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新平、謝偉偉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橋梁工程領域已經逐步進入多元化發(fā)展的時期,衍生出很多種類型的橋梁工程形式,比如斜橋、彎橋等。如果橋梁工程中上部結構應用支架施工方式,結構就不會存在轉換的情況,也不會有恒載徐變二次距的情況。不同跨徑的橋梁開展施工,可以利用支架現澆方式完成,保證各項施工工序都能夠按照要求逐步進行,達到現場施工的技術標準。整個梁體結構部分的鋼筋是通過斷開的方式開展施工的,結構總體性滿足工程的要求。在進行橋梁荷載計算中,合理確定支架的結構形式,能夠保證基礎和地質條件符合標準,分析自然環(huán)境、水文條件等因素,給橋梁工程的有序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某橋梁工程項目,設計總長度是231.1m,主跨徑組合為40m+65m+40m,主要是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結構形式,箱底寬14.05m,懸臂長3.5m,整體寬21.05m。在本次橋梁工程中,所選擇使用的施工工藝是滿堂支架施工,嚴格按照工程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進行。
重點分析施工圖紙,分析研究現場設計情況,掌握現場的施工特點,了解施工難點。要分析施工圖的設計意圖和具體的要求,在正確的部署下確定測量工作,確定關鍵部位的控制計劃和方法,及時發(fā)現設計圖紙中的問題,并且做出必要的修改,防止在施工中出現任何問題和不足。此外,結合設計標準布置水準網、控制網等結構形式,保證測量結構可以按照工程的技術標準進行,為項目總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1]。
測量工作全部結束后,利用當前已經掌握的資料對比核對分析,檢查符合要求后可以進行基礎結構的處理。對該橋梁施工項目綜合分析,在路地上分布著引橋和主橋邊跨的形式,這種地質條件下,碎石、砂性土是主體結構部分。所以,該地質條件承載性能比較好。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分析,施工前需要對地面進行處理,保證地面的平整,承受力達到施工要要求,隨后進行混凝土墊層施工,在施工環(huán)節(jié)對于其厚度需要把握10cm,同時采用規(guī)定的材料直接進行基礎結構的施工。該橋梁的水中結構部分主跨采用的是支架施工方式,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鋼管樁施工,設置貝雷梁的形式,在上方安裝鋼管支架形式,檢測合格后進行澆筑作業(yè)。鋼管誤差不得>20mm,垂直度需要<1%。
綜合分析本次橋梁工程中的荷載技術標準,支架結構如果出現變形的問題,主要是以非彈性變形和彈性變形兩種情況存在。變形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持續(xù)地發(fā)展演變。所以支架結構部分的受力也會發(fā)生變化,長時間以往,就會出現安全事故。所以,在具體項目開展之前,需要將支架預壓工作完成。該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應把握以下內容:首先,對支架的荷載運行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其次,確定支架的類型,按照施工要求,對支架的強度以及穩(wěn)定性進行驗證,最終確定支架的理想狀態(tài),為施工提供基礎 。因此,預壓施工能夠確保支架部分的穩(wěn)定性合格,保證工程的安全性達標,確保項目的質量合格。
從上文中分析發(fā)現,本次施工的支架可以分為陸上和水上兩種情況,不同支架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分別對待。按照施工圖、地面高程等要求,在處于2.4~4m的范圍上,對不要的支架標高控制。本工程的支架具備穩(wěn)定性,根據設計的規(guī)范要求,將底部的水平線彈出,其距離分別是0.9m 與1.2m。由于結構之間的穩(wěn)定性不同,在操作上,底部添加固定的地盤,切實提升整體工程的質量。上部安裝調節(jié)頂托的形式,為了讓支架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可以采用安裝剪力撐的形式[2]。水上基礎設計,一般應用比較少的貝雷架的形式,通過吊車和配套設施在水中進行施工,達到設計深度的標準。鋼管樁之間設置型鋼裝置,組合成為整體結構,滿足整體的標準要求。
此外,還需要在鋼管樁釘扣位置上設置封頭板的結構,砂筒頂部安裝貝雷桁架。通過這種結構連續(xù)拼接成為整體形式,在縱梁上安裝槽鋼,就能夠進行底板線形的調節(jié)。根據設計方案和技術標準,施工過程中,對于支架預壓荷載額定計算,將梁體的1.2 倍數據作為計算對象,計算出結果后對每一級加載施工。操作環(huán)節(jié),控制的時間需要間隔30min。需要注意最后一段施工時,需要延長10~30min,整個環(huán)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控制在48h,每次預壓變化不能超過1mm,并且測量出變形參數值。支架搭設施工后,確定合適的測量點,為觀測提供基礎條件。沿著箱梁縱向需要設置支架沉降值觀測點,通常間隔5m 設置一個,測點設置完成后進行編號,了解沉降實際情況,調整模板標高尺寸。利用測量數據要求,繪制出變形曲線,為最終預拱度的確定提供基礎。
3.4.1 鋼筋技術操作要點
