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夢雅,張惠忠,鄧祖湖,孫海艷,李榮德,陳應志
(1.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125;2.內蒙古自治區(qū)農牧業(yè)科學院,呼和浩特 010031;3.福建農林大學,福州 350002)
2015年修訂的《種子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國家對部分非主要農作物實行品種登記制度。列入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的品種在推廣前應當登記。2017 年5月1日《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以下簡稱《品種登記辦法》)頒布實施,標志著品種登記工作的正式啟動。列入第一批登記目錄的非主要農作物包括糧、油、糖、果、菜、茶、熱帶作物7大類29種,其中,糖料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菜兩種。截至2020年3月底,農業(yè)農村部已發(fā)布品種登記公告27 批,登記品種17 400 個,其中,糖料作物登記品種205 個[1]。本文旨在對糖料作物登記品種概況和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為種業(yè)各方了解和掌握登記品種信息提供參考服務。
目前,我國申請登記糖料作物品種275 個,省級審查通過261 個,農業(yè)農村部公告205 個,公告品種數只占到29 種作物登記總量的1.1%。甘蔗的登記進程略慢于甜菜,隨著申請者對品種登記制度的深入了解,預計2020 年下半年糖料作物登記品種數量將有顯著提升?,F有甘蔗登記品種55 個(見表1)[1],占登記糖料作物品種的26.8%。其中,糖料甘蔗53個,糖料、糖能兼用甘蔗1個,果用品種1個。糖料蔗品種按申請類型分:原審定品種36 個,已銷售品種11 個,新選育品種7 個;按品種保護分:未申請35 個,申請并受理品種保護6個,已授權13 個?,F有甜菜登記品種150個(見表2)[1],占登記糖料作物品種的73.2%。其中,糖用甜菜品種149個,食用甜菜品種1 個。糖用甜菜品種按申請類型分:原審定品種60 個,已銷售品種86 個,新選育品種3個;按種子胚型分:單胚型品種111個,多胚型品種38個,分別占74.5%和25.5%。按品種保護分:未申請保護品種146個,已授權保護品種3個?,F有糖料作物登記品種仍以原審定、已銷售、未申請保護的老品種居多。
表1 甘蔗登記品種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registered sugarcane varieties
表2 甜菜登記品種信息Table 2 Information of registered sugar beet varieties
續(xù)表2 Continued Table 2
登記的54個糖用甘蔗品種,自主選育37個,占比68.5%,合作選育15個,占比27.8%,境外引進1個,地方品種1 個。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登記桂糖系列品種18 個,占比33.3%;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登記云蔗系列品種14個,占比25.9%;福建農林大學登記福農系列品種10個,占比18.5%,境外引進品種1個;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yè)研究所)登記粵糖系列品種4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甘蔗科學研究所登記德蔗系列2 個;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登記中糖系列2 個;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亞熱帶農業(yè)研究所登記1 個;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登記1 個;松溪縣農業(yè)局登記1 個。甘蔗登記品種大多以我國科研單位自主選育、合作選育的品種為主。
