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一
腦子里時常出現(xiàn)些擾動我思緒的影子:董聯(lián)橋先生的影子,他的隨筆著作《觀自在》的影子,其書畫作品的影子,以及那一幫文友們談笑風生的影子……若無若有,有卻還無,真真有些“翩若驚鴻,游若蛟龍”的意思了。
大約那是2018年年末的一個傍晚,作家侯建臣帶著朔州文聯(lián)主席李志斌先生等一行十多位文人雅士突然光顧寒舍。高朋滿座,暖意融融,我們把盞品茗、傾心暢聊至半宿。這其中,來自北京的書畫家董聯(lián)橋先生頗為令人矚目。他儒雅的影像、談笑的風姿、干練的氣韻,至今在我腦際不斷縈繞。
介紹董聯(lián)橋先生時,我愣了一下,竟想到那位經(jīng)常在雜志上看到的海外作家董橋。董先生很機敏,頓時就發(fā)現(xiàn)我的誤會,馬上笑著解釋說,哦,此橋非彼橋。人家名氣大啊。不過我們是本家,一董。他搞寫作,我也有時寫點東西,我是他的鐵粉,幾乎買遍了他的書籍……文友們插話,這位董老師還是很有造詣的書畫家呢,是我們好幾個人的老師!
話題就此扯開,你一言我一語,我們天南海北,古雅今逸,盡興而述,直到深沉的夜色一遍又一遍提醒第二天即將到來。
二
不久,我就收到董聯(lián)橋先生托人帶來的一本集書畫詩文于一體的隨筆著作《觀自在》,以及一頁書法小楷《心經(jīng)》。東西不多、不大,卻像放在我手里的幾件珍貴礦藏,沉甸甸的,不由得我不仔細欣賞。只見其書法與著作共雅,心曲與文風兼素。素中有味,素中有趣,素中有真,趣味真素近乎赤誠;雅中有性,雅中有心,雅中有格,心性格雅只緣勤修。真夠品位呵!
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品位,他的魅力就會從日常的言行舉止中透露出來,從他的一點一滴中顯示出來,尤其作為文人,一定會從他的書畫文字中洋溢出來,讓人感受到一定的氣場,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情致,感受到一些可以或咀嚼、或刺激的力量。董聯(lián)橋先生大概就是這樣。讀董聯(lián)橋先生的文字,無論談書畫,無論說戲曲,無論聊掌故,不只是風趣,不只是豁達,也不只是廣博,而讓人感受到一種歷經(jīng)滄桑之后的淡泊、從容,以及一種近乎天籟般的隨機心曲在自然流淌。
董聯(lián)橋先生在《觀自在》這部隨筆里有諸多插畫。這些畫無疑都很小。不只是小,還簡。也不是普通的簡,而是相當?shù)暮?。一只亦工亦寫的昆蟲,幾尾逸筆草草的小魚,或者寫意的器皿及一二工蟲……墨分五色的渲染,輕輕淺淺,意興闌珊,如拈花小酌,恰古月朗照,那份精致,那份典雅,那份素美,只可叫人會心一笑。倘若喧嘩嘈雜,或者酒氣洶天,或者意氣用事,只怕景致大壞。
人如其書,文如其書,畫如其書。董聯(lián)橋先生的書法,雖然字跡不多,字體較單一,只有隸書或楷書,但要想欣賞,確乎能有一種無意于逼人而逼人的虔誠儀式感,仿佛必須先沐手誠心,整飭容貌,然后才能走進寺廟山門一般,漸漸地才可以進入,在莊重、靜穆之中,就能把塵俗一絲絲排除掉,把浮躁一縷縷排除掉,把蕪雜的東西進行一次比較徹底的清理。
是的,董聯(lián)橋先生的書法并沒有什么“奇裝異服”,也不“花枝招展”,更沒有“傾國傾城”之貌,所具有的大約只是一味地本真的靜一平靜、安靜、素靜,卻直如古代某位書院師尊,在如常的素雅中顯示出了傲骨,在平和的淡泊中表現(xiàn)出了超脫,在一貫的靜謐中彰顯了肅穆。當然,其中也不乏更多的欣悅與歡愉。因而,感受他的書法,如把玩一塊溫潤的古玉,圓融,通透,還似乎頗有些神秘和靈性。
這些神秘和靈性是什么呢?也如文首我所看到的那些影子巴!是《石門頌》的靈動、飄逸嗎?是伊秉綬的厚重、寬博嗎?是趙孟頻行書的古雅、俊秀嗎?是他腦洞大開別具一格的以行入隸嗎……或者是,也或者不是。碑帖是死的,但書法是活的。活著的無疑就是那份中國古老漢字所具有的神秘及靈性,活著的就是躍動著的汩汩不息的中華文化血脈。當一位書法家把自己置身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中時,其書法字里行間都會洋溢出一種傲然自在的民族精、氣、神!
三
自古就沒有單純的只會寫毛筆字的書法家。如果一個人既長期浸淫書寫法則,更在其他方面卓有建樹,特別是在跟寫字有關(guān)的比如文學、史學、美學等方面頗有造詣,其書法必定不同凡響。遠的不說,近的如毛澤東、魯迅、趙樸初等,這樣的書法家的作品才更有底蘊,更接近書法本體的審美要求。
董聯(lián)橋先生就不單單寫書法。他曾經(jīng)在電力行業(yè)工作,是工商管理碩士,精通企業(yè)管理學;他讀過漢語言文學,著有頗具知堂意趣的《半閑堂閑話》《觀自在》等散文集;他吟詩、畫畫、刻章,著有《董聯(lián)橋書畫作品集》《花箋茶事》《逍遙游》等作品集。董聯(lián)橋先生從不為書法而書法,從不為繪畫而繪畫,從不為著詩文而著詩文,他只是把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統(tǒng)統(tǒng)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禪宗修行般,似乎漫不經(jīng)心,但必經(jīng)“靈臺”,不急不躁,不增不減,以“逐日之功”,默默打造屬于自己的一方絢爛多彩的文藝天地。
因此,我印象中的風度翩翩的董聯(lián)橋先生,其書畫就雅,就素,就入古,就仿佛天上那輪古月,容易給人以經(jīng)久的懷想、明澈的觀照和暖心的溫潤。
董聯(lián)橋簡介:
董聯(lián)橋,號老橋,別署半閑堂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訪問學者?,F(xiàn)為文化部藝術(shù)發(fā)展中心中國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研究員。書擅漢隸、小楷而兼諸體,畫則悠游于草蟲、山石花鳥間。在報刊發(fā)表近百篇散文、專題研究及藝術(shù)評論文章。著有《半閑堂閑話》《觀自在》等散文集,以及《董聯(lián)橋書畫作品集》《花箋茶事》《逍遙游》等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