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生,劉妤玲,劉玉生,黃正中,袁會珠,芮昌輝*
(1.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南寧 530007;2.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193)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屬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屬(Spodoptera),又名秋黏蟲,可為害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甘蔗、多種蔬菜和棉花等6個科353種植物[1],是最具破壞性的農業(yè)害蟲之一。2019年1月入侵我國云南、廣西[2-3]等地,截至8月份,草地貪夜蛾擴散蔓延至我國24個省份的1 366個縣(市、區(qū)),全國發(fā)生面積達95.4萬hm2[4]。分子鑒定結果表明,入侵我國云南的草地貪夜蛾偏好取食玉米[5],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后擴散迅猛,全國各發(fā)生地最普遍使用的防治手段是應急性化學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廣西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緊鄰東南亞草地貪夜蛾發(fā)生蟲源地[6],是我國遭受草地貪夜蛾入侵為害最早的地區(qū)之一,也是在草地貪夜蛾入侵后遭受持續(xù)為害的省份之一。廣西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適宜農作物生產,玉米生產以鮮食玉米為主,玉米的種植特點是收獲一茬緊跟著種植一茬。因此在田間常年可見不同生育階段的玉米植株,在草地貪夜蛾入侵后至今,廣西是該害蟲發(fā)生為害重災區(qū)。為更好地開展當地草地貪夜蛾的化學防治,在前期選用5種藥劑開展低容量施藥防治取得較好防治效果的基礎上[7],在藥劑品種選擇、防治成本控制、防治配套措施等方面開展進一步探索試驗。查閱草地貪夜蛾防治相關信息和參考相近鱗翅目害蟲化學防治經驗,篩選出10種殺蟲劑,以兩種單位面積用藥成本較低的藥劑使用劑量,配合相應的施藥技術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開展了防治試驗,以期為開展草地貪夜蛾高效化學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1.1.1 供試藥劑及施藥技術
試驗藥劑品種及使用劑量按照表1中進行,參考試驗藥劑防治相近鱗翅目害蟲的推薦劑量,以16.8元/hm2與33.6元/hm2兩個防治成本折算成每個藥劑的實際用藥劑量,10種藥劑均由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低容量噴霧[8](150 kg/hm2)替代常規(guī)用藥量噴霧450~675 kg/hm2開展本次試驗。
1.1.2 試驗地條件
試驗地位于廣西南寧市壇洛鎮(zhèn)(107°54′22″E,22°57′5″N),試驗時玉米生長期為3~5葉期,草地貪夜蛾幼蟲蟲齡以2~3齡幼蟲為主。
表1 試驗藥劑與劑量
每個處理小區(qū)面積為20 m2,4次重復。采用低容量噴霧器均勻噴霧,于2019年8月26日早晨施藥,施藥當天晴天。試驗期間,試驗田塊除了人工除草外無其他處理。
1.3.1 調查時間與次數
于2019年8月26日藥前進行基數調查(包括葉片被害率、蟲口數量等),藥后1、3、7 d調查防治效果。
1.3.2 調查方法及藥效計算
每小區(qū)采用5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點連續(xù)調查5株,每小區(qū)總共調查25株,記錄心葉及頂端兩片展開葉的被害率、活蟲數,按式(1)、式(2)計算校正保葉率P和校正防效R。
式中:PCK1為對照區(qū)保葉率;PPT1為處理區(qū)保葉率;RCK2為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RPT2為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
1.3.3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據經Excel整理后,采用SAS 9.05對不同處理的蟲口減退率、防治效果及葉片保護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均值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P<0.05。
10種殺蟲劑在兩種劑量下對玉米的保葉效果及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見表2。
藥后1 d,10種藥劑對玉米的保葉效果及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優(yōu)劣不一。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5%氯蟲苯甲酰胺UL、6%甲維·茚蟲威UL、10%甲氰菊酯EC對玉米的保葉效果較好,保葉率約40%;5.7%氟氯氰菊酯EC、15%啶蟲脒EC對玉米保葉率較差,保葉率分別為-59.13%、-21.71%;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5%氯蟲苯甲酰胺UL、6%甲維·茚蟲威UL、4%甲維·虱螨脲ME、10%甲氰菊酯EC對玉米的保葉效果較好,保葉率分別為69.19%、63.44%、67.78%、75.29%;5.7%氟氯氰菊酯EC、15%啶蟲脒EC對玉米保葉率分別為51.98%、25.94%。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 3種藥劑在兩個劑量下對玉米草地貪夜蛾均具有較好的防效,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防效分別為84.40%、71.13%、91.70%;當這3種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防效分別為92.78%、91.64%、94.46%,其余藥劑在低劑量時防效較差,均低于70%。
表2 10 種殺蟲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治田間結果
