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新媒體背景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以福建省青少年科普公眾號為例

      2020-07-17 14:59:42邱夢瑩
      海峽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科普知識傳播方式福建省

      邱夢瑩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5)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當前發(fā)展最迅猛、應用最為普遍的技術之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也給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沖擊和挑戰(zhàn)。特別是,隨著4G網絡的普及、5G商用的推動,更是將移動互聯網推上了“風口浪尖”。

      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媒介點對點的傳播,使得傳播路徑變得更加多維和立體。微信公眾號就是新媒體的典型代表。青少年科普是一個向青少年傳遞科學知識的過程,傳播媒介和傳播渠道的變化,對青少年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2018年共青團中央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80%以上的青少年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超過60%的青少年對“利用網絡開展學習活動”表現出了較高的關注度。這也促使青少年科普工作者不斷思考和探索青少年科普傳播方式的升級。

      1 新媒體傳播方式對青少年科普的影響

      青少年科普活動,通常被認為是向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的過程[1]。新媒體傳播方式所具有的特性,給青少年科普傳播方式和路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1.1 青少年科普傳播結構的調整

      傳統意義上,青少年科普知識的傳播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鑒于所傳播知識的科學性、權威性特征,知識的傳遞往往發(fā)生在課堂、科技場館等特定的場所。這使得科學知識的傳播效率大打折扣。眾所周知,碎片化是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典型特征,特別是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新媒體傳播越來越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扁平化的結構特征。如何積極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結構特征,發(fā)揮新媒體優(yōu)勢的同時,保證知識傳遞過程的科學性、權威性,是青少年科普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1.2 青少年科普理念的轉變

      當下,公眾對科普概念的理解正逐步從“公眾理解科學”到“科學傳播”的范式轉變[2]。但在青少年科普過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青少年科普工作者認為青少年只是知識內容的被動接受者,而忽略了其作為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知識的傳播者和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者的身份。這一科普理念與新媒體背景下的UGC概念(即由用戶制造內容、傳遞內容)產生沖突,也對推進青少年科普與新媒體傳播方式的融合提出新的挑戰(zhàn)。

      2 福建省青少年科普公眾號的現狀與發(fā)展瓶頸

      當前,新媒體傳播與青少年科普工作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多數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企事業(yè)單位開通了科普公眾號。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簡稱“中心”)作為推進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率先打造了福建省青少年科普新媒體平臺——“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微信公眾號。

      福建省青少年科普公眾號自開通以來,積極宣傳科普知識,發(fā)布各項青少年科技競賽和科普活動的開展情況,分享獲獎學子的風采,選樹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的先進經驗,發(fā)揮了科普平臺知識傳播和信息傳遞的作用。特別是,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中心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充分發(fā)揮公眾號的線上科普作用,推出了疫情科普宣傳專欄,對疫情進行跟蹤解讀,并針對青少年群體,以繪本、漫畫、動漫的方式發(fā)布科學防控知識。同時,公眾號還推出了“科普知識學起來”“宅家快樂玩轉科學”等欄目,積極發(fā)動全省科技輔導員,在專欄上發(fā)布原創(chuàng)視頻、課件,在線指導青少年開展豐富的居家創(chuàng)新小實驗,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專欄得到了全省中小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盡管公眾號持續(xù)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傳播相關科學知識,保持著更新的頻率,但有一些推文的點擊率不溫不火,粉絲的范圍也沒有很大的突破。分析其發(fā)展瓶頸,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方面,知識傳播的載體還不夠豐富。雖然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推出的新欄目中,采用了視頻課件等方式宣傳科普知識,但公眾號的大多數推文還是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呈現,知識“可視化”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推文內容的來源仍比較單一。大量的推文內容來源于中心官方網站,主要發(fā)布各項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情況,還有一些來自全省基層科技輔導員的典型經驗交流,以及獲獎學生的分享。推文內容與“用戶生成內容”的新媒體特性還有一定差距。

      3 青少年科普工作與新媒體融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新媒體傳播方式,在顛覆傳統的青少年科普傳播路徑的同時,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新媒體背景下,推動福建省青少年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新舉措。

      3.1 轉變更新青少年科普工作思路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新媒體傳播理念的更迭,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思路也應與時俱進,將青少年群體視為科普內容的創(chuàng)作者、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和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者,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發(fā)展注入更多活力。

      3.2 探索創(chuàng)新青少年科普傳播方式

      微信公眾號曾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興產物”,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已變得不再“稀罕”。因此,探索更豐富多樣的媒體平臺,是實現深度融合的一個重要方向。互聯網的發(fā)展為青少年科普知識傳播提供了廣泛的新媒介與新技術[3]。尤其考慮到青少年群體的特點,科普知識的“可視化”不再局限于圖文并茂。當下,短視頻、直播平臺等早已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將青少年科普工作與“抖音”“虎牙”等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創(chuàng)新科普工作思路,也是值得廣大青少年科普工作者思考的課題之一。

      3.3 豐富發(fā)展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主體

      新媒體時代,內容資源仍是最為關鍵的稀缺資源[2]。以福建省青少年科普公眾號為例,若科普內容創(chuàng)作僅依賴中心主導,從長遠來說,難以為線上科普提供足夠的資源,因此,中心積極發(fā)動全省科技輔導員參與科普內容的制作,豐富素材和內容。但要開展更大范圍的科普工作,還應發(fā)揮受眾群體——青少年的作用,參與科普內容的制作與傳播。例如,中心可以結合每年開展的省青少年科學影像節(jié)活動,定期發(fā)布主題,在公眾平臺上向全省青少年征集視頻,并擇優(yōu)發(fā)布宣傳,既發(fā)動青少年為科普宣傳提供內容素材,也能更好地增強“粉絲”的粘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心的主體功能弱化,而是將身份由“內容的制作者”轉化為“內容的管理者”,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對科普內容進行審核把關,確保發(fā)布的內容積極、正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提升全省青少年科學素質的同時,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猜你喜歡
      科普知識傳播方式福建省
      左維澤:肝炎的分類、傳播方式及預防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6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海峽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節(jié)日宣傳,讓傳統傳播方式換“新顏”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14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自媒體”與“把關人”——微博作為一種傳播方式的法律問題
      新聞傳播(2018年15期)2018-09-18 03:20:04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海峽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
      論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方式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
      贺州市| 东乡| 桐梓县| 丹巴县| 项城市| 双城市| 赤峰市| 渝中区| 威海市| 嘉定区| 德令哈市| 百色市| 平定县| 辛集市| 崇阳县| 靖州| 常熟市| 筠连县| 津南区| 中卫市| 平潭县| 澄城县| 静乐县| 滨州市| 石屏县| 翼城县| 全南县| 江安县| 泽州县| 延吉市| 漯河市| 拉孜县| 嘉峪关市| 新竹市| 库尔勒市| 定兴县| 汤原县| 大同市| 银川市| 泸水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