登記的149 個糖用甜菜品種中,自主選育13 個,占比8.7%,合作選育2 個,境外引進134 個,占比89.9%。國產自育、合作選育糖用甜菜品種15個,分別為新疆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6 個,占比40.0%,黑龍江大學4 個,占比26.7%,石河子農業(yè)科學研究院2 個,內蒙古自治區(qū)農牧業(yè)科學院1 個,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1個,武威三農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1個。國外種業(yè)公司選育的品種134個,其中:荷蘭安地國際有限公司56個,占比41.8%;美國BETASEED 公司19 個,占比14.2%;德國KWS 種子股份有限公司17 個,占比12.7%;英國萊恩公司12 個,占比9.0%;丹麥麥瑞博西索科有限公司10 個,占比7.5%;德國斯特儒伯有限公司9 個,占比6.7%;瑞士先正達公司6個,占比4.5%;引進登記波蘭品種3個;荷蘭威菲爾德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2個。
可以看出,國內糖料作物品種的選育主體是科研單位,且相對集中,而國外甜菜品種選育工作主要由甜菜種業(yè)企業(yè)完成,國內外品種選育主體存在差異。
我國甘蔗主產區(qū)主要集中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地。目前已登記的54個糖用甘蔗品種,適宜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福建種植的品種有7 個,適宜在廣西、云南、廣東、福建種植的品種有8個,適宜在廣西、云南、海南、福建種植的品種有1 個,適宜在廣西、云南、廣東種植的品種有1 個,適宜在廣西、云南、福建種植的品種有1個,適宜在廣西、廣東種植的品種有4個,適宜在廣西、海南種植的品種有2個;適宜在廣西一地種植的品種13個,適宜在云南一地種植的品種13個,適宜在廣東一地種植的品種3個,適宜在海南一地種植的品種1 個。綜上所述,適宜廣西種植的品種有37 個,占已登記甘蔗品種的68.5%;適宜云南種植的品種有31個,占登記糖用甘蔗品種的57.4%;適宜廣東、福建和海南種植的品種各為23個、18個和10個,分別占登記糖用甘蔗品種的42.5%、33.3%和18.5%。
我國甜菜主產區(qū)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和甘肅等地。目前已登記的149個糖用甜菜品種,適宜在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甘肅等地種植的品種有55個;適宜在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種植的品種有32個;適宜在內蒙古、黑龍江、甘肅種植的品種有5個;只適宜在內蒙古、黑龍江種植的品種有11個;只適宜在內蒙古、新疆種植的品種有5個;僅適宜在新疆種植的品種有21個,僅適宜在內蒙古種植的品種有8個,僅適宜在甘肅種植的品種有7 個,僅適宜在黑龍江種植的品種有5 個。綜上所述,適宜內蒙古種植的甜菜品種有116個,占登記糖用甜菜品種的77.8%;適宜新疆種植的甜菜品種有113個,占登記糖用甜菜品種的75.8%;適宜黑龍江種植的甜菜品種有108 個,占登記糖用甜菜品種的72.4%;適宜甘肅種植的甜菜品種有67 個,占登記糖用甜菜品種的44.9%。
由于登記辦法實施前已審定或者已銷售種植的品種,適宜種植區(qū)域是由申請者根據品種適應性表現自行確定并作出真實性承諾的,因此糖料作物品種在登記信息中載明的適宜種植區(qū)域一般填寫的比較寬泛。
糖料作物品種的抗病性對品種生產中的產量、含糖率和加工品質起決定作用,是糖企選種的重要依據。目前已登記的54個糖料蔗品種中,依據其登記品種信息,高抗黑穗病品種18個,抗黑穗病品種15個,中抗黑穗病品種17 個,中抗以上占比92.6%,感黑穗病品種4 個;高抗花葉病品種22 個,抗花葉病品種6 個,中抗花葉病品種21個,中抗以上占比90.7%,感花葉病品種1個,高感花葉病品種1個;其余有兩個品種未填寫,有一個品種描述的是免疫花葉病。
目前已登記的149 個糖用甜菜品種中,依據其登記品種信息,面對甜菜生產上最為主要的病害根腐病、褐斑病、叢根病,登記抗根腐病品種50 個,耐根腐病品種95 個,抗、耐品種占比97.3%,感根腐病品種4 個;抗褐斑病品種56個,耐褐斑病品種93個,抗、耐品種占比100%;抗叢根病品種95個,耐叢根病品種46個,抗、耐品種占比94.6%,感叢根病品種2個;未說明的品種6個。
據品種登記信息,目前所登記的絕大多數糖料作物品種,適應性廣泛,且抗病性較好,符合生產需求。
