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 王茜
【摘要】目的 探究心內科開展協(xié)同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協(xié)同護理)。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ESCA、ADL評分均有明顯提高,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提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協(xié)同護理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協(xié)同護理方案;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program in cardiology department.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llaborative nursing) according to nursing methods.Results ESCA and AD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Cooperative nursing program in cardiolog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ability of self-car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ardiology Nursing; Cooperative Nursing Scheme; Application Effect
心內科是醫(yī)院診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嚴重,且老年患者居多,這也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為探究心內科護理中開展協(xié)同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2~75歲,均值(57.4±5.7)歲。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1~74歲,均值(56.9±5.8)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符合對比需要。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心內科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干預,給予觀察組患者協(xié)調護理模式進行干預:(1)護患之間協(xié)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重分類了解患者的內心狀況與疾病特點,采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接待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幫助患者消除自身的陌生感與緊張感;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先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緒之后,在對其進行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2)醫(yī)護之間協(xié)同護理: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一對一口述、發(fā)放宣傳手冊、開展集體講座等方式,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特點與注意事項,以此來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②基礎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系統(tǒng)進行環(huán)境護理工作,注重保持好病房中的干凈整潔,定時打掃病房衛(wèi)生;同時還需要控制好病房的溫度與濕度,促使患者能夠處于一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中;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可以與醫(yī)師或營養(yǎng)師,共同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狀況與個人喜好來進行;讓患者多食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少食生冷、刺激性強的食物。
1.3 評價標準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2]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分:總分為172分,分為四個方面,即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以及自我概念,一共四十三個條目,分數(shù)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則越差。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3]進行評估,總分為56分,共14個指標,分數(shù)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則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試驗借助了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上述數(shù)據(jù)統(tǒng)一由(x±s)的方式呈現(xiàn),采用t檢驗,當最終結果顯示P<0.05時代表該項數(shù)據(jù)對比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 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ESCA、ADL評分均有明顯提高,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提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對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ESCA、ADL評分比較(x±s)
組別 ESCA評分 ADL評分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對照組(n=30) 88.1±12.1 104.3±12.8 32.8±8.3 38.9±4.8
觀察組(n=30) 87.8±12.3 123.5±12.8 32.5±7.7 46.1±6.7
3 討 論
心內科患者疾病一般比較危重,因此在心內科的護理工作中需要開展科學、核心的護理方案,讓護理方案變得更加的人性化與規(guī)范化,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F(xiàn)階段協(xié)同護理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中,其主要是以護理工作為基礎,通過醫(yī)護、護患、護理與患者家屬之間的協(xié)同護理,以此來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通過護患協(xié)同護理,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改善護患關系,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4];通過健康宣教,能夠促使醫(yī)師與護士共同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內容與注意事項;通過環(huán)境護理,能夠促使護士與患者家屬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維護,確?;颊吣軌蛱幱谝粋€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中;而通過飲食護理,則能夠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改善患者的體質,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5]。
綜上所述,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協(xié)同護理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麗佳,曾秋月.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8(10):122-125.
[2] 葉紅平.家屬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15(10):155-157.
[3] 田瑞杰,李 星,袁 媛.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血液凈化,2018,23(7):82-83.
[4] 張 莉,余衛(wèi)衛(wèi),夏美霞.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現(xiàn)代醫(yī)學,2017,19(11):1676-1678.
[5] 肖 群,劉 睿,郎紅娟.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24(1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