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波
腎臟是維持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能生成尿液,從而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和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保證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腎臟這一章節(jié)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專業(yè)名詞很多,概念也比較抽象,如何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需要任課教師悉心考量,認真做好教學設計。
課程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竇肇華、吳建清主編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第7 版),為教育部“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教材根據“六位一體”的崗位服務需求進行內容編寫,語言精練,配有清晰的彩色圖片,以及典型的臨床案例。本節(jié)“腎”為第十一章泌尿系統(tǒng)第二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腎的位置、形態(tài)和細微結構,層次多,組成復雜,涉及專業(yè)名詞繁多,重難點也多,是泌尿系統(tǒng)的基礎,也為生理、病理、臨床等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授課對象是高職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入校接觸醫(yī)學知識不久,對人體結構和器官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前面章節(jié)中已經學習了基本組織、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知識,有了一定的形態(tài)學學習方法基礎。學生對移動互聯網學習平臺適應性很強,對信息化技術也能熟練運用。
(1)知識目標:掌握腎的形態(tài)、位置及構造,以及腎單位的組成、各組分的分布、光鏡特點和功能;熟悉球旁復合體的結構及功能;了解腎的被膜、集合小管的結構和功能。
(2)能力目標:通過模型、3D body 軟件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繪制、案例引入、微課學習等方法,鍛煉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聯系相關的腎臟疾病,明白尿常規(guī)檢測中各檢測項的作用,鍛煉臨床應用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腎臟對于生命的重要意義,知道關愛和幫助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培養(yǎng)嚴謹細致、盡心盡力的醫(yī)師職業(yè)道德。
(1)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教學課件講解為主,通過一張張腎臟形態(tài)和結構解剖彩圖,給學生直觀印象;輔以腎臟塑膠模型和豬腎標本的立體示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腎臟的靜態(tài)結構;再通過動畫和板書結合展示出腎小球濾過屏障,將課程難點進行動態(tài)演示,易于理解,便于記憶;結合尿毒癥的治療方法,播放腎移植手術視頻錄像,理論聯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法組織上,教師講授、小組討論和病例分析相結合,有講有練,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2)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微助教”完成布置的預習任務,課堂上認真觀察觸摸模型,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課后通過3D body 三維交互軟件模擬腎臟解剖,自主探究腎臟結構。以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腎的思維導圖繪制,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理清結構層次,突出重點,加深記憶。
(1)課前準備: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在微助教平臺上完成預習任務,主要是預習教學材料,掃描二維碼下載3D body軟件并進行學習操作,觀看腎臟解剖微課。教師與學生互動,掌握學生的課前學習狀況,以此設計教學。
(2)情景導入:播放一段新聞調查視頻,內容是“6 歲女孩得了尿毒癥,一周要去醫(yī)院透析4 次,腎移植到底有多難?”提示腎臟病變的高發(fā)性和危險性,告知學生必須懂得腎臟病的預防和治療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
(3)課程講授:①腎的形態(tài)和位置。用腎臟的俗語“腰子”做引子,提出問題:“腎臟的位置在哪里?”讓學生將雙手伸展開大拇指朝上,手背放在臀部上,腎臟就大致位于大拇指所指的腰內部。用課件展示腎臟具體位置的圖片,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腎的外形,進而引出腎區(qū)的概念。指出腎的外形似蠶豆,內部大體分為腎門、腎蒂和腎竇三個部分,強調腎門三個管道:腎靜脈、腎動脈和腎盂(連通輸尿管)。②腎的構造。在大屏幕上展示腎的剖面模式圖,并拿出腎臟塑膠模型,對照著講解各個部分。再用離體豬腎標本示教,現場進行縱剖面解剖,讓學生觀察并要求在剖面標本上指認出腎的皮質、腎椎體、腎乳頭、腎大盞、腎小盞這些結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③腎的被膜。把被膜解釋成“蠶豆皮”,起保護和固定“蠶豆(腎臟)”位置的作用,形象又便于理解。多媒體圖片展示腎被膜由內向外分成的纖維囊,脂肪囊和腎筋膜各個層次結構。④腎的微細結構。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主要介紹泌尿小管和球旁復合體組成的腎實質的組織結構。層次多而且具體結構復雜,尤其是腎小球中的血管球與腎小囊交織結構、以及濾過屏障的結構和功能比較難理解,需要結合腎內血流方向和血液、尿液成分來講解,有很強的邏輯性。首先提出腎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的概念,大屏幕展示腎的結構模式圖和光鏡顯微圖,強調腎單位、集合小管與球旁復合體是腎實質的三個基本功能單元。再一邊講解一邊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板圖,標示出腎小球血管極和尿極的走向。播放尿液生成的3D 動畫,解釋血液和尿液的成分的區(qū)別,再結合尿毒癥的臨床表現和病理,強調濾過屏障的重要功能,解釋腎臟病的透析治療方案原理,也回答了課前情境導入的問題,也使學生明白腎臟的重要性。舉一反三,可聯系臨床實際,介紹尿常規(guī)檢查和蛋白尿的發(fā)病原因,加深學生對腎臟濾過作用的理解。為鞏固記憶,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所以設置了相應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辨認出未標注的顯微圖中腎小球、腎小管(近端小管和遠端小管)、集合小管等結構;課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對腎的細微結構進行歸納,繪制出腎的組織結構思維導圖,加深對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一的理解。
(4)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和任務。再次展示模型圖和顯微圖,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腎的外形、剖面結構和微細結構,輔以幾個練習題,加深對重點知識的印象。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使用3D body 軟件進一步熟悉腎臟結構,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本節(jié)知識點的思維導圖。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首先,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預習任務,提前讓學生熟悉教學內容;課中,利用彩圖、模型、標本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指認結構的課堂小任務提升了學生參與度;課后,學生自己動手練習三維解剖軟件和繪制思維導圖,有效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生思考、歸納能力,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1]。與此同時,教師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利用豐富的標本、模型、演示動畫、視頻等教學材料,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將基礎知識聯系到生活和臨床,使學生明白課程內容的重要性,建立起職業(yè)情感[2]??傊?,本課程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教師做引領,學生多參與,最終達到理解和掌握腎臟解剖和結構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