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文
王建業(yè)者,余之鄉(xiāng)黨摯友。
建業(yè)先生7歲學書,從楷書入手,以漢碑為基礎,兼習魏碑、張遷碑、泰山金剛經等諸家碑帖,師法“二王”、歐體、褚體、柳體、趙孟頻、董其昌、米芾等晉、唐、明、清諸家,真、行、草、隸、篆五體皆通,尤對楷書情有獨鐘,研練揣摩,浸淫書道三十多年臨池不輟,始終追求一種古樸端莊、清秀自然的藝術風格。
建業(yè)先生其人剛正不阿,從不趨炎附勢,不為名利所動。先生自幼家貧,弱冠之年就放棄學業(yè)北上天津,南去合肥、臺州等地,以打工、拉黃包車維持生計。期間的酸甜苦辣又有誰人知,然先生始終不忘初心,充分利用閑暇之余,蝸居陋室堅持習書。雖久居鬧市數(shù)十年,而不知燈紅酒綠之所在,秋霜染鬢,仍樂此不疲,真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建業(yè)先生不趕時髦,不追流行書風,心追手摹漢隸,歐楷,咬定青山不放松,心無旁騖,其樂融融,胸懷坦蕩,我行我素,在當今浮躁的書壇上,此人確乎難覓。
書風有如做人,建業(yè)先生為人正直、樸實、謙遜,淡泊名利,生活儉樸,光明磊落,和藹可親,出淤泥而不染,從不以書法示人,故得到眾名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好評,先生不愧為書壇之怪杰,無愧為“中國書壇百杰”之稱號!
建業(yè)先生時刻把“滿招損,謙受益”作為座右銘,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從古希臘神話到東方寓言;從道家學說到儒家經典,遍觀諸子百家,讀破二十四史;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從帛書到漢簡;從《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到《中秋帖》《伯遠帖》《出師頌》;從《九成宮醴泉銘》到《倪寬贊》《膽巴碑》;從《張黑女墓志》《李壁墓志》到《董美人墓志》《高道悅墓志》等,無不涉及,從中探尋書法之真諦。為提高自己的書法技藝,先生遍訪名山古剎,廣交名師書友,先后師從方明、張乃田、朱曉峰、嚴海南、夏建國、單凌雁、倪進祥等名家,并得其教誨,汲古人之精華,擷眾家之所長,觸類旁通,書法技藝大進,遂形成自己獨特之風格,古樸中透出剛勁,圓潤中流露灑脫。
余觀其書,不但有歐字、趙字的秀媚之體,流潤之筆和飄逸之韻,而且有褚字之秀潤、率真的特色,其楷書規(guī)整端麗,圓潤豐滿,又融入隸書筆意,楷中有隸,隸中有楷;不僅整體嚴謹工整,平正峭勁,而且分間布白,中宮緊密,疏密得當,氣勢奔放,八面玲瓏,氣韻生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皆恰到好處。分明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左右擴展,重心穩(wěn)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于正之趣。字體端莊清秀,古樸沉穩(wěn),線條極具生命力和活力,真可謂將《九成宮醴泉銘》碑之古樸、《雁塔圣教序》之渾厚、《膽巴碑》之遒勁、《華山》之華美、《張遷》之雄強、《石門》之縱逸融為一體,古拙而不失靈秀,端莊而不失俊俏,雄健而不失平和,古樸而不失渾厚,清新俊逸,剛健樸實,動靜相依,氣韻生動。其氣、其趣、其骨、其理深得大家意旨,分明有張力卻隱于平淡之中;以明雍容卻隱于樸素之中;分明恣縱卻隱于法度之中,結字無一筆無來歷,而又讓人不知出處,點劃無一筆不以獅子搏象之力寫出,而又讓人覺得隨意,以其有真內美,耐品謂之當屬恰當。
總之,王建業(yè)先生之書法書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外,文理貫通書理,動靜結合,規(guī)整端麗,飄逸瀟灑,雄渾有力,觀之賞心悅目,令人心曠神怡?!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辛勤地耕耘,必然得到豐碩的回報。盡管建業(yè)先生目前集諸多頭銜于一身,書法名聲斐然,但其常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蚁脒@便是其藝術人生最真實的寫照,因為藝術之路永遠沒有驛站!
王建業(yè)簡介:
王建業(yè),師從方明、張乃田、嚴海南、朱曉峰、單凌雁等,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懷遠縣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臺州開明畫院副院長。
入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七屆楹聯(lián)書法作品展,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西狹頌”全國書法作品大展,首屆“沈延毅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大展,第三屆“四堂杯”全國書法大展,“金山嶺長城杯”全國書法大展,“絲綢之路”全國書法大展,中國長沙“歐陽詢杯”全國書法大展,“信德杯”全國書法展,“烏海杯”國際書法展、中華龍文化全國書法展,第三、五屆全國中小學教師書法展。
作品曾獲中山“文博園碑”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特等獎,第五、六、七屆新世紀全國教師三筆字一等獎,上海市“普陀杯”書法大賽一等獎,首屆“華夏之星”全國書畫海選“楷書杰出獎”,《書法導報》首屆全國手卷展二等獎,《書法導報》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全國書法展二等獎,首屆河南省法制書畫作品展二等獎,全國法治文化書法作品展二2等獎,“羲皇杯”全國楷書大展三等獎,《《書法導報》杜甫“秋興八首”報上長卷展三等獎,《中國書畫報》創(chuàng)刊三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三等獎,第三屆中國書法中青年百強榜提名獎等。
作品多次發(fā)表于《中國書法》《書法之友》《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臺州晚報》《臺州廣播電視報》等報刊,并被各地主辦單位展出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