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 董航 趙宇航 趙文男
摘? 要:在當今的各項體育運動當中,教練員對于受訓者在練后身體機能水平和運動狀態(tài)能夠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恢復已然成為了運動訓練當中關注的重點問題,體育科研工作者在這一領域也已經(jīng)進行了更深、更廣的探索。本次研究項目的開展是通過對以高校俱樂部教學模式田徑教學青年大學生進行低溫水浴整體恢復,為體育科研工作者在低溫水浴促進運動員運動疲勞恢復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低溫水浴? 運動疲勞? 運動恢復? 俱樂部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a)-0011-03
Abstract: In today's sports, the coach for the trainees in the physical function level and movement after training can get the fastest and most effective recover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ports training, sports research workers in this field has also carried out a deeper and wider exploration.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college club teaching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to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overall recovery of cold water bath,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ports researcher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d water bath on athletes'recovery from sports fatigue.
Key Words: Low temperature water bath; Sports Fatigue; Sports Recovery; Club Teaching
對于具有一定競技能力的運動員及青年大學生來說,能夠在日常的訓練和競賽當中表現(xiàn)出高水平的競技狀態(tài),其運動訓練整體過程當中不同訓練周期訓練的強度大小、訓練的量多少,以及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tài)恢復的好壞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訓練當中強度與量相互之間的影響關系,大學生在訓練負荷水平越高的情況下身體機能水平恢復的速度也就越慢,而對于訓練當中合理的休息和恢復措施的時間投入所占比例的失調,也直接造成了大學生不能夠有效地達到后續(xù)訓練的訓練目標或競賽及考核當中發(fā)揮失常等嚴重后果。除此之外,重大賽事前的備戰(zhàn)期和學期結束的考核期更是采用了多種訓練負荷搭配的方式提升強度訓練和量的訓練對身體的額外刺激,從而形成最佳的超量恢復狀態(tài),但是在此期間訓練持續(xù)時間的增長,整體訓練水平的大幅度加強,若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恢復、采取較慢的恢復方式,便很容易對青年大學生形成不良反應,訓練過度會導致疲勞,嚴重者更會導致運動損傷相繼出現(xiàn),會嚴重地打亂訓練計劃,形成短期不可逆的連鎖反應。
隨著俱樂部教學模式在高等體育教育過程當中的開展,對項目施行的運動訓練科學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青年大學生在訓練課程安排當中恢復保障性措施的加強、所占整體訓練時間比重進一步擴大,可以說運動恢復已經(jīng)是體育教學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性作用,也能夠從側面佐證整體教學當中運動訓練的科學性、有效性。單從運動參與者的角度出發(fā),在進行完不同訓練負荷的課程之后,身體的恢復進程也是其自身通過訓練施加壓力得到機能水平整體反彈的全面構建進程,這一反應當中不僅涉及青年大學生生理方面的恢復,同時也伴隨著其心理方面的恢復,可以說恢復過程是在運動訓練不同階段、不同周期當中必要的構成因素,既能夠保障其逐步獲得更高的競技水平,又能夠保證在比賽當中、考核當中獲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形成長久的體育運動習慣。
