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敏
破譯基因密碼
黃三文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家鄉(xiāng)的農民種植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后產量翻了一番的場景。從那時起,他就對袁隆平非常崇拜。高考填志愿時,他報考了北京農業(yè)大學,學習植物育種學。
2004年,我國雖然已發(fā)展成為蔬菜生產和消費大國,實現(xiàn)了蔬菜的均衡供應,但與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家相比,我國的蔬菜育種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很多蔬菜研究工作只能參考國外資料。面對此種狀況,黃三文毅然放棄了在英國攻讀博士后的機會,回國從事蔬菜基因組研究。
2005年2月4日,黃三文作為中方首席科學家參與了大型國際合作項目——國際馬鈴薯基因組計劃。在進行對比研究期間,他發(fā)覺國內外黃瓜遺傳育種研究一直落后于番茄、白菜等主要蔬菜作物,沒有完整的分子標記遺傳圖譜,其中研究最透徹的遺傳圖譜也只有200多個分子標記,嚴重制約了黃瓜遺傳育種研究。
別小看了黃瓜,它能在局部范圍改善或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氣象環(huán)境。黃瓜在我國每年播種面積約1500萬畝,約占世界黃瓜播種面積的50%。黃瓜約有2.3萬個基因,是現(xiàn)在已知著花植物中基因數(shù)目最少的,從它入手研究,難度低,若能攻下它的遺傳基因圖譜,就為研究其他蔬果打下基礎,前景不可估量。當黃三文重新確定團隊的突破重點時,很多人提出異議?!拔覀兛偛荒軜訕佣几趧e人后面亦步亦趨,我們也要敢于走在前面。”黃三文反駁的語氣很激動,但又很堅定,不容置疑。
黃三文每天風雨無阻地下地干活,和農作物親密接觸,觀察植物長勢、病蟲害生長等情況,一一做好紀錄,然后回到實驗室分析數(shù)據(jù),追根溯源,大膽采用最新測序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相結合的測序手段進行研究。
日復一日的堅持,兩年后他們終于破譯了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從而打開了探究瓜類蔬菜多樣性和功能基因的大門。
尋找苦味“元兇”
在破解了黃瓜的基因密碼后,如何能有效地將研究成果運用到蔬菜種植上,成為黃三文研究的新課題。“現(xiàn)在,我們所吃的黃瓜香脆可口,略帶甘甜??蓪嶋H上,已往的黃瓜多數(shù)都有苦味,尤其在南方生長的黃瓜更苦。這種苦味不僅影響了蔬果的品質,也影響了農民的生產效益?!秉S三文說。
一些專家認為黃瓜有苦味是缺水造成的,黃三文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黃三文根據(jù)經驗大膽推測,有的黃瓜味苦可能由于存在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只有在黃瓜生長中遇到干旱、高溫、泥土鹽堿化等惡劣環(huán)境時才會分泌。
為了驗證這一推測,黃三文和他的研究團隊系統(tǒng)收集了世界各地的3342份遺傳資源,涵蓋了所有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黃瓜類型。通過日復一日的實驗,黃三文的團隊終于找出元兇——葫蘆素C,極少量的葫蘆素C就能造成苦味,甚至比咖啡因還要苦100倍??稍鯓尤サ酎S瓜中的苦味呢?曾有荷蘭育種專家提出了一種方法,即把葫蘆素C粉碎掉,但這樣做同時也會犧牲黃瓜的抗蟲性。
黃三文認為荷蘭專家的做法不可取??墒侨绾胃泳珳收{控苦味,讓可食用部位不苦,在其他部位苦,從而既保證果實品質,又保證黃瓜仍具有防御蟲害的能力呢?陷入沉思的黃三文突然靈機一動,“或許從基因中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p>
于是,從2012年起,他帶領團隊包下一片20畝的試驗田,采用基因誘變的方法種植黃瓜,探尋苦味開關。夏季,溫室大棚內酷熱難耐,但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黃三文每天雷打不動地去試驗田里給黃瓜逐一人工授粉、選種,觀察并記錄生長情況。每年的4月到11月,他和團隊成員每天需工作12小時以上。
嘗出來的科研成果
“逐一品嘗,逐一篩選。”一天,黃三文鄭重其事地向團隊宣布了研究方案。大家面面相覷,“20畝地的黃瓜要逐一品嘗?”很多人認為黃三文在開玩笑。
“這是一項繁瑣的工程,還有可能什么都發(fā)現(xiàn)不了,但必須有人去做。”黃三文毅然決然地說。
按要求3人一組同時品嘗,每根黃瓜需要品嘗3次,每嘗一口,都必須要用純凈水漱一下口,以免影響對下一口黃瓜味道的判斷,要三人感覺一致才能最終下判定。那段時間,有的人一見到黃瓜就反胃。就這樣,團隊一共品嘗了6萬多根黃瓜、18萬片黃瓜葉子,才找到了2株不苦的黃瓜。
那2株不苦的黃瓜讓黃三文如獲至寶,種子則被當成珍寶一般保管了起來。只要能研究透不苦黃瓜的基因,就能破解黃瓜苦味的密碼。這個過程說來簡單,他們卻用了整整3年時間,做了上千次的實驗,才發(fā)現(xiàn)了控制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9個基因,并順藤摸瓜地發(fā)現(xiàn)有2個控制苦味物質合成的基因,它們分別藏在葉片和果實中。經過不斷探索,黃三文團隊終于能把控制苦味合成的“開關”關上,不讓黃瓜變苦;并把葉片控制苦味物質合成的“開關”打開,讓葉片苦來抵御蟲害。
在此基礎上,他們和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培育了“蔬研”系列新品種黃瓜,成功解決了華南地區(qū)黃瓜品種變苦而喪失商品價值的難題,在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進行大面積推廣,僅那一年就創(chuàng)造了約80億元的經濟價值。而此時,距離黃瓜基因組計劃啟動已過去整整7年。
黃瓜研究項目的成果帶動了其他蔬菜的基因組研究,黃三文的研究團隊先后在國際頂尖期刊發(fā)表10多篇研究論文,使我國蔬菜基因組研究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以前菜農擔心黃瓜變苦了賣不出去,我們培育的黃瓜新品解決了這個問題??诟泻玫狞S瓜,大家都喜歡吃?!秉S三文說,自己的研究能造福農民,是他最開心的事。
如今,黃三文正帶隊開展另一項科研攻關--恢復番茄原來的口味?!艾F(xiàn)在大家都說番茄沒有以前好吃了,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蹦壳?,他們已鎖定了控制番茄口感的50個基因,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記憶中的美味番茄將擺上人們的餐桌。
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