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規(guī)?;翀瞿膛V悴〉脑\斷與防控要點

      2020-07-15 10:00:32王春璈
      中國乳業(yè) 2020年6期
      關鍵詞:蹄葉炎蹄底肢蹄病

      文/王春璈

      (山東農業(yè)大學)

      奶牛肢蹄病是指奶牛四肢和蹄的所有疾病的總稱,包括四肢的關節(jié)、肌肉、筋腱、腱鞘、韌帶、骨、黏液囊、神經等以及蹄的各種疾病。奶牛肢蹄病是規(guī)模化牧場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可造成泌乳牛產奶量降低,有的病牛難以治愈,導致淘汰或死亡。因此,對患肢蹄病的病牛進行診斷與治療,查明肢蹄病的發(fā)生原因,提出肢蹄病的防控措施,是規(guī)?;翀霁F醫(yī)等技術人員重要的工作內容。

      1 奶牛肢蹄病的分類

      奶牛肢蹄病可以分為4 類。一是代謝性肢蹄病,包括亞臨床型低血鈣以及瘤胃酸中毒引起的蹄葉炎等;二是傳染性蹄病,如蹄疣病、支原體關節(jié)炎等;三是感染性蹄病,包括跟骨頭處感染以及白線感染化膿等;四是飼養(yǎng)管理不當引起的肢蹄病,包括關節(jié)扭傷與創(chuàng)傷,黏液囊炎,骨折,劈叉(滑倒)和神經麻痹等。

      2 奶牛肢蹄病的診斷

      2.1 調查確定發(fā)病率和種類

      通過查詢信息系統(tǒng),明確牧場各飼養(yǎng)階段的奶牛肢蹄病發(fā)病率與種類。

      2.2 現(xiàn)場調查

      在擠奶廳回牛通道上,觀察泌乳牛運步有無異常。對出現(xiàn)運步異常的牛只,記錄其耳號或用蠟筆在牛體上進行標記,統(tǒng)計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

      在并列式擠奶廳,當奶牛進入擠奶臺擠奶框架后,獸醫(yī)在擠奶通道內仔細觀察每頭奶牛的后蹄有無異常;在轉盤式擠奶廳,獸醫(yī)站在擠奶臺旁觀察每頭奶牛后蹄有無異常。當后蹄有糞便黏附,無法看清蹄球和蹄壁時,需要先用水管沖洗后蹄以便觀察。統(tǒng)計奶牛肢蹄病的發(fā)病率。

      2.3 觀察確定患肢狀態(tài)

      在牛舍內觀察,奶牛站立表現(xiàn)有無異常,特別注意后蹄是否伸向腹下,后肢是否頻頻交互負重,系部是否直立,前肢是否交叉站立或呈跪地姿勢等。

      對運動狀態(tài)進行檢查。驅趕肢蹄病牛在牛舍糞道上行走,觀察運步狀態(tài),包括后肢跛行,出現(xiàn)伸低頭運動,即伸低頭行,后肢痛,伸在患,縮在健;前肢跛行,出現(xiàn)點頭運動,即點頭行,前肢痛,低在健,抬在患。

      2.4 局部檢查確定患部狀態(tài)

      對肢蹄病牛進行局部檢查,確定患部狀態(tài)。對患有嚴重肢蹄病的牛只,為明確肢蹄病的發(fā)病部位與病變性質,需要對病牛進行局部檢查。將病牛保定在柱欄內或上修蹄臺進行檢查,對蹄以外的關節(jié)、韌帶、黏液囊及骨骼等部位進行觸診或動一動,判斷患部有無腫脹、疼痛、捻發(fā)音、骨摩擦音等情況;對病牛進行蹄部檢查,觀察用檢蹄鉗對蹄部鉗壓時有無疼痛,或用打磨器打磨蹄底檢查蹄角質有無異常。必要時做修蹄檢查,對懷疑蹄底真皮感染的牛蹄,要用修蹄刀對準疑似蹄底真皮感染處的角質進行削薄處理,直至顯露感染的蹄真皮。

      2.5 麻醉診斷方法

      對不能確診病部是在蹄部還是蹄以上關節(jié)、骨、韌帶等時,可采用四肢神經傳導麻醉診斷方法。最常麻醉的神經有球節(jié)下指(趾)神經、球節(jié)上掌(跖)神經、正中神經與尺神經,以及脛神經與腓神經。

      2.6 跛行級別

      按照跛行程度分為3 個級別。一是輕度跛行,即運步時前、后肢僅有輕度運步異常,點頭運動或伸低頭運動不明顯;二是中度跛行,即運步時前、后肢有明顯的運步異常,點頭運動或伸低頭運動明顯;三是重度跛行,即運步時患病肢蹄部不敢著地,呈三腳跳躍式前進。

      3 奶牛肢蹄病的治療

      經過上述系統(tǒng)的檢查,確定肢蹄病的種類與病變性質,確定發(fā)病率和病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3.1 奶牛蹄葉炎

