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調解在國際爭端解決中的發(fā)展與應用

      2020-07-22 01:58:34黃麗萍
      武大國際法評論 2020年2期
      關鍵詞:調解員商事爭端

      漆 彤 張 生 黃麗萍

      如今,爭端解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國際訴訟和仲裁在成本和時間方面的問題逐漸凸顯,調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相較于其他爭端解決方式,靈活的調解能節(jié)約成本和節(jié)省時間,也能克服文化方面的阻礙,維護當事人間的關系,對當事人保密,能夠產生爭議當事方更加滿意的結果。①See Thomas J. Stipanowich, The International Evolution of Mediation: A Call for Dialogue and Deliberation, 46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 1191 (2015).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隨著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的興起與發(fā)展,調解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本文系統(tǒng)梳理了調解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的歷史發(fā)展,并分別考察它在解決國家間爭端、國際投資爭端和商事爭端方面的實踐。有關調解的最新發(fā)展也表明各國和爭端解決機構都在加強與調解有關的規(guī)則設計。從長遠角度看,設立一個常設的調解機制勢在必行。

      一、調解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的歷史發(fā)展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對調解進行廣義的解讀,它同時涵蓋了“mediation”和“conciliation”。目前,對于這兩個用語的中文翻譯并不統(tǒng)一,有不少文獻將兩者都翻譯為“調解”。但“mediation”從本質上看是爭議雙方當事人之間磋商的延伸,mediator 不需要與爭議雙方在同一場合見面,而只是把雙方的意見進行相互傳達。①See J. G. Merrills,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5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Conciliation”則意味著程序更加正式,第三方的參與有著較為正式的法律基礎,而且它的制度化安排也與仲裁接近。與“mediation”不同,在“conciliation”下,爭議雙方可以要求conciliator 就爭議解決作出不具有約束力的建議,或者與爭議的事實或法律問題有關的意見。②See Michael B. Shane, Differences between Mediation and Conciliation, 50 Dispute Resolution Journal 3 (1995).不過包括伊恩·布朗利在內的不少學者也認為兩者的區(qū)別更多是理論上的,現(xiàn)實中兩者可以相互替代。③See Ian Brownlie, The Peaceful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in Practice,7 Pace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263 (1995). S. I. Strong, Beyo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iton-Th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Mediation, 45 Washingt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 12 (2014).但考察現(xiàn)有有關實踐也能發(fā)現(xiàn):兩者適用的場合仍存在區(qū)別。本文所指的調解包含了各種形式下的調解??紤]到不同條約和實踐對于調解的側重不同,為了便于區(qū)分,本文在論述中直接使用“mediation”和“conciliation”。

      調解是產生歷史最長的爭端解決方式之一。④See Sompong Sucharitkul, Mediation and Conciliation as Alternative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GCU Law Digital Commons, 2001-11, p.15, https://digitalcommons.law.ggu.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vip.kuaimen.bid/&httpsredir=1&article=1557&context=pubs, 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國際社會普遍將調解看做一種東方價值和傳統(tǒng)。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調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霸缭谖髦艿你~器銘文中,已有調處的記載,秦漢以來,私法官多奉行調處息訟的原則,至兩宋,隨著民事糾紛的增多,調處呈現(xiàn)制度化的趨勢,明清時期,調處已臻于完善階段”。⑤劉作翔:《法律文化論》,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頁。在其他亞洲國家,調解在解決糾紛方面也有著悠久的歷史。⑥See Sompong Sucharitkul, Mediation and Conciliation as Alternative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GCU Law Digital Commons, 2001-11, p.14, https://digitalcommons.law.ggu.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vip.kuaimen.bid/&httpsredir=1&article=1 557&context=pubs,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

      (一)國家間爭端

      近代,調解作為一種國家間爭端解決方式,也有著普遍的應用。Mediation 是解決那些重大的國際爭端,特別是涉及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的爭端時經常會被使用的外交手段。它對于維護國際社會和平穩(wěn)定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在19 世紀,mediation 經常被用于避免戰(zhàn)爭或解釋條約等情形,也有不少有關調解的成功案例。比如,1825 年英國通過mediation 解決了巴西與葡萄牙之間的沖突;1849 年法國調解解決了英國與希臘的沖突等。Mediation 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也被寫入1899 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07 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45 年《聯(lián)合國憲章》、1948 年《美洲和平解決爭端公約》、1985 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2年《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和2013年《武器貿易條約》等。

      Conciliation 主要由1899 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和1907 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規(guī)定的調查委員會(inquiry commission)發(fā)展而來。自1919 年起,一直對“conciliation”持支持態(tài)度的瑞士積極主張與其他國家簽署conciliation 協(xié)定,以降低仲裁或其他司法爭端解決中產生的政治成本。1921 年,瑞士與德國簽署調解協(xié)定,這一做法也為歐洲其他國家所效仿。1925 年,德國與比利時、法國、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都簽署了爭端解決協(xié)定,設立常設調解委員會,而且設置了針對非法律爭議的強制調解程序。當時的國聯(lián)也積極推動conciliation,并在1922 年公布了一個有關conciliation 的決議,鼓勵成員國將爭議提交調解委員會。1928年,國聯(lián)通過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總議定書》也明確包含了conciliation。在國家和國聯(lián)的積極推動下,截至1940 年,各國簽署了近200 個包含conciliation 的協(xié)定。①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Conciliation 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也被明確寫入了《聯(lián)合國憲章》,在《聯(lián)合國憲章》后,聯(lián)合國大會所通過的一系列決議中都包含了conciliation。1995 年,聯(lián)合國大會還通過了以conciliation 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的示范規(guī)則。與1945 年之前“conciliation”多規(guī)定在雙邊協(xié)定中不同,如今conciliation 越來越多出現(xiàn)于多邊的協(xié)定中,如1969 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和1982 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堵?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5 部分第三節(jié)規(guī)定:對于那些排除或可被排除于第二節(jié)的“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強制程序”之外的爭端,可以由爭端任何一當事人提交至強制調解程序,并依據公約附件五第二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調解。