藥后3 d,多種藥劑表現良好的保葉效果,幾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3%阿維·氟鈴脲EC、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對玉米具有良好的保葉效果,保葉率分別為76.41%、84.64%、67.30%、62.12%、85.67%;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3.2%阿維菌素EC、3%阿維·氟鈴脲EC、6%甲維·茚蟲威UL、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10%甲氰菊酯EC、15%啶蟲脒EC 9種藥劑對玉米均具有良好的保葉效果,保葉率分別為90.97%、88.88%、87.06%、77.87%、63.38%、77.71%、90.95%、69.45%、67.89%。兩個劑量下,各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相差較大,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僅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與2%甲維·蟲酰肼EC防效較好,分別為86.45%和74.87%;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對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效均較好,分別為97.58%、95.53%、89.78%、97.64%。
藥后7 d,幾種藥劑對玉米的保葉效果及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較藥后3 d總體上相差不大。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3%阿維·氟鈴脲EC、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的保葉率分別為84.78%、92.19%、79.59%、68.60%、88.10%;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3%阿維·氟鈴脲EC、6%甲維·茚蟲威UL、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5.7%氟氯氰菊酯EC的保葉率分別為95.24%、95.31%、87.31%、66.14%、79.76%、92.66%、75.86%。藥后7天,10種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存在差異,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16.8元/hm2時,以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4%甲維·虱螨脲ME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最佳,分別為86.23%、93.34%;當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為33.6元/hm2時,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對玉米草地貪夜蛾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分別為93.95%、95.94%、91.69%、96.60%;3.2%阿維菌素EC與5.7%氟氯氰菊酯E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較差,兩者在兩個劑量下對草地貪夜蛾均無防效。
試驗結果綜合判斷,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4%甲維·虱螨脲ME和2%甲維·蟲酰肼EC在兩種制劑中的原藥成本的用藥劑量下均可取得良好的保葉效果和害蟲防治效果,但5%氯蟲苯甲酰胺UL和2%甲維·蟲酰肼EC在較高用藥成本(33.6元/hm2)劑量下對害蟲防治效果比在低成本(16.8元/hm2)劑量下防效更突出。在試驗所用的原藥成本下,3.2%阿維菌素EC、5.7%氟氯氰菊酯EC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基本無防效,15%啶蟲脒EC防治效果也較差。
試驗結果表明,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2%甲維·蟲酰肼EC、4%甲維·虱螨脲ME在兩個原藥成本下對玉米草地貪夜蛾防治效果良好。3.2%阿維菌素EC、5.7%氟氯氰菊酯EC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基本無防效。
從國內外實踐經驗來看,草地貪夜蛾在玉米上發(fā)生為害時,及時采取化學防治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我國,此舉可保證玉米產量穩(wěn)定,是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但純粹從經濟效益角度看,玉米屬于大田糧食作物,本身經濟效益不突出。因此,如果能夠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和使用劑量,在較低的化學農藥防治成本下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將更有利于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本文基于這一要點,在前期劉妤玲等[7]試驗結果(45元/hm2)的基礎上,進一步試驗了兩種更低成本的農藥防治試驗。結果表明,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EC、5%氯蟲苯甲酰胺UL仍表現良好防治效果,與劉妤玲等結果基本一致[7-9]。同時,在兩種較低農藥成本下,2%甲維·蟲酰肼EC和4%甲維·虱螨脲ME也表現出來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從降低防治用藥成本角度考慮,這4種藥劑可推薦用于防控玉米草地貪夜蛾的發(fā)生為害。
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后發(fā)生為害十分迅猛,有可能成為我國需長期重視防控的農作物重要害蟲。因此,在日常的化學防治中,因注重考慮延緩其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發(fā)展。已有報道,在美洲的部分地區(qū),草地貪夜蛾已經對氨基甲酸鹽類、有機磷酸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產生了抗性[10]。在我國,為盡可能長期保持常用殺蟲劑對該害蟲的防治效果,應盡量選擇輪換使用不同殺蟲作用機理的農藥品種。本文所選試驗的農藥品種遵循這一原則,篩選出的4種推薦使用農藥品種與此原則相符。另外,筆者發(fā)現,草地貪夜蛾在田間發(fā)生時幼蟲齡期重疊十分嚴重,同一時期,從1齡幼蟲到末齡幼蟲都有存在,且施藥時并未發(fā)現卵塊,但有時在施藥后2~3 d會發(fā)現新產卵塊。因此,建議在防治草地貪夜蛾時應盡量避免使用防治效果較差的藥劑,或者應盡可能選擇以低齡幼蟲為主的時期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