一是對登記制度缺乏認識。由于甘蔗品種選育公益性強,品種市場化程度低,登記申請者大多為科研單位,不直接負責品種的推廣銷售,因此,對品種登記的積極性不是太高,特別是對原先已通過審、鑒定的老品種登記進度較慢,例如,‘桂柳05136’、‘粵糖93159’等生產上應用較大面積的品種仍未登記。反觀甜菜品種,原先已通過審、鑒定的老品種大都已獲得登記,原因是申請登記的大多為境外種子企業(yè)的中方代理公司,在登記進程上要快于甘蔗申請者。二是對登記流程不了解。按照《品種登記辦法》規(guī)定,新選育品種需要申請者提交申請表;品種特性、育種過程等的說明材料;特異性、一致性、穩(wěn)定性測試報告;種子、植株及果實等實物彩色照片;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材料等,由于登記申請者不了解新選育品種需要提交的材料,未能提前準備,同時受多年生品種試驗年限長的限制,尚未完成相關的試驗和檢測,無法申請登記。
一是有個別品種在填寫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主要測試性狀時,未能依據甘蔗、甜菜的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規(guī)范填寫。例如,對甜菜葉姿態(tài)應該只有直立、半直立、平展三種描述,但卻在申請表中出現半斜立、斜立等說法;葉片形狀應該只有舌形、心形、窄卵形三種描述,申請表中出現了盾形、犁鏵形等說法。這是由于申請者按照以往的田間種植經驗填寫導致的。二是在申請品種登記過程中,存在隨意夸大產、質量水平及抗病性的情況,這將對品種生產造成一定的風險隱患。例如,有7 個甜菜品種登記的品種類型既是豐產型又是高糖型,有1個甘蔗品種花葉病抗性達到“免疫”的級別,有悖科學性。還有個別品種在填寫登記信息時夸大品種的優(yōu)點,規(guī)避或者不填寫注意事項。
按照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品種登記制度事前不設門檻,把品種的入市權交給企業(yè),選擇權交給市場[2],導致短時間內大量品種涌入市場。隨著國外引進的甜菜品種獲得登記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導致我國甜菜產業(yè)存在被壟斷和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3]。個別品種申請登記單位將一些糖分低,抗性差的品種進行登記,由于糖分低的品種往往產量高,耐粗放管理,農戶喜歡,但不利于整個制糖行業(yè)的效益和競爭力提升。
要抓住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的機遇,借助糖料產業(yè)技術體系專家力量,加快品種創(chuàng)新步伐。盡快選育推廣與國外抗衡的甜菜丸?;瘑闻咝坌圆挥s交品種,著力提高我國甜菜種子加工技術水平,加快甜菜種子加工設備的引進與研發(fā),保證我國甜菜產業(yè)的種子有效供給及種子質量和數量安全[4]。通過強化科教企政推協同,加強新創(chuàng)制的斑茅、割手密親本材料的利用,選育具有高產高糖多抗屬性的甘蔗新品種[5],大力推進甘蔗適度規(guī)?;N植、全程機械化作業(yè)和科學種田,提升糖料產業(yè)基礎競爭力[6-7],以品種創(chuàng)新帶動產業(yè)發(fā)展。
自品種登記工作開展以來,在全國糖料主產區(qū),已開展了500 余個/次甜菜、甘蔗登記品種的國家級展示評價工作。在今后,要根據品種示范推廣的需要,構建部、省、縣三級協作的品種展示評價工作新模式[8]。以糖料作物主產區(qū)為依托建立展示評價基地,引入互聯網技術開設云平臺,實現展示場景網上直播,品種評價結果網絡共享,逐步將品種展示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挖掘評價結果的利用價值,構建科學、客觀、公開的糖料作物品種展示評價體系,引導和服務糖料企業(yè)、農戶選種用種。
培育壯大糖料種業(yè)龍頭企業(yè)。堅持扶優(yōu)扶強,適當調整科技項目支持方向,鼓勵并引導科研院校人員參與企業(yè)商業(yè)化育種,加大對企業(yè)的人才支持力度,支持糖料種子企業(yè)向育繁推一體化、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9]。加大對優(yōu)勢企業(yè)的育種研發(fā)同時兼顧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的協同作用,促進糖料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更正:
《中國糖料》2020 年第2 期第61 頁:“2 內蒙古甜菜制糖的比較優(yōu)勢”下數第5 行“種子90~1200 元/hm2”更正為:“種子900~1200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