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彥[重慶市第四十二中學(xué)校,重慶 400010]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活化了一大批為人津津樂道的人物形象。其中呂布出現(xiàn)的章節(jié)較少,僅占全書的十二分之一。但作者卻在不長的章節(jié)中刻畫出了呂布的一點、二面,三維的特點,讓其立體豐富,生動鮮明,栩栩如生。
《三國演義》中有“三絕”:智絕諸葛,惡絕董卓,義絕關(guān)羽。要問顏絕呢?我以為非呂布莫屬。且看第三回:“只見呂布頂束發(fā)金冠,披百花戰(zhàn)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边@是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次出場,他一登臺,一亮相,就以英武的風(fēng)姿,亮瞎讀者雙眼。董卓也因此對呂布大加贊賞,甚至還感嘆道:“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保ǖ谌兀┒看苏Z對呂布評價極高,這是呂布自身散發(fā)的陽剛霸氣和“得呂布者得天下”的氣場,征服了董卓。
第五回又寫道:“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fēng)赤兔馬:王匡贊美他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是“虎牢關(guān)三英戰(zhàn)呂布”這一情節(jié)中對呂布外貌一次更為詳細的描寫。從頭冠、錦袍、花袍、獸面鎧到方天戟、赤兔馬,寥寥數(shù)語,便刻畫出一個貌俊藝高、威風(fēng)逼人的英雄形象,文中雖沒有細節(jié)刻畫呂布的五官肖像,但通過頭飾、面具、衣著到武器、坐騎的描寫,字里行間無不展示著呂布“三國第一猛將”的颯爽英姿和顏值擔(dān)當(dāng)?shù)膭傂灾溃痪洹叭酥袇尾?,馬中赤兔”,便是對呂布之美最好的注解。
呂布一出場不僅以顏值吸引人,還暗示了他非凡的武藝。歷史上,他因弓馬嫻熟,被譽為“飛將軍”。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更是神化了呂布的武藝。武藝卓絕成了呂布兩面中最鮮明的其中一面。小說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呂布戰(zhàn)三英
據(jù)史料記載,虎牢關(guān)大戰(zhàn)最早出現(xiàn)在元刊《三國志平話》中,元人雜劇 《虎牢關(guān)三戰(zhàn)呂布》對此有較詳細的描述。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勇武剛猛被小說家渲染、夸張到了極致。
羅貫中先從華雄開始層層鋪墊。君不見汜水關(guān)華雄斬鮑忠,敗孫堅,殺祖茂何等英勇;爾后這等英勇的華雄,在暖酒尚溫片刻間,又被關(guān)羽斬殺,襯托出關(guān)羽的英武無敵。此時才寫虎牢關(guān)前,呂布連斬大將方悅、穆順,砍傷武安國,大敗北平太守公孫瓚,直殺得“八路諸侯心喪膽裂”,可謂所向披靡。在關(guān)鍵時刻,劉備、關(guān)羽、張飛挺身而出,三人共同圍攻呂布,可英武無敵的關(guān)羽等人與呂布酣戰(zhàn)多回仍不分勝負。關(guān)羽何人?乃武圣也。他溫酒斬華雄、怒殺顏良文丑、過五關(guān)斬六將;而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吼便把夏侯杰嚇得肝膽破裂,一把丈八蛇矛勇不可當(dāng)。如今三人聯(lián)手也贏不了呂布,呂布的英勇神武、無人能及,由此被淋漓盡致地渲染烘托出來。
2.濮陽大戰(zhàn)
在“呂溫侯濮陽大戰(zhàn)”中曹操手下兩猛將許褚、典韋,在濮陽城外雙戰(zhàn)呂布,酣戰(zhàn)多時仍不分勝負,最后曹操只得讓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四員大將加入戰(zhàn)局,形成六員戰(zhàn)將共攻呂布,在六對一的人數(shù)懸殊的形勢下方使呂布撤退回城。要知道典韋、許褚實力堪比關(guān)羽、張飛,而夏侯兩兄弟遠勝劉備矣,況且還有李典、樂進的助戰(zhàn),細思極驚:這樣的六員悍將都無能斬殺呂布,論單打三國中恐怕無人能敵。呂布武藝卓絕如此已是被小說家蒙上了一層超于常人的神奇色彩了。
3.轅門射戟