1? 運動訓練導致身體機能恢復所面臨問題
與在運動過程當中以及安靜休息狀態(tài)下,能量產(chǎn)生變化情況相對應的,便是運動個體在這兩個進程當中技術動作完成水平降低、動作重復速度放緩、體內(nèi)能量物質供能不足等形成運動個體連鎖性的疲勞反應,從而造成體能儲備嚴重不足的現(xiàn)象。體育教學工作者要從這一主要現(xiàn)象當中找尋運動疲勞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只停留在對運動個體整體性疲勞狀態(tài)進行簡單的判斷。因此,無論從體育比賽的發(fā)展分析,還是從人體供能角度分析,抑或者俱樂部模式教學,運動恢復在體育運動當中的重要程度與運動訓練保持在同等位置,也能夠看出,在某些層面已經(jīng)超過訓練本身,既是訓練全部進程的延伸,又是推動運動訓練科學化的重要保障。
2? 低溫水浴與運動疲勞恢復分析
低溫水浴通常是針對人體在除頭部之外的全身整體浸泡在0℃~15℃水當中,或者是以人體局部位置浸泡于0℃~15℃水當中而采取的恢復方法,從而借以通過較低溫度的水來對人體產(chǎn)生刺激性作用并且隨之發(fā)生一定的生理改變。
在進行運動之后采用低溫水浴的恢復方式逐漸被廣泛認可,同時在競技體育當中也逐漸獲得更多項目的青睞。其整體的恢復過程所運用的儀器和操作人數(shù)等要求方面相對動用資源要少,沒有復雜繁瑣的準備和實施流程,能夠在不同的場地當中進行操作,受限制因素較少。低溫水浴這一恢復方法的運用得到很多國際級單位的認可,譬如美國的運動醫(yī)學學院、我國的田徑教練員協(xié)會、國際方面的業(yè)余田徑聯(lián)合會等。
通過對查閱文獻資料的匯總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所采取的不同恢復方式已經(jīng)成立為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實施模式,多集中于對碳水化合物的補充、身體局部肌肉的拉伸、推拿按摩等,雖然低溫水浴的恢復方式被接受和認可,但是使用率還是很低的,當前對于競技運動員實施低溫水浴的恢復措施能夠明確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在運動后即可減少運動員心率和心臟泵血能力、促進身體末端的外周血管的收縮、降低了運動員在運動當中造成損傷而誘發(fā)的肌肉急性炎癥的可能性、減慢了神經(jīng)元對于信號的傳輸速率。
青年大學生在溫度較高的環(huán)境當中進行訓練、競賽及測試所伴隨的體溫增長問題一直是運動訓練當中的熱門話題,但是在溫度較低的運動環(huán)境當中,由于外界因素和運動員身體反應的雙方面刺激而造成對身體機能的損害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在文獻當中提到,外部環(huán)境已經(jīng)下降到20℃以下,但是運動員依然會由于自身運動的體溫升高導致中暑現(xiàn)象發(fā)生。無論是大強度的訓練課程,還是大訓練量課程,皆會對運動員的生理狀態(tài)產(chǎn)生影響,低溫水浴對于運動員的前期影響就是,通過低溫水浸泡作用于運動參與者骨骼肌,形成溫度明顯下降,收縮血管壁,減少血液循環(huán)量,達到有效地避免環(huán)境因素帶來的熱應激及運動個體產(chǎn)熱、散熱能力不協(xié)調造成的不良后果,從而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來協(xié)調整體恢復狀態(tài)、降低心臟和血管因為疲勞的積累形成的過量損耗、以主動的方式排泄出在骨骼肌當中停留不能及時排除的代謝產(chǎn)物、加快運動訓練后骨骼肌修復提升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目的。
3? 低溫水浴運動康復療法實施因素分析
3.1 水持續(xù)溫度的影響
對于低溫水療方法的溫度環(huán)境維持恒定狀態(tài)是康復手段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是體現(xiàn)低溫水浴恢復方法對競技運動員消除運動疲勞達到最佳恢復效果的必要影響因素。上文對于低溫水浴恢復治療方法進行了概述,在對于溫度的考量方面,切入點在于水的低溫環(huán)境與身體溫度的較大差異形成物理性作用激發(fā)運動參與者在生理機能的應激性反應,就水的理化分析來看,不單快速地傳播熱能,同樣也具有保存熱能的功效,因為人的儲存熱能的能力要明顯低于水的儲存能力,就會形成競技運動員個體相較于外界水溫更早地達到身體的穩(wěn)定狀態(tài)。相對于不同溫度水環(huán)境恢復治療方法的研究成果顯示,產(chǎn)生的恢復狀態(tài)會存在差異性,例如在40℃的熱水浴治療方法和9℃低溫水浴治療方法對比,結果低溫的運動疲勞恢復效果體現(xiàn)為炎癥的快速緩解、清除對于競技運動員的無氧運動競技狀態(tài)恢復,且對大強度運動訓練課程后運動效果有推動作用。