      據統(tǒng)計,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處保存的含有強制性第三方爭端解決條款的140 個條約中,有23 個條約規(guī)定了conciliation。②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一些區(qū)域性爭端解決條約,如1957 年《歐洲和平解決爭端公約》,也明確規(guī)定了conciliation。

      除了用于解決一些公法性爭議,“二戰(zhàn)”以后,隨著國際貿易的發(fā)展,調解也被規(guī)定于與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有關的協(xié)定中。如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規(guī)則和程序諒解》第5 條同時規(guī)定了斡旋、mediation 和conciliation。1994 年的《能源憲章條約》規(guī)定:對于締約國之間的貿易糾紛,雙方應盡可能首先尋求通過磋商、mediation 和conciliation 解決。③See 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nex D.2014 年《實施衛(wèi)生與植物衛(wèi)生措施協(xié)定》委員會專門設計了一套調解(mediation)程序以促進成員方之間的爭議解決。調解作為一種爭端解決方式也體現(xiàn)于加拿大、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尼加拉瓜和墨西哥等各國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我國與韓國和澳大利亞分別簽署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中的爭端解決部分也包含了調解的內容。

      (二)國際投資爭端

      在解決國際投資爭議方面,調解常作為一種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規(guī)定在投資協(xié)定中。如1994 年《能源憲章條約》規(guī)定: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政府之間的投資爭議應交由仲裁或conciliation 解決,①See 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rticle 26(3).而且,《能源憲章條約》也要求成員國制定有關調解員行為和調解員費用的標準條款。②See 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rticle 7(7)(f).2004 年美國投資條約范本規(guī)定:如果產生投資爭議,外國投資者和東道國應當首先通過談判和磋商方式解決爭議,其中包括不具有拘束力的第三方程序。如今隨著仲裁案件數量的增加,投資仲裁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包括仲裁時間長、花費巨大,仲裁裁決實體方面的錯誤無法糾正以及仲裁員缺乏公正性等。幾乎所有的投資仲裁都嚴重影響了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的正常合作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調解開始被賦予較為重要的作用。

      比如,2009 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投資協(xié)議規(guī)定:投資爭議可以提交conciliation 或仲裁。③See The China-ASEAN Investment Agreement, Article 14.2009 年《東盟全面投資協(xié)定》也規(guī)定爭端當事方可以在任何階段啟動conciliation。④See The ASEAN Comprehensive Investment Agreement, Article 30.自2009 年《里斯本條約》通過后,歐盟獲得了外國直接投資方面的排他性管轄權,近年來它也積極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xié)定。目前,歐盟與加拿大、越南、新加坡和墨西哥所簽署的自貿協(xié)定都在投資爭端解決部分規(guī)定了mediation,相關投資爭議可以交給一個mediator 進行調解。2016 年,能源憲章大會也通過了投資調解指南,旨在發(fā)揮能源憲章秘書處和其他機構在解決國際投資爭議方面的作用。有國家如印尼指出,為了應對目前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存在的危機,應當在外國投資者用盡與東道國磋商后且在提起投資仲裁前設置強制性的調解程序。這樣的程序設計可以節(jié)約爭端雙方的成本,也能夠維持爭端雙方的友好關系。⑤See UNCITRAL, Possible Reform of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Comments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onesia, 9 November 2018, https://undocs.org/en/A/CN.9/WG.III/WP.156, 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泰國也提議UNCITAL 討論替代性爭端解決機制,針對conciliation 和mediation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⑥See UNCITRAL, Possible Reform of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Comments by the Government of Thailand, 8 March 2019, https://undocs.org/en/A/CN.9/WG.III/WP.162, 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

      印度尼西亞已經將這一倡議用于其投資協(xié)定實踐。如2019年3月,澳大利亞與印度尼西亞所簽署的全面經濟伙伴協(xié)定的投資章節(jié)第14.23 條規(guī)定:在爭議東道國收到書面磋商請求180 日內若爭議未能解決,爭議東道國可以啟動conciliation 程序,對于爭議投資者而言,該程序是必經程序。在爭議東道國向投資者發(fā)出書面請求后conciliation程序啟動。①See The Australia-Indonesi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Article 14.23.

      (三)國際商事爭端

      相較于國家間爭端和國際投資爭端,調解在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方面應用最為廣泛。為了推動國際商事調解的發(fā)展,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于1980 年通過了UNCITRAL Conciliation Rules,并于2002 年通過了《國際商事調解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onciliation)。多數國際爭端解決機構,包括常設仲裁院、國際商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和倫敦國際仲裁院等都有專門的調解規(guī)定。如國際商會于2014 年通過了《國際商事調解規(guī)則》(ICC Mediation Rules)。有的機構還設立專門的調解院,如斯德哥爾摩商會于1999年設立調解院(mediation institute)。為了提升本國在國際商事調解方面的地位,新加坡也于2014年設立了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

      也有一些非爭端解決機構將調解作為專業(yè)服務的一部分。比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為了便于當事人在法院外有效解決國內或跨境的知識產權與技術爭議,在1994 年《WIPO 調解、仲裁、快速仲裁和專家鑒定規(guī)則》的基礎上,通過了《WIPO調解規(guī)則》(WIPO Mediation Rules)。

