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波、李曉
隨著城市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已成為各個地區(qū)和各級政府開展城市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市政道路作為城市骨架,承擔著連接各個區(qū)域的關鍵作用,因此市政道路項目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不同于公路項目,市政道路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其建設并非以營利為目的。該類項目均由政府出資且投資規(guī)模較大,所以加強造價管控、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益是各級政府對該類項目建設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項目參與各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1]。
工程設計是道路建設由意圖向實物轉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確定投資規(guī)模的實質性階段。在這一階段形成的設計成果的文件中,設計概算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映了設計方案的投資規(guī)模,既是政府制定和控制建設投資的依據,也是項目參與方開展下一步工作的依據,如:制定建設計劃、申請銀行貸款、籌備招投標工作等[2]。因此,不斷積累和總結市政道路工程設計概算的實踐經驗,持續(xù)改進工作方法和思路,對提升概算編審工作整體質量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與建筑和公路項目相比,市政道路的設計概算在編審上有很多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主要是由市政道路項目的特點所決定,一般來說該類項目的特點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相比工業(yè)或民用建筑類項目,市政道路屬于條形建設,平面空間的跨度更大,也更容易受到地形、地貌或是地質問題的影響,所以需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也就更加復雜。例如,在地質變化較大的地區(qū),同段道路的路基工程需要考慮多種不良地質問題的處理方案。在很多情況下市政道路都是在城市建成區(qū)內施工,施工場地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土方開挖、堆土堆料、構件預制等方面需考慮得更多。
一般來說,市政道路項目涉及的專業(yè)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給水、交通、照明、綠化、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等多個專業(yè),當設計道路與現狀道路或規(guī)劃道路發(fā)生交叉時還可能會涉及橋梁和隧道專業(yè),所以該類項目在城市建成區(qū)內施工時對整體施工組織和安排都有著很高要求,既要保證工程整體的進度目標,又要協(xié)調好各個專業(yè)的銜接和配合。
除了前面所講的場地要求外,市政道路項目在工期、交通疏導、環(huán)境保護、安全防護等方面也有著較高要求。市政道路建設難免會影響到現狀交通,市政道路項目的工期計劃安排大且非常緊湊,給居民出行和車輛行駛帶來不便,但道路早日開放通車會對拉動區(qū)域經濟、提升地區(qū)形象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施工企業(yè)在道路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并同時滿足施工區(qū)域及其周邊的交通疏導、環(huán)境保護和安全防護等方面要求。
市政道路項目通常還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影響,如征地拆遷、現狀管線和設施遷改等,解決此類問題需要溝通和協(xié)調的工作量大、難度高;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影響項目的設計和施工,嚴重時還會引發(fā)群體事件。
由于市政道路項目的建設存在上述特點,其設計概算在編審的過程中常常會存在下列問題:
市政道路項目的土方工程量大,在工程費用中的占比也高,是設計概算編審時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造成偏差較大的原因,除了概算人員計算錯誤和設計文件深度不足外,主要是因為概算人員對項目的實際情況考慮不夠全面,例如未落實設計人計算的挖方量中是否已包含拆除量、挖方是現場堆放利用還是棄運、棄土的運距或費用按多少考慮、基層灰土用土是否利用現場土、是否綜合考慮雨水、電力管溝等其他專業(yè)的土方平衡。
市政道路項目涉及專業(yè)較多,施工條件復雜,便道、便橋、(降)排水、支撐、模板、腳手架、通風、照明等措施項目繁雜。概算人員在編審措施項目時,尤其是在初步設計階段,設計資料不全的情況下若未全面考慮施工方案和現場情況,則很容易漏計、錯計相關措施項目。
材料設備費用在設計概算中所占比重較大,若消耗量大的材料設備價格偏差過大,將會嚴重影響整個項目概算結果的合理性。造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概算人員未對材料設備價格進行調查核實或是人為填報錯誤。
市政道路建設經常會涉及征地拆遷和現狀管線設施遷改的問題。對此,現階段很多地區(qū)尚無相關費用的官方標準或指導意見;此外,隨著城市地價不斷攀高,已發(fā)布的官方標準或指導意見也已遠遠低于正常市場價格,變得不再適用。對于這類費用測算和調研,往往只能由設計單位自行組織,然而現階段鮮有企業(yè)就此組織專項調查和測算。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涉及的取費項目較多,此類費用的計取需依據國家和地區(qū)有關部門發(fā)布的文件規(guī)定,結合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在設計概算編審過程中,依據文件有誤(或失效)或者未就建設項目信息進行調查和了解就會導致項目取費錯誤。
綜觀上述,就市政道路設計概算編審工作本身而言,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概算人員責任心不足,未對項目信息進行足夠調查,也未與設計人和甲方充分溝通;另一方面因為設計單位對概算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建立概算數據積累和共享的有效機制,因此針對概算編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為有效減少因概算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的計算錯誤或填報錯誤,設計單位應重視并組織概算人員進行職業(yè)道德和質量要求方面的教育,建立一套概算專業(yè)的內部校審制度,層層把關,概算成果文件,確保概算質量;同時還應輔以相應的獎懲規(guī)定,從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面提高概算編審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此外,設計單位還可考慮通過組織專業(yè)研討、施工現場觀摩、外部交流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概算人員的業(yè)務水平。
設計概算作為反映設計文件經濟成果的組成部分,其編審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文件的質量和深度,這就要求設計人員與概算人員能夠積極溝通、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概算人員才能較為全面地了解項目現場情況,即便沒有條件到現場考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漏算、錯算施工措施項目等問題。另外,設計專業(yè)作為上游專業(yè),需充分考慮概算專業(yè)開展編審工作的進度安排,保證概算編審質量。
概算工作離不開數據和資料,如材料設備的價格、拆遷補償的標準以及相關政策文件等都是概算編審所需的素材,若這些數據和資料能夠積累成庫,供概算人員查詢共享,上述價格和費用偏差問題也必將會大大減少。
現階段,概算專業(yè)的經驗指標和數據都是存放在個別概算專家的腦袋里,這樣既無法形成數據積累和知識共享的長效機制,也不能使這些知識變成企業(yè)的無形資產。所以,設計單位有必要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組織建立起企業(yè)的概算數據庫用以存放日常業(yè)務中的相關數據和資料,持續(xù)更新,提高概算專業(yè)的整體水平,積累企業(yè)在概算方面的核心資產。
在市政道路工程實踐中,設計概算的編審工作除了存在上述的內部問題外,還會受到很多外部客觀因素影響,比如:市政道路工程缺少概算定額或概算指標,只能借助預算定額編制設計概算,審查的概算成果很可能偏??;工程實施過程中,受甲方主觀意愿的影響,設計隨意變更,概算一改再改,無法起到投資管控的作用;項目因征地拆遷問題導致工期拖后,費用增加,預算超概等[3]。雖然現階段的概算編審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從基本建設程序的層面看,設計概算依然是現階段各級政府管控項目投資的重要依據,所以在日常編審設計概算的過程中,還需注重總結經驗和不足,持續(xù)改進,不斷提升概算編審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