呂布獨斗六將已是匪夷所思了,在“呂奉先轅門射戟”一節(jié)中再一次把呂布奇跡般的臂力和箭術(shù)展現(xiàn)到了極致。
令左右接過畫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乃回顧紀(jì)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p>
轅門射戟從技術(shù)上說有兩大難點。
第一難點是距離。百步穿楊這個成語是專門用來形容箭法高超的。但百步穿楊,才一百步,而呂布轅門射戟的距離是一百五十步。從距離來看,能射到這么遠已是不易,而呂布射的不是靶,而是一個戟。可見呂布的臂力眼力是何等的驚人。
第二難點是次數(shù)。雖說在現(xiàn)代最高水平的奧運會上,也有十環(huán)成績的出現(xiàn),但如果射手只有一次機會的話,能否命中十環(huán),尚未可知。而呂布轅門射戟只是射了一箭而已,況且當(dāng)時的弓箭,其精度和強度比現(xiàn)代弓箭差之甚遠。
呂布其箭法武力實在是已經(jīng)出神入化了。
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fù),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钡拇_如果說武藝卓絕是呂布光彩的一面,那么品行不良便是呂布陰暗的另一面。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方面:
1.見利忘義 輕狡反復(fù)
自古以來“忠”與“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推崇的美德,因此,千里走單騎的關(guān)羽被人們尊敬,而武藝勝過關(guān)羽的呂布,人品恰好就猶如關(guān)羽的反面,被張飛痛罵為“三姓家奴”。
呂布先認丁原為義父,可只為了李肅三言兩語的挑撥外加一匹寶馬的誘惑就提著丁原的首級投靠了董卓。董卓因極為重用呂布,封他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故呂布又認了董卓為義父。可呂布卻因王允連環(huán)計,為了美女貂蟬,再次叛殺義父董卓。這便成了呂布人生中最大的劣行,最大的污點。其實在當(dāng)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社會背景下,人才離開舊主投奔新主,對此古人還是相當(dāng)寬容。像劉備在最初也“走村串戶”,換過很多地方;曹操起兵時,得了袁紹的好處,但這并不妨礙他最終將袁紹打得落花流水。可是呂布不僅背信棄義,還兩次弒主,這就是極大的不仁不義了。
殺害了董卓后,李、郭等人兵變,呂布投靠袁紹。后袁紹欲殺呂布,呂布無奈又投張揚。不久又在濮陽被曹操打敗后更投劉備,劉備好心收留了他,可呂布卻趁張飛醉酒奪了徐州,還想連同袁術(shù)一起除去劉備。在與袁術(shù)合作之時,袁術(shù)提出讓自己之子娶呂布之女為妻,呂布已然答應(yīng),可后來不僅悔婚還殺掉袁術(shù)的使者。這一次一次毀約叛奪,一次次恩將仇報,都讓他打上了“見利忘義”“輕狡反復(fù)”的烙印,正是呂布的輕狡反復(fù)、見利忘義,容人愛才的曹操還是在白門樓絞殺了他。
2.狂妄自大 剛愎自用
呂布因為藝高不免狂妄,這恐怕是人性的通病。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當(dāng)曹操殺回濮陽,陳宮就上言呂布:“‘不可出戰(zhàn)。待眾將聚會后方可?!瘏尾荚唬骸崤抡l來?!眳尾疾活欔悓m的勸諫,引兵出陣,結(jié)果被曹操打敗逃去了定陶。在定陶時呂布又不聽陳宮的勸諫,一意要火攻曹操,結(jié)果中了曹操的奸計,又被打得落荒而逃,只得去徐州投奔劉備。在徐州的呂布再一次不聽陳宮的進言,被陳珪父子阿諛奉承所騙。呂布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不進忠言可見一斑。下邳,呂布孤軍奮戰(zhàn)的危急時刻陳宮又一次獻上了良計,讓呂布帶兵出城形成“掎角之勢”??蓞尾荚诔霭l(fā)前卻取消了這個計劃。之后陳宮又了解到曹軍缺糧,要到許昌去取糧,再次勸呂布斷其糧道,曹軍無糧必定不攻自破。這可謂是最后的轉(zhuǎn)機了,然而呂布還是聽信嚴(yán)氏之語和貂蟬的撒嬌之言,整日在家飲酒解悶,還狂妄地說出:“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徹底錯失了最后的戰(zhàn)機。