      二、調解在國際爭端解決方面的實踐

      (一)國家間公法爭端

      在解決國家間爭端,特別是公法爭端方面,調解能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它一方面能作出類似司法裁判那樣有說服力和中立的評判,但其認定又對爭端雙方沒有約束力。更重要的,它可以達到當事方間的雙贏,避免出現(xiàn)在訴訟或者仲裁中敗訴一方承擔所有責任的結果。②See Anne Peters,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A Network of Cooperation Duties, 14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6 (2003).從某種意義上看,調解是解決國家間公法沖突最為理想的方式,特別是對于國家間的暴力沖突,第三方調解(mediation)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爭端解決方式。③See Scott Sigmund Gartner, Third-Party Mediation of Interstate Conflicts: Actors,Strategies, Selection, and Bias, 6 Yearbook on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269 (2014).新西蘭坎特布雷大學開發(fā)的國際沖突管理(International Conflict Management)數據庫收集了1945 年至2003 年間發(fā)生的343 起比較嚴重的國際沖突,在解決這些沖突的過程中,mediation 的使用頻率達到了59.3%。①See Jacob Bercovitch & Judith Fretter, Regional Guide to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d Management from 1945 to 2003 29 (CQ Press 2004).2004 年,聯(lián)合國設立的“威脅、挑戰(zhàn)和轉變”高層專家組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在過去十年間,各國對于聯(lián)合國調解的需求突飛猛漲。②See UN, A More Secured World:Our Shared Responsibility, A/59/565, 2 December 2004.為了推動聯(lián)合國在調解方面的能力建設,2005 年,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還在政治事務部下專門設立了一個調解支持小組,這一做法也得到了聯(lián)合國大會的支持。③See UN Security Council,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on Enhancing Mediation and Its Support Activities, S/2009/189, 8 April 2009, https://www.securitycouncilreport.org/atf/cf/%7B65BFCF9B-6D27-4E9C-8CD3-CF6E4FF96FF9%7D/Cote%20d'Ivoire%20S%20200 9189.pdf.

      Mediation 可以由國際組織、國家進行,也可以由個人獨立完成。解決爭端也是聯(lián)合國和其他區(qū)域組織的基本組織目標之一,因此聯(lián)合國秘書長和區(qū)域性組織的負責人常常致力于爭端的mediation。在特定情況下,非政府組織,如國際紅十字會,也會運用mediation解決相關爭議。

      1965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沖突中,在戰(zhàn)爭已經爆發(fā)的情況下,蘇聯(lián)的調解(mediation)促成了雙方之間的?;稹?978 年,當智利和阿根廷之間就比格爾海峽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問題的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時,教皇任命大主教薩默爾進行調解(mediation),并為雙方政府提供了可接受的建議。1982年發(fā)生在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福島事件中,美國國務卿海格和聯(lián)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都先后對爭端雙方進行了調解(mediation)。④參見[英]J. G. 梅里爾斯:《國際爭端解決》,韓秀麗等譯,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第75-80頁。

      通過conciliation 解決國家間爭議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據統(tǒng)計,自20世紀初以來,通過conciliation 解決的國家間爭議有20 多起??紤]到有的conciliation 程序是保密的,實際數目可能還會更高。⑤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9.多數調解請求都是依據雙邊協(xié)定或者臨時的安排提出的,只有一起是依據《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提起。⑥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9.

      相較于mediation,conciliation 主要是由一些爭端解決機構進行。比如常設仲裁院(PCA)于1962 年制定了任擇性的conciliation 規(guī)則,適用于涉及一方當事人為國家、國家實體或國有企業(yè)或國際組織的有關法律關系的爭議。通常情況下,爭議由一個調解員進行調解。PCA 也于2001 年制定了有關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的任擇性調解規(guī)則。附錄中表1 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8 年,PCA 管理的所有調解案件共九起,其中20 世紀30 年代一起,50 年代兩起,其余六起均發(fā)生于2014—2017 年之間,過去的幾年里連續(xù)有六起調解案件,表明調解機制逐漸受到青睞。

      (1)玻利維亞—巴拉圭邊界糾紛案

      1928 年,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因為邊界問題爆發(fā)沖突,在美洲國家會議的斡旋下,雙方設立了查科調查委員會(Chaco Commission)。調查委員會由七名代表組成,其中包括兩名由爭端雙方選定的代表、一名美國代表和四名來自其他美洲國家的代表。根據設立調查委員會議定書的規(guī)定,調查委員會的職責是調查事實,并提交爭端解決方案。如果該方案不被雙方接受,調查委員會應當起草一份相應的報告,若不能達到調解的效果,調查委員會應當“確定調查出的事實真相以及調查結果依據的國際法所證實的責任”。調查委員會的工作持續(xù)了6 個月,詳細研究了各方提供的大量證據。1929 年9 月,調查委員會以全體一致的方式通過了調解決議,宣布各方同意放棄各自主張,恢復領土現(xiàn)狀,雙方也同意修復雙方關系。①參見[英]J. G. 梅里爾斯:《國際爭端解決》,韓秀麗等譯,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第78頁。

      (2)法國—暹羅領土爭端案

      1947 年,法國與暹羅因邊界產生了爭議。隨后,兩國簽署了一份協(xié)議,同意成立調解委員會處理該問題,調解委員會由三名成員組成,其組成和權力都根據1928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總議定書》確定。

      在聽取當事方證詞以及它們各自對某些問題的答復后,調解委員會努力推動當事方達成爭端解決協(xié)議。當該項努力被證明失敗后,調解委員會起草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總結了各爭端當事方的觀點并給出了自己的結論,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3)冰島—挪威大陸架劃分案

      該案與火山島揚馬延島(Jan Mayen)有關。在很長一段時間揚馬延島(距離冰島更近)的主權歸屬都沒有產生爭議。直到1978 年冰島漁民在揚馬延島海岸捕獲了大量的毛鱗魚。此前,挪威曾在1929 年通過一項議會法案宣布對揚馬延島的主權,但是沒有在該島嶼周圍設立專屬經濟區(qū)。在捕獲毛鱗魚后,挪威漁民游說政府在該區(qū)域建立專屬經濟區(qū),另外還有跡象表明該區(qū)域可能存在石油儲量。因此挪威最終聲稱它可以建立專屬經濟區(qū),不過它同時也承認如果冰島不接受它不會這樣做。挪威的做法遭到了冰島的反對,隨后,兩國就這一事項進行了磋商,并于1980年達成了一個有關漁業(yè)和大陸架問題的協(xié)定。該協(xié)定第2條和第3 條規(guī)定設立一個漁業(yè)委員會,其職責是就兩國政府在揚馬延島區(qū)域捕撈遷徙種群提出建議,包括確定總捕撈量以及兩國的分配比例。對于委員會一致作出的建議,如果雙方政府都沒有在兩個月內提出異議,對雙方就產生拘束力。

