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愛娟
(鄭州大橋醫(yī)院中醫(yī)婦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輸卵管炎癥為輸卵管阻塞不孕癥的主要因素之一,約占所有不孕癥的33%。常伴有月經紊亂、下腹痛、乳房脹痛、腰部酸痛、性冷淡等[1]。腹腔鏡為治療慢性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的常用方法,臨床效果較好,但可能會引起輸卵管粘連、輸卵管阻塞等[2]。本研究用腹腔鏡術結合加味桂枝茯苓湯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5~36歲,平均(29.15±2.03)歲;病程1~4年,平均(2.54±0.61)年。觀察組年齡26~36歲,平均(28.84±1.89)歲;病程11個月~4年,平均(2.46±0.7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辨證為氣虛血瘀證型。主癥為婚后不孕,腹部脹痛,乳房脹痛等;次癥為經血紫暗、有血塊,性交痛,經期前情緒低落;舌紫黯、有瘀斑,舌苔發(fā)白且薄、脈弦細澀;②符合《婦產科學》[4]診斷標準;③男方生殖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②凝血功能障礙;③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疾病。
兩組均給予腹腔鏡術治療。于經期結束后2~3天用全麻進行腹腔鏡探查術,按照手術需求進行2點或多點穿刺,根據病情經行輸卵管粘連松懈術、電凝分離術,恢復輸卵管正常形態(tài)。輸卵管傘端閉鎖或積水者進行輸卵管成形及造口術,手術過程中在宮頸下加壓注釋美藍液,可觀察輸卵管疏通情況,術后第1次經期結束3天后進行輸卵管通液術,如果過程中遇到阻力于術后第2次經期結束3天后再次進行,直至輸卵管疏通,并進行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加用加味桂枝茯苓湯。藥用三棱6g,金銀花20g,茯苓、路路通、丹參、皂角刺各15g,桂枝、丹皮、桃仁、王不留行各12g,連翹20g,莪術6g。氣滯型加香附12g,濕滯型加蒼術、半夏各9g,氣虛型加黨參15g、黃芪20g,濕熱型加敗醬草、蒲公英各30g,腎虛型加菟絲子、桑寄生各12g,腹拘急疼痛加白芍12g。1日1劑,水煎取汁300mL,早中晚各服1次。服10天,經期結束1天后開始服,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5]中癥狀分級量表。中醫(yī)證候積分主癥為無癥狀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癥為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3分,重度3分。中醫(yī)證候積分為主癥和次癥積分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
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痊愈:治療后1年內妊娠。好轉:治療后1年內輸卵管造影顯示輸卵管通暢,但沒有妊娠。無效:輸卵管造影顯示無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術前 術后 t P對照組 40 16.12±2.71 7.84±1.08 17.951 0.000觀察組 40 16.25±2.63 5.21±0.98 24.878 0.000 t 0.218 11.406 P 0.828 0.000
輸卵管炎性不孕可分為慢性輸卵管炎性不孕與急性輸卵管炎性不孕,輸卵管炎引起輸卵管阻塞為導致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原因。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為婦科中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指由于炎癥引起的炎性分泌物致輸卵管阻塞,輸卵管輸送功能減弱,甚至喪失運送精子、受精卵、拾卵進入子宮功能。發(fā)病原因可能與人工流產、上環(huán)、藥物流產、闌尾炎等關聯(lián),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宮外孕、終生不孕。
臨床常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依據輸卵管病變程度確定治療方案,如輸卵管粘連松懈術、輸卵管傘部成形及造口術等,恢復子宮、雙側輸卵管正常組織結構及輸卵管功能。術中分離應盡量避免鉗夾輸卵管,采用薄剪,保護輸卵管傘端組織解剖完整,盡量減少電凝輸卵管傘端及造口端,防止出現阻塞、粘連等。中醫(yī)認為,輸卵管炎性不孕癥病機為瘀阻胞絡,治療應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為主[7]。加味桂枝茯苓湯中三棱、莪術破血行氣,金銀花、連翹清熱利濕,茯苓滲濕利水,路路通通絡止痛,丹皮、桃仁、丹參活血化瘀,皂角刺祛瘀止痛,桂枝溫經祛寒,王不留行活血通經[8]。諸藥合用,共奏調和氣血、活血化瘀之功。
腹腔鏡術結合加味桂枝茯苓湯治療輸卵管炎性不孕癥可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