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佳佳
摘要:“You jump,I jump”無疑是經典愛情影片《泰坦尼克號》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其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三次,在不同情形下,這句臺詞所表達的意思皆不相同。假設“Jump”是合同人當事人約定的一項合同義務,當該合同經歷了要約承諾依法生效進入了合同的履行階段,如雙方因為“jump”產生合同履行的爭議,可能就會涉及合同履行的抗辯權的適用。本文將從“You jump,I jump”的不同翻譯角度入手,形象的解析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等所需要的具體情形。
關鍵詞:“You jump,I jump”;合同;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
引言
當合同經歷了要約、承諾的程序并依法生效后,就進入了履行階段,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權益,法律設計了不同的法律救濟途徑。其中,為了應對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所提出的不合理的請求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66條、67條、68條、69條規(guī)定在不同情形下我們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抗衡。
一、“You jump,I jump”與合同履行抗辯權釋義
(一)“You jump,I jump”
“You jump,I jump”是美國20世紀??怂构竞团衫捎皹I(yè)公司出品的浪漫愛情災難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經典臺詞。中文直譯意為“你跳,我也跳”,而結合電影從文學角度翻譯,一般有“死生契闊,生死與共,生死相隨”之意。而在本文中,為了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現合同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情形,我們需要對“You jump,I jump”進行不同的設定。
(二)合同履行抗辯權
在合同履行階段,合同當事人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各項條款,認真履行合同中的全部債務,以保證合同相對人的權利能夠得以實現。在合同履行時,法律要求合同當事人要全面履行合同,不能抱著“差不多”“湊合”的思想心態(tài),使合同履行的效果大打折扣。合同當事人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也要堅持誠實信用原則,哪怕“買賣不成仁義在”。合同當事人履行合同還要本著經濟合理的態(tài)度,注意合同履行的成本。當合同履行遇到問題的時候,合同當事人要知道相應的規(guī)則并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以使合同能夠繼續(xù)履行。比如,當出現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本著有話好好說的原則先進行協(xié)議補充,如果協(xié)商不成,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合同條款或參照交易習慣,問題仍然無法解決時我們可以參考《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但如果一方當事人在履行合同時沒有任何法定的或約定的理由卻拒不履行合同,這種情況下其反而“惡人先告狀”要求對方履行合同時,其所提出的這種請求就屬于不合理的請求,合同當事人就需要行使合同履行抗辯權來對抗這種不合理的請求權。從權利行使的時間來看,該權利行使的時間段不是在合同訂立的要約承諾這個階段,也并非是合同履行結束之后,而是合同已經成立生效后的履行過程中。從權利行使的具體方式來看,為抗辯??罐q權中的“抗”,根據漢語意思解釋有抵抗、抵擋;拒絕、抗拒之意。而“辯”則有爭論,說明是非真假之意。通過這兩個漢字的釋義,結合生活實際,我們可以想到,只有當別人對我們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歪曲事實損害我們權益時,我們才會拒絕、爭論或是反抗。所以抗辯權就是一種拒絕的權利,以對抗他人不合理的請求或和他人爭論不符合實際的事實。
綜上,合同履行抗辯權指的是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一方當事人所享有的拒絕、對抗合同相對方不合理請求權的一種權利。那么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合同一方當事人可能提出什么樣的不合理的請求權呢?比如在雙務合同中,如果合同并沒有約定義務履行的先后順序,雙方當事人應該同時履行合同,例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種情況下一方當事人不僅不履行自身合同義務,而且要求對方先履行合同義務,這種要求對方履行合同義務的要求就屬于不合理的請求,合同履行的抗辯權就是用來對抗這種不合理的請求權的。合同履行抗辯權行使方式也較為簡單,拒絕對方要求履行合同義務的請求即可,也就是說這里的不履行合同不僅不是違約行為,反而是行使自身正當權利的一種體現。
二、“You jump,I jump”中合同履行抗辯權的適用
在《合同法》中,一共規(guī)定了三種形式的合同履行抗辯權,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與不安抗辯權。在本文中,我們將會通過“You jump,I jump”的不同假設來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合同法》第66條對同時履行抗辯權是這樣規(guī)定的: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根據《合同法》我們得知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需要具備三個條件:1.當事人須因同一個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2.債務的履行沒有先后順序且已經到期。3.雙方的債務可能履行但到合同履行期限時一方未履行或未適當履行且有證據證明。在這三種情況下未履行一方或未適當履行合同一方反而“惡人先告狀”要求合同相對方履行合同義務,合同相對方面對這一不合理的請求權時即可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履行的方式就是直接拒絕履行合同。
假設Jack 和Rose跳海求生(jump)是兩人合同約定的內容,“You jump,I jump”此時翻譯為“你跳,我也跳”,也就是倆人一起跳,同時履行抗辯權適用于什么情形之下?我們來套用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條件逐一分析。第一,Jack和Rose約定“You jump,I jump”,很明顯兩個“jump”,而且是約好一起“jump”,很明顯雙方因為同一個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第二,“You jump,I jump”翻譯為中文時并非你先跳,我后跳,而是約好一起跳,可見雙方當事人在履行“jump”的義務時并沒有先后履行順序。假設船即將沉沒,也就是說已經到了不得不跳的地步,可以理解為合同已經到了履行期限。第三,兩人都已經站在甲板上,沒有任何人阻止,也就是說雙方的債務是可能履行的。假設此時Rose心生退意,于是和Jack提議你先跳,Rose的這一請求就屬于典型的不合理的請求權。Jack面對Rose的這一不合理的請求就可行使其享有的同時履行抗辯權。而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也非常的簡單,你不跳,那我也不跳,即拒絕履行合同。此為合同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在“You jump,I jump”中適用。