      協(xié)定第9 條規(guī)定設立一個調解委員會(conciliation commission),其職責是針對冰島和挪威就揚馬延島的大陸架劃分提出建議。調解委員會可以確定自己的程序規(guī)則。盡管調解委員會的建議不具有拘束力,但挪威和冰島要在以后的磋商中合理考慮調解委員會的建議。

      在具體程序方面,調解委員會認為沒有必要安排爭端雙方的書面和口頭答辯,因為調解委員會中來自挪威和冰島的成員都參與了兩國之前所有的外交談判,這樣的安排也有助于節(jié)省時間和訴訟成本。調解委員會還安排地質專家就揚馬延島和冰島之間的大陸架區(qū)域起草一份報告,該報告認定該區(qū)域的石油潛在儲量并不豐富。這一份報告也成為委員會作出認定的主要依據之一。

      調解委員會最終建議不就大陸架的劃分作出認定,而是建議雙方通過一項聯(lián)合開發(fā)協(xié)議,對該區(qū)域進行共同開發(fā)。在作出建議時,調解委員會也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冰島與挪威間的合作與友好關系。調解委員會的建議最終得到了冰島與挪威的全部采納。雙方于1982年簽署了一項協(xié)定以結束該項爭議。

      該案被認為是通過調解解決國際公法爭議的成功案例。當時該案之所以能夠調解成功有著各方面的因素:第一,爭議發(fā)生的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還未產生,有關海洋區(qū)域劃界的國際法仍存在不確定性;第二,爭端雙方都希望能快速結案;第三,爭議雙方之間一直保持良好的關系;第四,該案所涉及的爭議性質并不是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而是可以通過一系列不同的解決方案來解決的問題。這也凸顯出通過調解解決國際法問題的靈活性。①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ara.10-11.

      (4)東帝汶與澳大利亞海洋邊界案

      東帝汶與澳大利亞就帝汶海(Timor Sea)的海洋邊界問題爭議已久。2013 年4 月23 日,東帝汶發(fā)起對澳大利亞的仲裁程序,但雙方之間的爭議并未解決。2016 年4 月11 日,東帝汶根據《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 條及附件五,提起了針對澳大利亞的強制性調解程序。PCA 被指定為該調解程序的登記機構。由于澳大利亞對調解委員會的管轄權提出異議,調解委員會于2016 年8 月29 日至31 日舉行庭審,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庭審進行了網絡直播。2016 年9 月19 日,本案調解委員會發(fā)布對本案有管轄權的決定,駁回了澳大利亞的異議。此后,雙方當事人的代表及調解委員會在新加坡、哥本哈根和華盛頓舉行了秘密會議。 2017年8 月30 日,雙方達成綜合性一攬子協(xié)議(comprehensive package agreement),包括劃定永久海洋邊界的協(xié)議、建立Greater Sunrise 氣田特殊管理制度以及與私人許可證獲得者參與開發(fā)該氣田的方法有關的基本思路。2017 年10 月,雙方對海洋邊界條約草案的文本達成了協(xié)議,此后繼續(xù)對Greater Sunrise 氣田的開發(fā)方式進行協(xié)商。伴隨著調解的順利進行,東帝汶于2017 年1 月20 書面通知仲裁庭,撤回了仲裁請求。仲裁庭于2017年3月20日終止了對本案的仲裁程序。

      2018 年3 月6 日,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和調解委員會成員的見證下,東帝汶和澳大利亞在紐約簽署了新的海洋邊界條約。該案的調解報告于2018 年5 月9 日公布。

      (二)國際貿易爭端

      Mediation 或conciliation 在目前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實踐中被使用的頻率并不太高。①See Nohyoung Park & Myung-Hyun Chung, Analysis of a New Mediation Procedure under the WTO SPS Agreement, 50 Journal of World Trade 93 (2016) .在絕大多數WTO 爭議解決中,成員方首先就爭議進行磋商,如果磋商不成功,成員方會將爭議提交專家組。不過2002 年WTO 副總干事曾成功以調解(mediation)方式解決了歐盟與菲律賓和泰國之間有關金槍魚罐頭的關稅待遇糾紛。②Communication from the Director-General, Request for Mediation by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WT/GC/66, 16 October 2002; WT/GC/66/Add.1, 23 December 2002; Joint Communication from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Thailand and the Philippines, Request for Mediation by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WT/GC/71, 1 August 2003.

      對于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而言,考慮到WTO 爭端解決的成本比較高,它們更傾向于通過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爭議。③See Gerhard Erasmus, Alternative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for Trade-related Disputes in Africa 37 (TralacBlog 2018).

      (三)國際投資爭端

      1966 年生效的《華盛頓公約》(ICSID 公約)既規(guī)定了國際投資仲裁,也包含了以conciliation 方式解決爭議規(guī)定?!禝CSID 公約》第三章包含有關調解的規(guī)則,在具體程序上,ICSID 也建立了專門的調解程序規(guī)則。另外,為了便利非締約方對ICSID 機制的利用,ICSID 還建立了附加便利規(guī)則,其中亦包含調解規(guī)則。截至2018年12月31日,ICSID一共登記了702起案件,其中有11個案件提交了調解。其中,有九個案件的調解請求依據《ICSID 公約》提出,還有兩個案件依據附加調解便利規(guī)則提出。其中在78%的案件中,調解委員會作出了調解報告。這些報告中記錄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的占比14%。④ICSID, The ICSID Caseload-Statistics, Issue 2019-1, p.17, https://icsid.worldbank.org/en/Documents/resources/ICSID%20Web%20Stats%202019-1(English).pdf,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除了ICSID 受理的案件外,PCA 還在2014 年管理了一起涉及《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調解案件,該案涉及《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清潔發(fā)展機制,適用的是PCA 有關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爭端解決的任擇性規(guī)則。但是該案目前并未公開,爭議雙方的身份也未知。⑤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13.本文將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梳理如下:

