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伍 楊建波 陳翠萍 楊琪方
摘 要 采用田間裂區(qū)試驗,通過葉面噴施清水、氨基酸螯合硒肥(666.6 g·hm-2、1 333.3 g·hm-2、2 000.0 g·hm-2)以及相應含量的氨基酸研究硒肥施用對玉米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結果顯示,葉面噴施氨基酸螯合硒肥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玉米植株的氮營養(yǎng),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質含量以及籽粒、秸稈中的硒含量,但其對產量構成因素、品質的影響并不明顯??梢姡~面噴施是硒肥施用、富硒生產的一種有效方式,但肥效的發(fā)揮有賴于良好的水肥統(tǒng)籌以及適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時機。
關鍵詞 玉米;硒肥;產量;品質;富硒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13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谷類作物和飼料原料,同時也是世界上總產量最高的作物。玉米含有極其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等,被認為是一種長壽食物[1]。在廣西,玉米的收獲面積、消費量及總產量僅低于水稻[2],是廣西山地、石山及丘陵地區(qū)人口的口糧[3]。
硒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植物吸收是硒進入食物鏈的重要途徑[4]。富硒栽培的玉米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富硒玉米鮮穗可供人們食用,采收后的富硒玉米秸稈可作為青貯飼料,提高了蛋、奶、肉等的硒含量,因而開展對富硒玉米的研究對人體和畜禽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5]。植物的硒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土壤,其吸收量與土壤質地、土壤酸堿度、土壤硒含量及植物種類等相關因素有關[6-9]。施用硒肥也能提高玉米植株各個器官的硒含量[9-10],適宜的硒濃度對植物生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9,11]。葉面噴施硒肥可提升稻米的精米率、糊化度以及蛋白質、直鏈淀粉的含量,有效減少堊白度[12],而抽穗期施用可使玉米籽粒中的硒含量隨著施硒濃度的增加而顯著提高[10]。
通過葉面噴硒的方式對低硒地區(qū)補硒是一種方便、安全且經濟有效的新途徑[13],而螯合硒的葉面施用比純亞硒酸鈉更易被植物吸收及利用[12]。因此,本研究通過葉面噴施的方法,研究硒營養(yǎng)對鮮食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探索氨基酸螯合硒肥的較優(yōu)施用量及施用方法,為富硒玉米的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試驗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為珠糯808。
1.1.2 試驗場地
試驗于2017年10—12月在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zhèn)龍威村進行。供試土壤為砂質壤土,pH 6.32,含有機質1.910%,全氮0.083%,總磷0.122%,全鉀0.080%,水解氮285 mg·kg-1,有效磷440 mg·kg-1,速效鉀286 mg·kg-1,總硒0.250 mg·kg-1。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田間試驗采用裂區(qū)試驗設計,3次重復。設置7個處理,分別是清水對照組(Ck)、氨基酸用量166.7 g·hm-2(T11)、氨基酸用量333.3 g·hm-2(T12)、氨基酸用量500.0 g·hm-2(T13)、氨基酸螯合硒用量666.6 g·hm-2
(T21)、氨基酸螯合硒用量1 333.3 g·hm-2(T22)、氨基酸螯合硒用量2 000.0 g·hm-2(T23)。各處理均采取葉面噴霧方式進行處理,分別于抽雄前7天和干須后7天各噴施一次。
供試材料于2017年10月初播種并在12月底收獲。所用復合氨基酸純度為99.5%,由浙江中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所用氨基酸螯合硒,氨基酸含量25%,硒含量15%,購自浙江省臨海市涌泉化工肥料廠。
1.2.2 分析方法
在玉米采收前對各處理進行取樣測產,統(tǒng)計株數、地上部生物產量以及鮮穗重、穗長、禿尖長、籽粒數,隨后干燥并測定千粒質量和植株干重,然后粉碎備用。
籽粒中的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微量凱氏定氮法[14],淀粉含量測定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法[15],玉米中硒含量的測定采用原子熒光光譜法[16]。
1.2.3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據的整理作圖使用Excel 2010,方差分析使用SPSS 22.0,差異顯著性的多重比較采用Duncan法,顯著性水平為α=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硒肥施用對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如表1所示,葉面噴施螯合硒對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均有一定影響,但處理間差異并不顯著,且不同施肥量對不同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存在差異。葉面噴施硒肥后,T21、T22、T23的鮮穗重有所減小,其中T21、T22的千粒質量較清水對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T21的穗粒數、穗長和禿尖長均增加。
2.2 硒肥施用對玉米品質的影響