呂布狂妄自大是來源于他卓絕的武藝,因為狂妄自大故剛愎自用,因剛愎自用便不進忠言。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不懂這個天之道,才華便會成為自己的毒藥。才華越高,中毒越深。故奧地利現(xiàn)象學(xué)家胡塞爾主張去魅。德國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也說除弊。無法去魅除弊洞悉老子的天道之理,便如同呂布,乃至后來的項羽,被自己那天下無敵的高絕武藝蒙蔽。他們狂妄,看不清形勢;他們剛愎,分不清奸言,多次把金言良謀拋之腦后,最終一步步走向了慘敗。越是有才華,越是要虛心,越是要善聽,如此才能善用才華立于不敗之地。
呂布出場篇幅不長,卻能在眾星云集的《三國演義》中占有一席之地,讓人印象深刻,這得益于羅貫中刻畫人物時不僅聚焦于一點,不只停留于兩面,而是賦予人物性格多重矛盾從而讓人物三維立體。呂布形象的矛盾性豐富性體現(xiàn)如下:
1.既好利善變也不乏真情
呂布很多行為的確是見利忘義、輕狡反復(fù)、不仁不義,但是呂布對王允也自有他真情流露之時。
呂布之所以和司徒王允設(shè)計殺死董卓,除為了美女貂蟬外,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當(dāng)時王允勸呂布殺董卓時說:“你如果匡扶漢室,就是忠臣,可以青史留名,萬古不朽;若支持董卓,就是叛臣,將遺臭萬年?!眳尾悸牶笥X得有理,深知自己再跟著董卓就是助紂為虐,這才堅定地站在了王允一邊。說明呂布也有一定的正義感。后,李、郭等人起兵造反。呂布中了“彭越擾楚”之計,反兵殺進了城。危亂中呂布卻冒死回城去救王允,王允心念漢室朝廷,決意以身殉國。呂布為其滯留,一而再再而三勸阻,以致錯過救護自家老小的時機,呂布勸阻王允不得最終只得舍棄家小妻妾飛奔出關(guān)。要知道呂布對妻妾非常重視喜愛,在呂布心里女人不像劉備所說的如“衣服”一般,會輕易舍棄,而他竟能為王允做到這種地步,可見他也并非完全如世人所說唯利是圖、無情無義。
2.既背信棄約亦有小義
再者,呂布曾兩度俘虜劉備家眷,不僅不曾對她們加以迫害,反而加以善待?!度龂萘x》第十四回:“甘、麋二夫人見玄德,具說呂布令兵把定宅門。禁諸人不得入;又常使妾室送物,未嘗有缺?!绷硗?,在袁術(shù)攻打劉備時,呂布為了阻止袁術(shù)擊滅劉備,挺身而出,用“轅門射戟”之法救下劉備。這都可以看出呂布并非毫無仁義之心。
呂布行事的重重矛盾,初看費解,但這些反而是呂布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所表現(xiàn)出的真實的人格。當(dāng)時政局動蕩,形勢不明,多方勢力彼此角逐,此消彼長。呂布作為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從邊地來到京城,自然成為他們暗中爭奪的對象,幾方勢力既想利用他,同時又猜忌防范他。作為一員猛將他有強烈的主導(dǎo)欲但他軍力薄弱且無固定據(jù)點,只能被動地聽信他人諫言,通過棄而殺之來實現(xiàn)棄舊圖新的選擇。
3.既勇猛寡斷也略通計謀
長期以來世人評論呂布都是“勇而無謀”。勇是必定,但無謀,我以為未必。以下三處,便是呂布用謀的例子。
其一,呂布聽取陳宮的諫言,巧用“反間計”一舉奪得了濮陽,甚至差點滅了曹操。其二在劉備外出作戰(zhàn)時,趁張飛醉酒夜奪徐州。其三,“轅門射戟”,這是他憑借自己高絕的武藝,運用智謀的杰出體現(xiàn)。這一計這大大提高了他的武藝威懾力,不但保全了劉備,也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盟友,還牽制了袁術(shù)等對自己有害的勢力,有利于自己的發(fā)展??芍^一箭三雕,“轅門射戟”是呂布一生中最光彩的華章。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用了不過短短十二分之一的篇幅,對呂布的刻畫從一點到兩面,構(gòu)建了三維立體豐富飽滿的形象:集霸氣、勇猛、背叛、情義于一身。他不如董卓、曹操殘暴,不如劉備、周瑜溫雅,不如關(guān)羽、張飛忠義。但是,他武藝高絕,英武無敵,雖見利忘義,卻良知尚存,情義未滅,并未喪失做人的底線。有詩嘆曰:
洪水滔滔淹下邳 當(dāng)年呂布受擒時
空余赤兔馬千里 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馬望寬今太懦 養(yǎng)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 枉罵無恩大耳兒
這也許是對呂布一生最好的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