      (1)1983年Tesoro石油公司訴特立尼達多巴哥

      Tesoro 石油公司和特立尼達多哥各自持股50%,在石油勘探和開采行業(yè)設立了一個合資企業(yè)。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約定,如果Tesoro 要出售其股份,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在公司的經營過程中,雙方關系惡化,導致Tesoro 決定出售其股份。

      為解決該爭議,Tesoro 依據合資協(xié)議中的調解條款將爭議提交ICSID 進行調解。雙方共同任命了一位調解員擔任獨任調解員。調解程序語言是英語。獨任調解員設定了當事方提交相關材料的程序時間表。在交換書面訴狀后,爭端雙方還進行了一輪口頭辯論。隨后獨任調解員要求爭端雙方各自提交了雙方對達成可接受的和解協(xié)議的立場。在口頭辯論結束六個多月后,獨任調解員發(fā)布了他的建議。在建議中,他分析了當事雙方的不同觀點,并就股東股份的回購提出了一項具體的解決方案。此后,當事方又進行了八個多個月的磋商,也與獨任調解員進行溝通。獨任調解員根據溝通的結果對原來的建議作了修改,最終當事雙方根據獨任調解員修改后的建議達成了和解協(xié)議。①Lester Nurick & Stephen J Schnably, The First ICSID Conciliation: Tesoro Petroleum Corporation v. Trinidad and Tobago, 1ICSID Review 347-349 (1986).

      (2)1994 SEDITEX訴馬達加斯加②See SEDITEX Engineering Beratungsgesellschaft für dieTextilindustrie m.b.H. v.Madagascar ,ICSID Case No.Conco/82/1.

      SEDITEX是從事紡織品生意的一家德國企業(yè),1994年它根據與馬達加斯加所簽署的合同要求將爭議提交ICSID 調解。該案組建了一個三人調解委員會。調解程序語言是法語。調解過程中當事雙方進行了兩輪意見交換,在隨后進行的調解會議上,委員會主席要求爭端雙方都向他提交有關爭議和解的秘密建議。在收到這些建議后,調解委員會要求爭端雙方回答了委員會提出的相關問題。在得到解答后,調解委員會提出了和解建議,并且邀請當事方就建議提出意見。在當事方出現(xiàn)重大分歧后,調解委員會又進行了一輪調解會議。在這一輪會議上,調解委員會列舉了雙方尚未解決的問題,并要求雙方就這些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議。不過30 天后,調解委員會發(fā)現(xiàn)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協(xié)議。1996 年7 月19 日,調解委員會作出了調解報告,結束了調解程序。③See Christoph Schreuer et al., The ICSID Convention: A Commentary 447-448(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3)2011 RSM Production Corporation訴喀麥隆

      RSM 是一家美國礦業(yè)公司,2011 年它依據與喀麥隆之間的石油與天然氣開采合同將與喀麥隆的爭議提交ICSID 調解。該案同樣也是由三人組成的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調解程序語言是法語和英語。該案是第一個涉及第三方參與的ICSID 調解案件。在第一輪聽證會結束不久后,喀麥隆向調解委員會提出了允許第三方參與的請求,調解委員會也讓RSM 對此發(fā)表意見,不過根據案件后續(xù)進展可以看出調解委員會拒絕了喀麥隆的要求,因為只有爭議雙方隨后提交了對案件事實的陳述。此后由于當事雙方不可能達成和解協(xié)議,調解委員會宣布和解程序結束,并在2013年6月11日作出了調解報告。調解不成后,投資者RSM又在2013年7月1日提出了投資仲裁。①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p.15-16.

      (4)2012赤道幾內亞訴CMS能源公司

      2012 年赤道幾內亞根據與CMS 能源公司簽署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合同中規(guī)定的爭端解決條款,依據ICSID 的附加便利調解規(guī)則提起了針對CMS 能源公司的調解。該案由一名墨西哥人擔任獨任調解員,調解程序語言是英語。

      在第一次調解會議上,爭端雙方向獨任調解員提交了書面陳述。在雙方交換書面陳述后,獨任調解員還對與爭議有關的地方進行了實地考察。隨后雙方又再次提交有關其立場的書面陳述,并在紐約再一次舉行了調解會議,不過會議結束十個月后獨任調解員認為不存在雙方達成和解的可能性,獨任調解員結束了調解程序并作出了調解報告。②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16.

      值得注意的是,該案中當事人還選擇適用國際律師協(xié)會制定的投資者—東道國調解規(guī)則。它也是ICSID在調解程序第一次使用國際律師協(xié)會的該套規(guī)則。③See Paul-Jean Le Cannu, Found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African States in the ICSID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33 ICSID Review 466 (2018).

      (5)2012 Hess Equatorial Guinea and Tullow Equatorial Guinea Ltd 訴赤道幾內亞

      2012 年,Hess 和Tullow 依據與赤道幾內亞所簽署的一項特許協(xié)議中的爭端解決條款和ICSID 附加便利調解規(guī)則提出了針對赤道幾內亞的調解請求。目前該案仍然在審理過程中,自調解請求被提出后,爭端雙方已經六次請求暫停調解委員會的組成。最近一次是在2017 年3 月31 日提出。投資者目前仍在赤道幾內亞從事油氣開采業(yè)務。相關報道也表明雙方之間的長期關系已經得到改善。④See NUS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Law, Working Conference on Conciliation, Background Paper, 2017, pp.16-17.