如表2所示,葉面噴施氨基酸或氨基酸螯合硒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質含量,其中施用氨基酸螯合硒的處理的增長幅度為核實數據,應為2.66%~6.07%,其中T21處理顯著高于T11處理。但與對照相比,葉面噴施氨基酸或氨基酸螯合硒肥均使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以施用氨基酸螯合硒的處理下降更多。而從玉米中硒含量來看,葉面噴施氨基酸或者氨基酸螯合硒都不同程度促進了玉米植株(籽粒、秸稈)的富硒作用,其中施用氨基酸螯合硒的處理能夠更大幅度地提高玉米硒含量,處理T21、T22和
T23的玉米籽粒中的硒含量分別達0.014 mg·kg-1、
0.011 mg·kg-1、和0.013? mg·kg-1,而玉米秸稈硒含量則分別達0.123 mg·kg-1、0.113 mg·kg-1和0.310 mg·kg-1。
3 討論與結論
作物對外源硒的吸收利用主要受施硒量以及作物種類的影響[6,9,11]。前人研究顯示螯合硒的葉面施用較純亞硒酸鈉更易吸收,可更有效增加水稻產量,提高糙米硒含量和稻米品質[12]。本試驗結果顯示,葉面噴施氨基酸螯合硒肥對玉米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未見顯著影響,但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稈中的硒含量,且不同施肥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噴施硒肥對玉米穗部性狀的影響并不明顯,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17]一致。
對不同試驗處理的玉米品質的實驗分析結果顯示,施硒對蛋白質、淀粉均有一定作用。氨基酸和氨基酸螯合硒處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蛋白含量并降低淀粉含量,在氨基酸螯合硒3種不同濃度的處理下蛋白相對于清水對照分別提高了0.73個百分點、0.32個百分點和0.46個百分點,但使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有所下降,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這一規(guī)律應該與氨基酸、氨基酸螯合硒提高玉米植株氮營養(yǎng)并延長玉米成熟期有關。另外,葉面噴施氨基酸螯合硒之后,玉米籽粒硒含量增幅為48.64%~60.14%,秸稈硒含量增幅為60.28%~85.48%。鑒于土壤中硒的吸收量,隨粘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7]而隨土壤酸度的降低而增加[8],通過葉面噴施這一簡單而有效的氨基酸螯合硒施用技術,適用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快速、定量地進行作物富硒生產。
施用氨基酸螯合硒能夠一定程度改善玉米植株的氮營養(yǎng),并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籽粒及秸稈的硒含量,可通過葉面噴施等方法進行富硒生產。但有必要與根部水肥營養(yǎng)有效配合,并且適當延長噴施氨基酸螯合硒的玉米的成熟期,以便獲得更佳的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 沂南.食材檔案 玉米[J].食品與健康,2010(3):30.
[2] 秦海生,朱偉進.我國玉米機收需求分析與發(fā)展對策[J].農機市場,2013(10):14-16.
[3] 佟屏亞.廣西——四季玉米之鄉(xiāng)[J].中國種業(yè),2013(7):
33-34.
[4] 薛澄澤,李嘉瑞,馮貴穎.食物鏈植物施硒的研究進展[J].西北農業(yè)學報,1996,5(3):87-90.
[5] 李圣男,岳士忠,喬玉輝,等.中國富硒玉米的生產與富硒效應[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0):6-10.
[6] 果秀敏,牛君仿,方正,等.植物中硒的形態(tài)及其生理作用[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26(s1):142-143.
[7] Johnsson L. Selenium uptake by plants as a function of soil typ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pH[J]. Plant & Soil, 1991, 133(1): 57-64.
[8] Haygarth PM, Harrison AF, Jones KC. Plant Selenium from Soil and the Atmospher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5,24(4):768-771.
[9] 郝玉波,劉華琳,慈曉科,等.施硒對兩種類型玉米硒元素分配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
23(2):411-418.
[10] 黃麗美,徐寧彤,曲琪環(huán).硒對玉米產量及籽粒營養(yǎng)品質、重金屬含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45(10):
59-61.
[11] 臺培東,李培軍.硒對植物的毒害作用[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2,21(6):496-498.
[12] 郭天宇.葉面噴施不同硒肥對水稻含硒量、產量及品質的影響[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6.
[13] 周勛波,王海英,謝甫綈.硒在農作物上應用研究進展概況[J].遼寧農業(yè)科學,2002(1):36-38.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GB 5009.5—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15] 于魯浩,馬耀宏,楊俊慧,等.玉米粉水解過程中還原糖的測定[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17):33-34.
[16] 祖立青.食品中硒元素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技術[J].糧食與油脂,2003(s1):10-12.
[17] 史振聲,王瑩,王志斌,等.甜玉米富硒栽培技術研究[J].玉米科學,2007,15(6):71-7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