鋼筋是橋梁上部結構支架現澆施工中比較常見的施工材料,應用比較普遍,也是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鋼筋施工中,工程人員應該積極進行底模與側模的安裝施工,做出必要調整以達到工程的要求。為了保證鋼筋應用效果,技術人員可以實現底板與腹板鋼筋綁扎施工,設置預應力管道,保證一次澆筑就能夠完成全部結構,有序進行內模安裝施工。在保證混凝土終凝符合要求下,組織進行內模頂板施工作業(yè),可以做好管道安裝且二次澆筑施工[3]。工程人員可以通過鍍鋅鋼帶制作預應力管道,確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定筋階段,要達到接頭平順度的要求,使用膠帶進行表面纏繞處理,管道頂部設置排氣孔,達到鋼筋施工技術標準的要求。墊板和孔道設計中,確保位置精度合格,一般都是對中設置,防止出現交錯布置的情況。切割鋼筋過程中,通過砂輪鋸達到技術標準,不可出現鋼筋彎曲等缺陷問題。穿束施工前,進行必要地清理處理,內部清潔度合格,才能開展后續(xù)作業(yè)。
3.4.2 模板
橋梁上部結構支架現澆施工通常都會采用多種形式的模板完成,根據技術標準確定合適的施工形式,保證模板施工達到要求。橋梁施工作業(yè)階段,應用頻率最高的就是木模板、塑料模板、纖維末班等,工程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模板形式,提升工程的質量水平。支立模板開始前,技術人員要合理的確定預埋筋和孔道的位置,使坐標數據精度合格。模板施工人員應該重點了解模板的使用形式、位置以及作用等方面,更好提升其使用效果。施工人員開展模板密封處理,使用雙面膠條以符合技術標準,通過螺栓進行模板的連接。在施工環(huán)節(jié),箱梁混凝土施工極易出現外露問題,此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混凝土施工方式,做好接縫處理以達到密實度的標準,消除漏漿的缺陷。
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二次澆筑成型的方式,在首次澆筑工程中通過翼板、底板實施,澆筑高度應該嚴格控制,達到梁底到腹板和懸挑底板的陰角處。在工程的實施環(huán)節(jié),為了防止發(fā)生施工縫的質量問題,造成外觀質量缺陷,應該根據工程需要調整澆筑高度,一般應該增大1~2cm。首次澆筑施工后,在檢查確定沒有任務問題的情況下開展二次澆筑施工,此時是頂板澆筑施工。澆筑施工環(huán)節(jié),采取分層澆筑和振搗施工的方式,澆筑分層進行,單層厚度以30cm 為宜,并且澆筑施工的同時要進行振搗處理,很多情況下都采用插入振搗棒的作業(yè)方式和快插慢拔的方式進行施工[4]。在實踐中要提起足夠的重視,嚴格管理振搗施工,鋼筋密集區(qū)域內和模板邊緣部不能使用振搗棒結構施工,否則就會出現部分結構存在損壞的問題,位置出現變化,質量問題比較嚴重。因此,要采用附著式振搗器開展施工。澆筑結束后,必須在振搗達到要求后開始養(yǎng)生施工 。按照項目的要求選擇最佳的養(yǎng)生作業(yè)方式,保證結構性能合格。
澆筑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強度符合標準才能開始拆模處理,一般需要自內到外施工,通常要在結構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的70%才能阻止施工?;炷翉姸冗_到設計要求后,可以進行張拉作業(yè),同時給孔道灌漿施工,灌漿結束后封錨72h,進行梁板底板和支架拆除作業(yè)。拆模過程中,要避免損壞混凝土結構,特別是邊角處理,拆下后要進行模板清洗、干燥和保存,保證后續(xù)施工可以正常使用。
橋梁上部結構支架現澆施工,工程人員要嚴格分析相關事項,防止存在嚴重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存在。
4.1 技術人員應該做好施工方案的分析和控制,充分分析其中影響內容,然后在施工中掌握和了解混凝土預制樁與鉆孔樁的承載參數,做好各個鋼管的檢查工作,確保壁厚尺寸合格。該環(huán)節(jié)中會應用焊接技術,提升焊接操作質量。
4.2 支架只要是長期應用,受到荷載的影響,就會出現彈性變形或者非彈性變形的問題。多數都是因為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或者支架拉桿變形造成的,如果該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就會造成其承載力、穩(wěn)定性等方面不足[5]。
4.3 在橋梁上部結構進行現澆施工,保證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合格。施工人員應該根據技術標準選擇合適的混凝土,進行現場澆筑施工中根據不同放量確定緩凝時間,使塌落度達到技術標準。技術人員積極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內提升橋梁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質量水平,延長橋梁工程的使用壽命。此外,管理人員也應該積極落實各項管理工作,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提升施工技術水平,積極更新先進施工技術,促進工程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通過支架現澆方式進行橋梁施工有著極高的先進性,能夠全面提升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減少各種事故的出現。在具體施工上,需要按照工藝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控制,同時研究直接基礎的穩(wěn)定性,在操作上按照工程的具體強度對支架與模板工程的安裝進行控制,最后相關工序就緒后檢查合格后才能澆筑施工,并且進行振搗、養(yǎng)生處理以及模板和支架的拆除,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達到標準要求,提升橋梁的總體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