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
道心堅定才能在各種誘惑前守住自己的本心
子日:“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p>
“適”當往講,“道”當方向講,“立”當守講,“權”當變講。這句的意思就是:有可以共同向學的人,但未必能夠知道向學的方向;有知道共同向學方向的人,未必守得住道;有守得住道的人,未必知道隨機應變。這是孔子講的修道的次第,修道從治學開始,治學還要知道學的目的,學的目的是為了成道。知道成道了還要守住道,知守道還要知隨機應變。很多人都知道要學習,但目的各不相同,或為謀官,或為謀財,為榮華富貴,但只有為求人生大道的學才是真正的學。即使明白求道,但在求道的路上,時時會遇到各種誘惑,只有道心堅定才能在各種誘惑前守住自己的本心。光守得住還不行,最后還要懂得根據(jù)具體事物的情況來作相應的調整。不知求人生大道的學是世俗功利的學,知求道的學,不能長期堅持固守是半途而廢。只知守而不能隨機應變是迂腐,只知隨機應變不知守是圓滑。故而真正成道的人既有自己的理想和道德操守,還應當活生生地立在天地社會之間,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與時俱進。
所以,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但是不一定都知道學習了該往哪里去。都知道該往哪里去了,還不知道該往哪里止。都知道止了,還不一定知道在哪里變通。只知道立不知道權的人就是迂腐,只知道變而不知道立的人就是圓滑。知道立又知道權的人就是圓融。一字之差,圓滑、圓融,那是不一樣的。
遠近皆在心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弊釉唬骸拔粗家病7蚝芜h之有?”
開頭幾句話很有趣味,這是出自哪里呢?這是出自逸詩,孔子刪《詩》的時候,把上古的三千首詩刪成了三百零五首,那么其他的詩呢?其他的詩就散失了,這四句詩就出自那些散失的詩。“唐棣之華”,“華”就是花,“唐棣”是郁李,一種植物,相傳這種植物的花是兩個頭并在一起長的?!捌浞炊?,“偏”通翩翩起舞的“翩”,“反”表示翻,翻動,唐棣的并蒂花,風一吹那兩個頭就翩翩地動了,花就翩翩地起舞?!柏M不爾思”,“爾”指你,表示難道不思念你嗎?“室是遠而”,“室”當實實在在的“實”字講,哪里是我不思念你啊,實在是因為我們隔得太遠了,思念不到啊。
這四句詩用了興的修辭手法。所謂興就是先言彼物,再由彼物引出相關的此物。這四句詩,前兩句是興,后兩句才是正題,由花的飄搖來引起人的思念??鬃硬毁澩@句話,他說,哪里是因為遠啊,是你不思念,你思念的話,再遠都不遠。你不思念,住得再近都是遠。所以近和遠在心,真正的思念不管時間、空間如何變幻都不成問題。坐在這里我也可以天天思念在江南的故人,我只要思念,空間不是距離。
我讀到《論語》這本書就想到孔子了,我太思念孔子了,孔子就好像在我面前一樣,時間不是距離。我的去世的親人,已經(jīng)多少年了,我天天思念他,他就像在我面前。所以近和遠在哪里,在你的心。你心中思念就在咫尺,你心中不思念就在天涯。你們兩個人雖然坐在一起,但互不思念,像陌生人,形同陌路,而你和你以前的同學盡管隔得很遠,幾千里路,可是心相通,夜里都要夢到他,就是這個道理。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他翻譯的印度史詩里有一句:“樹的影子再長,也離不了它的根;你,不管走出多遠,也走不出我的心。”
孔子這句話的深意是什么呢?對于道的求索,哪里是因為距離很遠,達不到,關鍵是你的心思不思念,是你的心想不想學。你心想學,再遠也不遠;你心不想學,再近都遠。所謂“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九篇是很重要的,這一篇是圍繞著修道的問題來講的?!白游酚诳铩闭宫F(xiàn)孔子對道的自信、中國文化的自信。“顏淵喟然嘆曰”是顏回對孔子得道的精神狀態(tài)的描述。“子在川上曰”是講道體?!爸卟换螅收卟粦n,勇者不懼”是講得道的必備條件?!叭娍梢詩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講得道者的堅定?!翱膳c共學”是講修道次第??鬃又溃M在此篇,大家不可不深玩味。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