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比利·休斯在巴黎和會上為了獲得新幾內(nèi)亞的統(tǒng)治權,不惜與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爭吵”,使澳大利亞控制新幾內(nèi)亞等前德國殖民地,樹立反對日本在種族平等問題上的立場,表達要求德國賠款和賠償?shù)男枰?,最終前兩個目標實現(xiàn)了,最后一個卻失敗了。
【關鍵詞】 巴黎和會 休斯 美國 日本
比利·休斯于1915年10月27日至1923年2月9日擔任澳大利亞總理。巴黎和會召開時,休斯作為英帝國代表團或是單獨自治領身份的領導人參加會議,他積極活動,為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時也有三個關鍵問題影響休斯在巴黎的行動:推動澳大利亞控制新幾內(nèi)亞等前德國殖民地;反對日本在種族平等問題上的立場;支持賠款和賠償?shù)男枰?/p>
1.控制新幾內(nèi)亞
一戰(zhàn)時,日本勢力范圍的南擴讓澳大利亞感到害怕。澳大利亞在巴黎和會上奮力爭取新幾內(nèi)亞就是為了能阻擋日本。同時北方領地地廣人稀,防衛(wèi)困難,新幾內(nèi)亞作為澳日緩沖地帶,是澳日之間的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巴黎和會于1月18日開始。關于德國殖民地的討論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槿绾螌Ω锻栠d,威爾遜決定要求將被征服的領土置于國際聯(lián)盟的監(jiān)督之下。1月23日,澳大利亞總理首次向十國委員會提出他的觀點:吞并新幾內(nèi)亞等德屬殖民地。休斯在1月30日的十國委員會上回顧了澳大利亞的案例,他認為沒有理由支持威爾遜總統(tǒng),這超出了合理維護澳大利亞利益的范圍,所以休斯拒絕同意這項提議,休斯有責任通過一切手段獲得澳大利亞接受的殖民地計劃。休斯夢想在殖民地實行門羅主義,旨在通過獲得國際社會對澳大利亞地區(qū)需求的認可來保證澳大利亞的安全。他確信帝國與美國達成諒解的意圖與這個目標相反。
在這種情況下,各方意見妥協(xié)折中,將領土管轄權分為三種類型——A、B和C類授權,這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這一修改實際上是安撫美國總統(tǒng)的一種手段,同時也給澳大利亞對新幾內(nèi)亞和其他前德國島嶼的實際主權。休斯一直拒絕讓步,直到他收到墨爾本內(nèi)閣同僚的電報才接受該提議,澳大利亞最終獲得了新幾內(nèi)亞等地的委任統(tǒng)治,威爾遜方面傾向于接受對授權計劃的修改。
休斯試圖捍衛(wèi)他所認為的澳大利亞的利益。他不僅挫敗了威爾遜,還差點疏遠勞埃德·喬治。作為妥協(xié),德屬新幾內(nèi)亞被授權予澳大利亞。雖然最終澳大利亞并沒有吞并新幾內(nèi)亞,但是實際上已經(jīng)獲得了領導權,也是一種成功。
2.種族平等條款
巴黎和會期間,日本代表團提出種族平等提案,試圖載入《國際聯(lián)盟公約》中,并意圖平等參與到國際事務中,這嚴重挑戰(zhàn)著澳大利亞一直堅持的白澳政策。
休斯在巴黎和平會議上將對白澳政策的辯護與日本的種族平等條款和德國新幾內(nèi)亞的地位問題相結(jié)合作為對日本試圖插入種族平等條款的回應。5月5日,休斯辯稱如果簽署了和平協(xié)議,人們將會嚴重擔心澳大利亞的領土完整和白澳政策都處于嚴重危險中。另外,巴黎和會召開之時也正是澳大利亞面臨大選的日子,由于為了爭取到更多的選民支持,休斯絕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能給白澳政策帶來損害的行為。所以,休斯堅決抵制日本代表的提案。同時,休斯反對日本提案也得到了英國的支持。走投無路的日本代表轉(zhuǎn)而向美國發(fā)起求助。但是由于美國本身就爆發(fā)過歧視日本移民的問題事件,所以如果此時美國支持日本的提案的話,美國國內(nèi)反日力量肯定也不會同意。
事實上休斯堅持反對日本提案,這足以使美國將責任推卸給英國。在4月11日國聯(lián)事務委員會上,日本的提案雖然獲得幾個國家贊成,但是英國表示了反對意見,威爾遜則宣布由于無法一致通過而否決了日本的提案。
3.賠償和賠款問題
前兩個問題取得成功是因為獲得英國的支持,在賠償問題上,休斯與英國的觀點不一致,休斯失敗了。
早在1916年,休斯宣布德國必須為戰(zhàn)爭買單時,就表明了他的立場。他認為德國應該賠償澳大利亞的戰(zhàn)爭成本和損失,認為賠償是懲罰德國戰(zhàn)爭的一個基本要素。
休斯認為,對平民的損害意味著戰(zhàn)爭的實際成本。如果一個澳大利亞的小牧羊人,因為戰(zhàn)爭條件不得不抵押他的房子,并最終失去它,他已經(jīng)被德國的侵略剝奪了他的財產(chǎn),并有權獲得賠償,獲得與比利時和法國北部一起被剝奪的補償。對休斯來說,他堅持認為德國發(fā)動了這場戰(zhàn)爭,應該為此付出代價。他向戰(zhàn)爭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報告,要求一筆天文數(shù)字的賠償,暫定的數(shù)字是240億英鎊,德國將每年支付12億英鎊的利息。丘吉爾問休斯是否調(diào)查過支付這樣一筆錢對德國工人階級家庭的影響。休斯回答說,如果德國不付錢,他更關心的是對英國和澳大利亞工人階級家庭的影響。
最終,關于賠償所提交的數(shù)額沒有達到休斯要求支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斯圖亞特·麥金泰爾著,潘興明譯.澳大利亞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2] Peter M.Sales.'A Little German Colony Here Or There!'The U.S.Australia Clash at the Paris Conference of 1919,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Vol. 8, No. 1 ,Jul.,1989.
[3] Dorsey D.Jones,The Foreign Policy of William Morris Hughes of Australia,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Vol.2,No.2,F(xiàn)eb.,1943.
[4] W.m.Roger Louis.Australia and the German Colonies in the Pacific,1914-1919.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Vol. 38, No. 4,1966.
[5] C. H. Currey.The Australian Mandate Over New Guinea,Pacific Affairs,Dec., 1926.
作者簡介:王甜甜(1995-),女,漢族,山東省濰坊市,研究生在讀,聊城大學,近現(xiàn)代國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