      (四)國際商事爭端

      在20世紀50年代初以前,調解仍然是解決國際商事糾紛備受青睞的方式,但“二戰(zhàn)”后,國際商事仲裁逐漸取代了調解成為最受歡迎的爭端解決方式。在有的學者看來,引發(fā)這種轉變的原因仍不甚清楚,因為從20 世紀到21 世紀初,對于調解的機制支持一直都存在著。①See S. I. Strong, Beyo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iton -Th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Mediation, 45 Washington Journal of Law and Policy 12-13(2014).一些爭端解決機構不斷更新其調解規(guī)則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調解在實踐中仍會被當事人選擇。有關調查也表明:多數知名企業(yè)都在運用調解解決商事爭議,而且它們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繼續(xù)采用這一爭端解決方式。②See Thomas J. Stipanowich, The International Evolution of Mediation: A Call for Dialogue and Deliberation, 46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 1194-1195,(2015).

      一些爭端解決機構的統(tǒng)計也支持這樣的觀點。比如,根據國際商會的統(tǒng)計,2017 年,來自31 個國家的86 位當事方選擇了國際商會的調解程序。2018 年,選擇調解程序的公司數量超過了100家,比2017年增長了15%。③See ICC, ICC Guidance Notes on Resolving Belt and Road Disputes Using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https://cdn.iccwbo.org/content/uploads/sites/3/2019/02/icc-guidance-notesbelt-and-road-disputes-pdf.pdf,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即使在崇尚訴訟的英美國家,調解也被普遍重視?!侗泵雷杂少Q易協(xié)定》咨詢委員會的一項調查表明,企業(yè)經營者都認為調解是解決爭議的有效方式,它能夠維持爭議雙方間的良好關系。經營者們反倒對仲裁和其他司法解決方式缺乏認知。④See NAFTA, Report of the NAFTA Advisory Committee, https://www.nafta-sec-alena.org/Home/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Report-of-the-NAFTA-Advisory-Committee,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三、調解制度在我國的發(fā)展

      調解在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實踐,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6 年全國法院審理民商事一審案件情況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在結案的10763889 起案件中,通過調解結案的有2787475 件,調解結案率高達25.9%。⑤關于2016 年調解結案率,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統(tǒng)計公報,http://gongbao.court.gov.cn/ArticleList.html?serial_no=sftj,2018年12月3日訪問。如今,中國的調解體系大致由五個部分構成,包括人民調解、行政調解、法院調解、調解機構調解和仲裁機構調解。與國際爭議解決有關的調解機制,主要包括法院調解制度、調解機構調解制度、外國投資投訴協(xié)調處理機制以及國際投資協(xié)定中的有關調解規(guī)定。

      (一)法院調解制度

      調解是我國法院在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經常采用的解決方式之一。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關于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案件調解撤訴情況的調查報告》,《山東審判》2009年第25卷第4期,第49-51頁。2018年我國設立的國際商事法庭的主要功能也是為當事人提供訴訟、調解、仲裁有機銜接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蹲罡呷嗣穹ㄔ簢H商事法庭程序規(guī)則》(試行)專設一章規(guī)定了“審前調解”,允許國際商事法庭法官、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和國際商事調解機構進行調解。

      (二)調解機構調解制度

      1987 年,我國成立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這是以調解等ADR 方式,獨立、公正地幫助中外當事人解決民商事糾紛的專業(yè)機構。調解中心通過建立調解員名冊制度,選聘德才兼?zhèn)涞膶I(yè)人士,有效地化解商事糾紛,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了推動調解的進一步發(fā)展,從1992 年開始,貿促會在全國陸續(xù)建立各分會調解中心,如今已經形成以42 家調解中心為框架、300 余名調解員為骨干的龐大調解網絡。各調解中心使用統(tǒng)一的調解規(guī)則,在業(yè)務上受總會調解中心的指導。為適應調解的國際發(fā)展形勢和調解國際化的趨向,貿促會調解中心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調解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調解中心已經先后與英美德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相關機構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建立了合作關系。2004 年初,調解中心又與美國公共資源中心共同組建了中美聯(lián)合商事調解中心。

      從調解中心官網所公布的調解案例來看,調解中心在運用調解解決國際爭端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僅解決傳統(tǒng)的貿易和商事糾紛,還處理跨境網購糾紛等新型爭議。例如,2016 年9 月,南通市貿促會調解中心接到荷屬阿魯巴島某企業(yè)(以下稱“阿魯巴公司”)的投訴,稱其通過阿里巴巴平臺向南通一家生產活動板房的企業(yè)(以下稱“南通公司”)訂購了一套價值2.5萬美金的板房。但是收貨后發(fā)現(xiàn)存在較為嚴重的貨損和短裝,部分材料有使用過的痕跡,板房無法正常搭建,因此要求南通公司賠償其全部損失。南通市調解中心接案后第一時間聯(lián)系南通公司了解情況,基于阿魯巴公司與南通公司均有調解意愿,南通市貿促會調解中心正式啟動調解程序。調解員通過審查雙方材料提出了初步意見,并多次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在調解陷入僵局之際,調解員意識到雙方考慮的解決方案差距較大,主要是買方對補償數額的期待太高,因此及時宣布調解失敗。但買方在被調解員告知調解失敗后,冷靜下來認識到通過訴訟解決不僅耗時耗力耗錢,而且結果也不可知,終于調整心態(tài)重新請求調解員開啟對話通道,愿意接受賣方部分補償的方案。最終雙方達成一攬子解決方案。

      (三)外國投資投訴協(xié)調處理機制

      外國投資投訴協(xié)調處理機制在我國有較深的淵源,且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商務部于2006 年5 月17 日公布的《外商投資企業(yè)投訴工作暫行辦法》第11條第2 款規(guī)定了“同有關部門進行行政協(xié)調”,第12 條第2 款規(guī)定,“經協(xié)商、調解,投訴事項由當地投訴受理機構或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的,投訴處理終結”。2015 年1 月19 日商務部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在第八章包含了七條(第119 條至第125 條)有關外國投資投訴協(xié)調處理的規(guī)定。