      3.1.1 發(fā)病原因

      奶牛蹄葉炎是指蹄真皮的彌散性、無敗性炎癥。按其病程可分為急性蹄葉炎、亞急性蹄葉炎和慢性蹄葉炎。在規(guī)?;翀?,亞急性蹄葉炎最常見,多發(fā)生在日糧精粗比高的高產牛群。發(fā)病原因為熱應激期間由于精粗比過高的配方,造成奶牛采食精料過多或全混合日糧(TMR)攪拌不均勻、含水量不夠等,引起奶牛挑食精料。

      蹄葉炎是奶牛代謝性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xiàn),在采食了大量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后,瘤胃內的牛鏈球菌和乳酸桿菌大量增殖,產生大量乳酸,造成瘤胃內pH值降低,引起瘤胃亞急性酸中毒,并繼發(fā)亞急性蹄葉炎。

      3.1.2 癥狀

      亞急性蹄葉炎病牛一般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運步時出現(xiàn)異常步態(tài),如出現(xiàn)黏著步樣,兩前肢外展或內收。隨著發(fā)病時間的延長,出現(xiàn)變形蹄,蹄延長,蹄前壁和蹄底形成銳角。由于角質生長紊亂,出現(xiàn)異常蹄輪,在蹄殼表面有明顯的“苦難線”(圖1)。發(fā)生蹄葉炎的牛在蹄壁與蹄冠帶之間形成夾角,常常呈現(xiàn)一條直線(圖2)。這些變化都是亞急性蹄葉炎的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

      在亞急性瘤胃酸中毒繼發(fā)亞急性蹄葉炎后,常常發(fā)生2 種不同的蹄病。一是蹄底潰瘍。在蹄葉炎發(fā)生過程中,蹄部真皮小葉的毛細血管壁擴張、滲出,導致角質生成細胞養(yǎng)分、供血不足,結構性角蛋白合成障礙,蹄底角質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角質溶解、變薄,形成蹄底潰瘍(圖3、4)。二是蹄真皮局部滲出與出血,即蹄底局部角質染成紅色(圖5、6)。蹄底角質血染,意味著蹄底真皮出血,已經形成了無菌性蹄真皮炎,會進一步發(fā)展為蹄底潰瘍。

      3.1.3 瘤胃酸中毒的診斷

      在奶牛從擠奶廳返回牛舍后,將其鎖定在頸架上,不準其采食TMR,隨后采取瘤胃液,使用酸度計測定pH值。正常、健康的奶牛瘤胃內pH值為5.5~6.8,高精料日糧飼養(yǎng)的牛群,精粗比過高的飼料配方,TMR制作不好或混合不均勻,挑食精料的奶牛,都會造成奶牛瘤胃內pH值降低,導致亞急性蹄葉炎病的發(fā)病率高。

      3.1.4 治療

      一是蹄底減壓。在打磨蹄底,角質出現(xiàn)血染時,表明蹄底真皮發(fā)生無菌性炎癥,滲出液蓄積在蹄底真皮小葉間。用修蹄刀對血染的角質挖削成倒梯形狀,直至蹄真皮,放出滲出液減壓。二是包扎蹄底繃帶。用松榴油與土霉素敷在蹄底顯露的蹄真皮處,包扎蹄底繃帶。

      圖1 蹄壁出現(xiàn)苦難線

      圖2 蹄冠與蹄前壁之間出現(xiàn)夾角

      圖3 蹄底潰瘍

      圖4 蹄底潰瘍

      3.2 跟骨頭感染

      跟骨頭感染與臥床結構不良和臥床鋪墊不好有密切關系,是由臥床管理不當引起的(圖7、8)。跟骨頭感染的病牛,需要在保定架內或修蹄臺上進行處理。需要揭去皮膚表面的化膿性痂皮,徹底清除壞死的皮膚與皮下的壞死組織,切除贅生肉芽,創(chuàng)面包扎繃帶。按此處理的病例,一般在10~15 天可以愈合。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獸醫(yī)對跟骨頭感染的嚴重程度認識不足,僅用碘酊消毒皮膚表面而不做創(chuàng)傷處理,致使皮下感染加劇。

      3.3 傳染性肢蹄病

      3.3.1 蹄疣病

      蹄疣病的病原為指狀桿菌、螺旋體、須毛癬菌。蹄疣病是蹄的一種嚴重的傳染病。發(fā)病初期在后肢二蹄球之間長出牛毛,不久后形成蠶豆到板栗大小、類似草莓樣、堅實樣增生物,敏感、疼痛,奶牛站立時患病肢蹄尖著地,系部直立(圖9、10)。該病在牛群中蔓延迅速,發(fā)病率10%~60%,除哺乳犢牛以外,各階段奶牛都可發(fā)生。

