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約瑟夫·亨利是十九世紀的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有一天,約瑟夫正在實驗室里忙碌著,突然,有個冒昧來訪的年輕人打斷了他的思路。
年輕人興奮地對約瑟夫說:“約瑟夫先生,你知道嗎?我對電報非常有興趣,有一次在做電報實驗時,我偶然發(fā)現(xiàn)一塊鐵片在磁鐵前振動而發(fā)出了微弱的音響,這個聲音通過導線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我想,如果對著鐵片說話,讓鐵片振動,而在鐵片后面放著繞有導線的磁鐵,導線中的電流就會發(fā)生時大時小的變化,當電流傳給對方后,又驅(qū)動磁鐵前的鐵片同樣振動,這樣不就可以把聲音從一處傳到另一處了嗎?約瑟夫先生,您對此有何見教?”
約瑟夫忙著手中的實驗,根本沒有細聽年輕人說了些什么,他有些不耐煩地說:“那就去干吧!”
年輕人聽后又皺著眉頭說:“可是約瑟夫先生,我對電磁學所知甚少呀!”“那就去學呀!”約瑟夫又簡短地回答,連頭也沒有抬一下。
約瑟夫只是想打發(fā)這個年輕人快點離開,但這個年輕人卻因為這兩句簡短的“鼓勵”而大受鼓舞?;氐郊液?,他很快開始了設計電話的艱辛歷程,因為對電磁學不大熟悉,他就刻苦自學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整整六年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待在實驗室里。在經(jīng)歷了上千次的實驗之后,1875年6月2日,他終于發(fā)明了電話機,實現(xiàn)了依靠電流進行遠程通話的設想。
沒錯,這個年輕人就是電話機的發(fā)明者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電話機試制成功后,貝爾激動地找到約瑟夫致謝說:“如果不是亨利先生您那兩句鼓勵我的話,我是不可能發(fā)明電話機的?!敝钡竭@時,約瑟夫才意識到這個了不起的發(fā)明家就是當年那個上門來求教的年輕人。
當約瑟夫在認真了解了這個設想原理之后,不無抱歉地對貝爾說:“幸好當時我沒有認真聽,否則我會對你說:‘放棄吧,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設想!慶幸的是,我當時為了快點打發(fā)你離開而說了兩句鼓勵你的話,可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句鼓勵是錯誤的——哪怕那是言不由衷的鼓勵!”
【選自新浪博客】
插圖 / 鼓勵的作用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