      外國投資投訴協(xié)調處理機制在性質上類似于行政調解,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中由獨立第三方協(xié)助調解不同,但其為外國投資者和中國政府的對話提供了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外國投資者和我國政府之間投資糾紛的解決,降低了中國政府在國際上被訴的風險。2018 年12 月24 日公布的《外商投資法》(草案)中也納入了專門的外商投資企業(yè)投訴工作機制。這一制度也規(guī)定在最終通過的正式文本中。

      (四)國際法層面有關調解的實踐或規(guī)定

      我國一貫主張通過調解等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并積極支持聯(lián)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在調解解決國際爭端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①參見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臘翊凡在關于調解和解決爭端問題的安理會公開辯論會上的發(fā)言》,https://www.fmprc.gov.cn/ce/ceun/chn/zgylhg/jjalh/alhzh/t559013.htm,2019年5月1日訪問。有不少學者認為磋商與調解等爭端解決方式能更好維護我國維護國家主權等核心利益。②See Harriet Moynihan, China’s Evolving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Dispute Settlement, Chatham House, March 2017, https://www.chathamhouse.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research/2017-03-29-chinas-evolving-approach-international-dispute-settlement-moynihan-final.pdf,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

      除了重視調解在解決公法沖突中的作用,我國也支持通過調解解決國際投資爭議。從我國對外簽訂的投資協(xié)定可以看出,調解逐漸成為了和仲裁并列的爭端解決機制。我國目前所簽署的已經生效的投資協(xié)定中共有20 個涉及調解制度。這些BITs 都僅簡單地規(guī)定雙方可根據《華盛頓公約》、《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調解規(guī)則》下的調解制度進行調解,而無其他詳細規(guī)定。

      四、有關調解的最新發(fā)展

      對于晚近實踐的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在國際層面,還是在國內層面,調解被越來越多規(guī)定在規(guī)則設計和安排中。這樣的特征在各種類型的爭端解決方面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

      在解決國家間爭議方面,聯(lián)合國日益重視調解的作用。2018 年,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公開表示要將爭端預防作為聯(lián)合國的一項首要任務,為此聯(lián)合國需要重點關注調解、和平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調解方面,聯(lián)合國有著資深調解顧問待命小組等豐富的資源,他還建議聯(lián)合國在利用可調解的途徑和能力方面必須大膽和有創(chuàng)造力。③See UN, United Nations Must Be“Bold and Creative”in Using Mediation to Broker Peace, Secretary-General Tells Security Council, SC/13475, 29 August 2018, https://www.un.org/press/en/2018/sc13475.doc.htm,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也有一些組織正在醞釀針對國家間調解的規(guī)則設計。2017 年,一批學者和律師倡議設立亞太地區(qū)調解組織(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Media-tion Organization),以通過調解形式專門解決亞太國家間的爭議。①See Chang-fa Lo et al.,Draft Agree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Mediation Organization, 13 Asian Journal of WTO &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5-16 (2018).但由于該倡議屬于民間起草性質,并不能代表本地區(qū)內各個國家和經濟體的態(tài)度,其發(fā)展前景有限。不過,它至少從某個方面體現(xiàn)出調解在亞太地區(qū)爭端解決方面的受歡迎程度。

      雖然目前調解在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方面的實踐比較少,但也有學者指出:在當前WTO 爭端解決機制面臨改革的背景下,WTO 應當考慮如何使它的爭端解決機制能解決更多類型的爭議,并惠及更多的群體。為實現(xiàn)此目的,WTO 應考慮有關mediation和conciliation的規(guī)則設計。②See Robert Mcdougall, Making Trade Dispute Settlement More Accessible and Inclusiv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https://www.cigionline.org/articles/making-trade-dispute-settlement-more-accessible-and-inclusive,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在解決國際投資爭議方面,調解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紤]到調解的重要性,ICSID 在2016 年啟動的最新一輪規(guī)則修改中針對調解做了大幅的調整。一方面,ICSID 修訂了其現(xiàn)有的 conciliation 規(guī)則和附加 conciliation 規(guī)則,使 ICSID 的conciliation 程序更加具有靈活性,也加強了調解員的披露義務;另一方面,ICSID還設計了一套新的附加便利mediation 規(guī)則。它的制定響應了利益相關者對于ICSID 進行mediation 的需求,實際上也考慮到了目前不少新簽訂的雙邊和多邊條約中規(guī)定了mediation程序。

      國際律師協(xié)會(IBA)于2012 年公布了其起草的《國際律師協(xié)會投資爭端調解規(guī)則》(IBA Mediation Rules),該規(guī)則充分考慮了調解的靈活性,允許當事人根據實際需求適當改變相關規(guī)則、確保調解的成本和時間最小化,它也明確調解作為一種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與仲裁、訴訟并行不悖,在爭端和沖突的任何階段都可以適用。目前,IBA的調解規(guī)則已經在ICSID體制下的調解案件中有運用。

      2016 年,能源憲章大會通過了《投資調解指南》(Guide on Investment Mediation),鼓勵《能源憲章條約》的締約方在資源的基礎上使用調解作為投資爭議的解決方式,以促進爭議的友好解決,而且也鼓勵締約方依據可適用的法律和國內程序促進其與外國投資者所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的有效執(zhí)行。③See Energy Charter Secretariat, Adoption by Correspondence of the Guide on Investment Mediation, Brussels, https://energycharter.org/fileadmin/DocumentsMedia/CCDECS/2016/CCDEC201612.pdf,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為了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商會于2018 年專門設立了“一帶一路”倡議委員會,并公布了國際商會通過調解和仲裁解決“一帶一路”爭議指引。國際商會認為調解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耙粠б宦贰背h既涉及簡單的、一站式的便利化設施,也涉及大型的和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既涉及國家間的安排,也涉及國家與私人之間以及私人間的安排??紤]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多樣性,在爭端解決機制的選擇上既需要考慮爭議的性質,也要考慮爭議雙方的偏好。與西方國家傾向于選擇仲裁和訴訟等對抗性的爭端解決方式不同,亞洲國家更傾向于選擇調解等方式。盡管針對“一帶一路”下不同類型的爭議不存在一個“全能的”(one size fits all)的解決方式,但在多數情況下,調解是很有效的手段。亞洲不少國家的當事人更看重雙方建立在合同基礎上的總體關系,調解因其能更好地維護雙方之間的這種關系,所以較其他爭端解決方式更受歡迎。①See ICC Guidance Notes on Resolving Belt and Road Disputes Using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https://cdn.iccwbo.org/content/uploads/sites/3/2019/02/icc-guidance-notes-belt-an d-road-disputes-pdf.pdf,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