3.2 恢復持續(xù)時間的影響
如上文所提,針對低溫水浴恢復方法的研究與學術成果并不是很多,能夠提供的數(shù)據(jù)跨度較大從所檢索到的文獻當中可以看到以往的實驗時間控制維持在30s至50min之間,而縮小到運動醫(yī)學領域對于競技運動員的治療時間控制在5~25min之間,其中就連續(xù)性的低溫水浴恢復時間為5~25min進行間歇性低溫水浴恢復的時間則劃分為2~5min。研究人員馬克鐸通過實驗獲得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競技運動員能夠迅速達到身體機能水平的回升減弱骨骼肌的不適反應其低溫水浴恢復時間應處于9~20min之間。培佛等科研人員對于水溫15℃狀態(tài)下運動員鎖骨以下位置完全浸沒于水環(huán)境之中的實驗方式對比了在不同時間階段,即為6min、10min、14min,對膝伸肌最大等長收縮及等速收縮的疲勞恢復效果,在研究結論當中指出,在低溫水浴恢復方法不同的時間階段并未形成膝伸肌的超常恢復表現(xiàn),就實驗2組運動員來講,采取低溫水浴治療方法的運動員內(nèi)環(huán)境溫度要明顯下降,并且在進行完恢復后,2組運動員同樣完成了相同負荷的無氧訓練內(nèi)容,實驗組運動員不能夠很好地達到實驗要求。
3.3 身體不同位置恢復的影響
在進行低溫水浴恢復治療的方法選擇方面會因為大學生俱樂部教學從事運動項目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區(qū)別于競技運動的項群和運動原理,因而形成了區(qū)域性低溫水浴治療和全身性低溫水浴治療2種。其2種恢復方式因為在運動參與者體表所產(chǎn)生應用的效果具有很大差異,也就直觀地影響了在恢復過程中溫度差帶來的反應效果,相對的應激反應也會有快慢之分,從此推論在進行低溫水浴治療的過程當中著重于重點運動疲勞部位和急性運動損傷區(qū)域的康復做好宏觀的調整,才能達成最優(yōu)化效果。例如,在運動球窩關節(jié)的處理上采用低溫冰敷結合區(qū)域冷水作用;而相對于較大肌肉群或者以軀干肢體情況來劃分則主要采取整體低溫水浴的恢復方法。
3.4 競技運動項目與恢復時長的影響
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供能特點和運動能力的不同選用恰當?shù)牡蜏鼗謴头椒ㄊ沁M行低溫水浴恢復的先決條件之一。通過對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匯總發(fā)現(xiàn),在籃球、足球等隸屬于同場競技身體對抗性運動專項,反復多次地在訓練周期當中運用低溫水浴恢復方法(其中包含運動后即刻低溫水浴康復、間歇性低溫水浴康復、低溫水浴結合一般性恢復手段等)會有明顯的效果提高;對于在以長跑、自行車等周期性耐力項目的恢復方法則是采取訓練前進行預冷處理以及在訓練進行階段進行頭部、上肢等區(qū)域降低溫度延長有氧運動的持續(xù)時間。這種具體不同的實施方案也是對低溫水浴恢復手段科學、有效性的保障。
4? 結論
(1)采用低溫水浴恢復方式可以明顯地增強耐力為主導的運動參與者血液回流能力,減少在運動后人體對于肢端血液循環(huán)的灌注,促進身體內(nèi)部血氧飽和度的恢復,從而盡快地擺脫運動疲勞的較低身體機能水平狀態(tài)。
(2)低溫水浴對于力量為主導的運動參與者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上能夠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恢復能力,也加快了運動員身體機能水平的恢復能力。
(3)以耐力為主導的運動參與者在運動后立即進行低溫水浴療法會極大地影響其運動表現(xiàn)能力及運動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張?zhí)┿?不同預冷方式對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運動員功率自行車遞增負荷運動能力的影響[D].首都體育學院,2015.
[2] 肖洪凡,淺析田徑短跑運動員訓練恢復的手段及方法[J].運動,2010(5):49-51.
[3] 呂中凡,耿義,何佳芮.談高運動負荷狀態(tài)下短跑訓練中恢復的效用與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7(6):70-72.
[4] 閆澤宇.不同訓練年限的籃球運動員在不同疲勞狀態(tài)下心血管反應的特點[D].北京體育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