(二)后履行抗辯權
《合同法》第67條規(guī)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從《合同法》的規(guī)定我們得知后履行抗辯權為合同履行中后履行義務一方所享有的一項權利。后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同樣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和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樣,后履行抗辯權也需要合同當事人雙方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第二,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同的是,后履行抗辯權涉及的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債務是有先后履行順序的。第三,當先履行合同債務的一方未履行合同債務或未按約定履行債務時其反而要求后履行債務的一方履行合同債務時,后履行債務的合同當事人就可以行使后履行抗辯權。
仍然以“You jump,I jump”為例進行解析,假設Jack和Rose雙方約定跳到救生船上逃生,但一次只能有一個人跳,所以雙方約定Jack先跳,Rose后跳。后履行抗辯權可能發(fā)生在何種情形之下呢?我們還是逐一假設分析。第一,很顯然,“You jump,I jump”這仍然是一個雙務合同,并且合同雙方當事人因為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第二,和同時履行抗辯權假設不同的是,在這個“You jump,I jump”合同中,雙方當事人履行合同是有先后的履行順序的,即Jack先跳,Rose后跳。第三,假設本應該先跳到救生船上的Jack發(fā)現救生船上只有一個位置,自己跳上去,Rose可能就沒有機會逃生,于是對Rose說,你先跳吧。Jack的這一要求從情感角度是將生的機會讓給Rose,但從合同角度來看,這就屬于非常典型的后履行抗辯權中應當先履行合同債務的一方未履行合同義務反而要求后履行債務的一方履行合同債務的不合理的請求,面對這一請求,Rose可以行使的權利即為后履行抗辯權,行使的方式就如同電影中一般,Rose放棄了逃生的機會返回泰坦尼克號,對著Jack一語反問“You jump,I jump”?
(三)不安抗辯權
理解不安抗辯權,首先看不安抗辯權使用的這樣一個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詞——不安。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產生不安的情緒?比如考完試,當你不知道最終成績時我們心里總覺得不踏實,會不安;在疫情期間,你有咳嗽發(fā)熱的癥狀,可能就會胡思亂想,惴惴不安,所以不安這樣的情緒主要出現在你對未來不確定的情形之下。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什么樣的情形可能會使合同當事人產生不安的情緒呢?根據《合同法》第68條的規(guī)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三)喪失商業(yè)信譽;(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也就是說合同中應當先履行合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發(fā)現后履行一方當事人有如上情形,可能會影響到合同的正常履行,其產生了不安情緒,為了保障自身利益,當后履行義務一方催促先履行合同義務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時,其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來對抗這一不合理的請求。在理論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也需要具備如下三個條件:第一,和之前兩類抗辯權一樣,不安抗辯權的行使也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必須因同一個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第二個條件,和后履行抗辯權相同的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合同債務同樣有先后履行順序,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安抗辯權要求應該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已經到了其履行債務的期限。第三個條件,如同之前所講,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發(fā)現后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合同履行義務的可能性,所以先履行合同義務一方當事人心里就會產生不安,其擔心在自己履行債務之后后履行義務一方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其不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情況下,先履行合同義務一方當事人即可行使不安抗辯權,當后履行義務一方要求其履行合同時,可以中止合同的履行。
同樣用“You jump,I jump”的例子解析,假設Jack和Rose仍然約定跳海至救生船上逃生,Rose先跳,Jack后跳,Jack看到救生船上只允許老人、女性和孩子乘坐,而且只有一個位置,為了Rose能獲救,Jack催促其快跳,而Rose知道其跳了之后Jack可能不會跳或者Jack就算跳海也沒有辦法獲救,其心理產生了不安。而Rose行使不安抗辯權的辦法就是她也不調,即中止履行。雖然通過臺詞理解較為容易,但在具體生活中,我們確定何為喪失或可能喪失合同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卻需要大量證據來支持,如果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行使不安抗辯權還需注意《合同法》第69條規(guī)定的三種情形: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guī)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結語
通過經典臺詞、電影小說故事情節(jié)為非法學專業(yè)同學講解法學知識點,是筆者在將近十年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套教學方法,雖然通俗易懂,但有難免存在不嚴謹的可能性,日在在教學過程中還需繼續(xù)查找教學案例,深入研究,繼續(xù)完善。
參考文獻:
[1]韓世遠.合同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2018.
[2]王洪亮.《合同法》第66條(同時履行抗辯權)評注[J].法學家,2017(02):163-176.
[3]秦文獻.論《合同法》中雙務履行合同抗辯權的名稱性規(guī)范[J].北方經貿,2000(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