      在目前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第三工作組主持的有關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革中,調解也被賦予了重要的角色。比如2019年1月歐盟在向工作組提交的文件中指出要建立爭端預防機制,以推動投資爭議的友好解決,其中就包括conciliation 和mediation。歐盟認為有必要為調解機制的運用提供機制支持以更多實現(xiàn)其價值,并進一步主張建立conciliator和mediator名冊。②See European Commission, Submiss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to UNCITRAL Working Group III, 18 January 2019.

      調解在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方面也有著較大的突破,最為突出的體現(xiàn)便是UNCITRAL 于2018 年通過了《執(zhí)行國際和解協(xié)議公約》(以下稱《新加坡調解公約》)。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調解方式解決商業(yè)糾紛的多邊條約?!缎录悠抡{解公約》旨在促進調解在跨境交易爭議解決中獲得廣泛使用,并為跨國企業(yè)通過調解機制解決跨境商業(yè)糾紛提供執(zhí)行保障,推動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良性發(fā)展。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其首次推動了國際商事調解協(xié)議的執(zhí)行,推動這類協(xié)議往往無法獲得執(zhí)行這一難題的解決。2019 年8 月7 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簽約儀式上,包括中國、美國、印度、新加坡等國在內的46 個國家簽署了公約,已滿足公約有關三個以上成員國簽署后生效之要件。

      除了在國際法層面,調解在國內法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③See Tang Houzhi, Mediation is Developing Around the World, 2009, 17.如今,有80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制定了與調解有關的法律,也設有專門的調解服務機構。④See Tang Houzhi, Worldwide Use of Mediation, http://www.cityu.edu.hk/slw/adr_mo ot/doc/Worldwide_Use_of_Mediation_(by_Prof_Tang_Houzhi).pdf,visited on 9 October 2019.調解的效率性使其能夠避免當事方陷入冗長的訴訟或仲裁程序中。目前在不少國家,法院的案件積壓率越來越高。

      在歐洲和美國,調解也在被頻繁使用。在美國,調解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法院訴訟前的必經程序。比如美國聯(lián)邦法院第九巡回法庭任命了一批全職調解員來處理上訴案件,有絕大多數案件都通過調解推動當事人達成了和解。①See Sompong Sucharitkul, Mediation and Conciliation as Alternative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GCU Law Digital Commons, 2001-11, p.14, https://digitalcommons.law.ggu.edu/cgi/viewcontent.cgi?referer=https://vip.kuaimen.bid/&httpsredir=1&article=1557&context=pubs,vistied on 9 October 2019.2008 年5 月,歐盟頒布了《關于民商事調解若干問題的指令》,其目的在于便利當事人利用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鼓勵使用調解以及確保調解與司法程序之間的平衡關系,促成糾紛的妥善解決。

      五、結論

      每一種爭端解決機制,無論仲裁、訴訟抑或是調解,都有其適用范圍和各自特質。本文在此提出要注重對調解機制的發(fā)展,并不是宣揚調解優(yōu)于任何制度、其可以替代其他的爭端解決機制,而是倡導將調解作為爭端解決機制的一個部分發(fā)展起來。任何制度的優(yōu)勢都可能成為其弊端,因此在面對需要解決的爭端時,應該結合爭端本身的性質進行利弊衡量,選擇最適合的爭端解決機制。

      我國目前正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其帶來的緊迫課題是如何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紐帶聯(lián)系、推動沿線國家和平事業(yè)發(fā)展和投資爭端的最優(yōu)化解決。調解“以和為貴”的理念與絲綢之路所承載的和平共處、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一脈相承。發(fā)揮東方智慧的結晶——調解文化的優(yōu)勢,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同時又符合國際需要的爭端解決機制,提升我國在全球治理以及投資爭端解決體系中的國際話語權,可謂正當其時。

      附錄:

      表1 2010—2017年PCA解決爭端并適用調解機制的情況

      表2 ICSID通過調解解決爭端案件一覽表

      表3 中外BITs中關于調解的規(guī)定一覽表

      續(xù)表

      猜你喜歡
      調解員商事爭端
      化身“人民調解員”的立法人
      公民與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0:38
      歡迎登錄中國商事仲裁網
      仲裁研究(2019年3期)2019-07-24 07:38:54
      專職調解員有了自己的家
      人民調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6
      堅守團場的老調解員——記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國最受歡迎人民調解員孫光杰
      人民調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老百姓的“幫大哥”——追記“人民滿意調解員”高瑞奎
      人民調解(2019年2期)2019-03-15 09:30:30
      論國際民事訴訟中《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明示選擇適用
      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國際法探討
      有第三方干預的兩方爭端的博弈分析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與商事登記制度——登記的考察日本商事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22
      商事信托的新發(fā)展與法律應對
      商事法論集(2015年1期)2015-06-27 01:17:12
      健康| 平湖市| 平南县| 澎湖县| 石屏县| SHOW| 黎城县| 秦皇岛市| 洛川县| 堆龙德庆县| 湘阴县| 青海省| 左权县| 重庆市| 壶关县| 思茅市| 清流县| 思南县| 连江县| 芦溪县| 会泽县| 和政县| 宜良县| 平顶山市| 若尔盖县| 泗水县| 吴旗县| 上杭县| 辉县市| 车致| 同心县| 陇川县| 华宁县| 河曲县| 东安县| 隆子县| 寿阳县| 南汇区| 保康县| 长葛市|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