反射光所確定的平面與反射面垂直如圖2所示,在未知反射面的情況下,定義法線,利用法線與入射光確定的平面可以確定發(fā)射光所在的大致位置)
在燒杯中裝有適量牛奶水,杯底放置小平面鏡(實驗裝置如圖3),用激光筆觀察牛奶水中入射光與反射光的位置關系。學生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調(diào)整泡沫板上猜想的反射光線位置。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兩個面的位置關系。學生可以順利得出入射光與反射光所確定的平面與反射面垂直。
利用立體模型演示,經(jīng)過多次實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當入射點不變,改變?nèi)肷涔馕恢?,入射光與反射光所形成的平面一定經(jīng)過一條線,即過入射點與反射面垂直的線,為方便研究,定義為法線。如此引入法線自然流暢。解決了法線引入突兀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明確的指出,兩條交叉的直線確定一個平面,在未知反射面的情況下,利用法線與入射光確定的平面可以確定發(fā)射光所在的大致位置。
(3)再探光的反射(怎樣準確預測反射光的位置)
通過上面的研究,在學生得到三線共面的結果后將立體的實驗改為平面的,方便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實驗裝置如圖4。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能較好自主的完成探究。光學發(fā)展史讓學生重走人類對光的反射的思? 考,體現(xiàn)知識的獲取過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更重視的是探究結果的獲得以及用物理解釋生活現(xiàn)象,而忽視了這個知識最初的獲取途徑,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進程。通過這節(jié)課的思考,在之后的教學中應更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