      在治療上,大蹄疣需要手術切除;對于小蹄疣,使用土霉素敷在蹄疣部,外打蹄繃帶,包扎6~7 天即可康復,而無需擔憂抗生素奶的發(fā)生,實踐證明,該方式安全、有效。也可選擇有效藥物涂敷蹄疣部,直至蹄疣部干性壞死、治愈。

      在預防措施上,加強牛舍糞道清糞次數(shù),保持臥床墊料的干燥、松軟、清潔。此外,進行預防性蹄浴,選擇有效蹄浴液進行蹄浴,每500 頭牛更換蹄浴液1次,連續(xù)4 天,每天1 次,以后循環(huán)進行蹄浴。

      圖5 蹄底角質血染

      圖6 蹄底角質血染

      圖7 跟骨頭皮下感染,痂皮下化膿

      圖8 長期不處理的跟骨頭化膿,形成贅生肉芽。

      3.3.2 支原體關節(jié)炎

      支原體關節(jié)炎的病原是牛支原體(Mycoplasma Bovis),是一種無細胞壁的微小微生物。支原體關節(jié)炎是奶牛的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各階段奶牛都可感染,其中犢牛表現(xiàn)為肺炎、關節(jié)炎;泌乳牛表現(xiàn)為肺炎、關節(jié)炎、乳腺炎。傳播途徑為呼吸道、臍帶和消化道。

      在流行特點上,牛舍空氣不流通是支原體病高發(fā)的原因。犢牛支原體關節(jié)炎一般在10~15 日齡發(fā)生,長途運輸、疲勞應激是原因之一。由于轉群、斷奶應激,犢牛轉到后備牛舍后高發(fā)關節(jié)炎。此外,由于分娩應激,新產牛產后易出現(xiàn)關節(jié)疾病。

      犢牛支原體關節(jié)炎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突然表現(xiàn)腫脹,疼痛,呈堅實樣硬腫,屈伸困難,關節(jié)嚴重變形,運步時呈三腳跳躍前進(圖11、12)。其他癥狀為吃奶減少或不吃奶,精神沉郁。而成母牛支原體關節(jié)炎表現(xiàn)為發(fā)病急,關節(jié)呈彌漫性、堅實樣腫脹、無波動,疼痛明顯、重度跛行,藥物治療無效。

      病理變化表現(xiàn)為關節(jié)外形腫脹,輪廓明顯改變,關節(jié)腫脹、堅實樣硬度,疼痛,關節(jié)無積液,不化膿,關節(jié)軟骨、韌帶變性、壞死,關節(jié)內有黃色干酪樣性壞死物(圖13、14)。

      在支原體關節(jié)炎的診斷上,無菌采取關節(jié)內干酪樣物,將病料接種到支原體培養(yǎng)基,在5% CO2培養(yǎng)箱37 ℃內培養(yǎng)3~5 天后,在立體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形態(tài),支原體菌落具有“煎蛋樣”典型特征(圖15)。

      圖9 奶牛蹄疣病

      圖10 右后肢蹄疣病,系部直立

      圖11 犢牛支原體關節(jié)炎

      圖12 犢牛支原體關節(jié)炎

      圖13 膝關節(jié)內干酪樣壞死組織

      圖15 支原體培養(yǎng)基呈煎雞蛋樣菌落

      在預防與治療上,保持牛舍的空氣流通,對飼喂初乳與常乳,要進行嚴格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加強牛舍環(huán)境與飼喂器具的消毒。凡發(fā)生支原體關節(jié)炎的牛只應進行淘汰。

      猜你喜歡
      蹄葉炎蹄底肢蹄病
      江蘇省某奶牛場肢蹄病發(fā)病規(guī)律及對日產奶量的影響
      中國奶牛(2022年5期)2022-05-30 14:03:16
      牛蹄葉炎的病因分析
      奶牛蹄葉炎的診斷和防治
      奶牛場補飼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臨床效果觀察
      引發(fā)奶牛肢蹄病的常見因素
      新農業(yè)(2019年7期)2019-07-27 01:31:04
      奶牛蹄部潰瘍的病因探究與防治
      飼料博覽(2019年9期)2019-02-13 10:19:14
      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奶牛的常見蹄病及防治措施
      奶牛常見蹄底和軸側壁疾病的臨床診斷及防治要點
      飼料博覽(2017年8期)2017-04-04 12:11:59
      驢蹄底棘針刺傷預防及治療
      东源县| 保山市| 金乡县| 耒阳市| 姚安县| 班玛县| 改则县| 乌兰浩特市| 吉木萨尔县| 永福县| 增城市| 青铜峡市| 方城县| 乡宁县| 建瓯市| 曲阳县| 通州区| 金塔县| 上犹县| 商南县| 玛纳斯县| 麻江县| 泸州市| 安图县| 台南县| 陵川县| 保山市| 合作市| 阿合奇县| 灵石县| 苍溪县| 高青县| 巴马| 绥阳县| 东乌| 昂仁县| 广元市| 阳谷县| 肥东县| 长宁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