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微重力資源勘查方法及應用前景

      2020-07-26 05:39:56王慶國李英武于淑莉龐雨桐
      物探與化探 2020年4期
      關鍵詞:布格重力場磁鐵礦

      王慶國,李英武,于淑莉,龐雨桐

      (陜西地礦物化探隊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43)

      0 引言

      微重力勘查是基于常規(guī)重力勘查技術,以資源勘查、工程勘察和考古為目的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勘查方法技術,其主要特點是探測對象小、測量范圍小,而且測量精度高(微伽級)。20世紀70年代微重力測量由美國率先提出,在歐美興起,并得到廣泛應用。美國用微重力測量探測到大量地層圈閉油田,歐洲一些國家則在地基勘察、考古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前蘇聯(lián)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在油氣田勘測方面獲得成功。1980年后我國在科研、地震、石油等部門引進高精度重力儀,微重力測量得以起步,并在地球動力學研究、地基勘測、資源探查、古墓探測等方面進行了實驗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和經(jīng)驗[1]。

      近年來微重力勘查逐步向地下空間發(fā)展,如坑道微重力及鉆孔微重力測量逐步興起,配套技術手段正在逐步發(fā)展提高;海洋微重力儀器設備取得重大突破,配套技術手段也日趨成熟。微重力勘查空間域的技術進步和發(fā)展,為今后微重力勘查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文中通過對兩個金屬礦區(qū)和一個石油鉆采區(qū)的勘查實例進行異常分離、構造劃分及三維反演,闡述了微重力資源勘查的方法技術及成果表達,并對微重力勘查應用范圍及前景進行了分析論述。

      1 微重力勘查方法特點

      微重力勘查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勘查、研究空間域和時間域重力場的微小變化。

      通過地面或地下微重力系列測量點間重力場微小變化,獲得重力場空間域數(shù)據(jù)。解釋推斷空間物質賦存空間,如地層及巖性結構劃分、斷裂構造識別、自然及人工構造物(溶洞、空洞、采空區(qū)、塌陷區(qū)、回填區(qū)、地鐵隧道、防空洞等)圈定、自然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鉀鹽、地下水、地熱、干熱巖、金屬礦產等)賦存位置劃分預測、地質災害體圈定等。通過地面或地下若干觀測站重力場隨時間微小變化的連續(xù)或斷續(xù)重復測量,獲取重力場時間域數(shù)據(jù),研究重力場隨時間的變化特征。微重力可解決地震帶監(jiān)測及中長期預報;地質體、斷裂及裂隙、地質災害體、自然及人工構造物等時間域穩(wěn)定性分析評述;觀測自然資源開采過程重力場時間域變化特征,研究資源量的逐步減少量估算,資源開采對地形及環(huán)境的變化及影響等地質問題。

      微重力測量與傳統(tǒng)重力測量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3]:

      1)重力測量精度及布格重力異常總精度大大提高。傳統(tǒng)重力測量(如區(qū)域重力調查)布格重力異??偩韧ǔ?500~1 000)×10-8m·s-2,微重力測量布格重力異??偩韧ǔ?30~60)×10-8m·s-2,微重力異常的分辨率得到了極大提高,可以解決傳統(tǒng)重力勘探不能解決的地質問題。

      2)測量方法和途徑有很大改變。傳統(tǒng)重力測量測點稀疏,微重力測量測點密集[12-14],而且除了在地表進行外,還可以深入豎井和多層坑道,可進入地質體或人工構造物內部進行觀測,獲得豐富的三維觀測數(shù)據(jù),為克服或改善多解性提供了條件。

      微重力勘查技術不等同高精度重力測量技術,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1]:

      1)應用領域和目的不同。微重力多用于資源開發(fā)、工程勘察、小構造探測等方面;高精度重力測量多用于重力基準的建立、重力場動態(tài)變化的監(jiān)測等。

      2)觀測及研究區(qū)域的差異。微重力測量的作業(yè)區(qū)域較小,測區(qū)重力場變化不大,但高精度重力測量可能涉及較大區(qū)域,測區(qū)重力場變化可達幾十至數(shù)百毫伽。

      3)處理方法和解釋方法側重不同。高精度重力測量強調系統(tǒng)和時間基準的統(tǒng)一;微重力測量則強調突出各地質體重力效應的分離及正反演計算。

      微重力勘查的技術指標為:

      1)微重力常用的高精度重力儀:加拿大CG-5(CG-6)自動重力儀,美國Burris重力儀。

      2)微重力儀器的分辨率及精度:分辨率為(0.1~1.0)×10-8m·s-2,觀測精度為(5~30)×10-8m·s-2。

      3)微重力觀測精度:(±10~±30)×10-8m·s-2(根據(jù)實際需求設定)。

      4)布格重力異??偩龋?±30~±60)×10-8m·s-2(根據(jù)實際需求設定)。

      5)微重力勘查(檢測)比例尺選?。?∶1 000~1∶5 000。

      6)地形測量精度:點位中誤差: ±5~±10 mm。

      7)高程中誤差: ±3~±5 mm 。

      8)微重力測量各項改正:理論固體潮改正,零點位移改正,基點改正。

      9)隨時間變化量改正:需試驗并逐步完善。

      10)微重力異常各項改正:正常場改正、高度改正、地形改正、中間層改正。

      11)微重力地形改正范圍:0~2 000 m(根據(jù)地形條件和實際需要設定)。

      2 微重力勘查應用及實例分析

      2.1 徐州市利國鎮(zhèn)魚塘區(qū)隱伏磁鐵礦勘查實例

      厲廣軍曾在2006年指出[8],徐州市利國鎮(zhèn)魚塘區(qū)隱伏磁鐵礦區(qū)存在有以磁異常為主的綜合物探異常。磁異常輔之以重力、低阻異常是尋找鐵礦的有利依據(jù)。區(qū)內物探測量表明:① 磁性,塊狀磁鐵礦磁性最強,平均磁化強度可達166.429 A·m-1,矽卡巖類(特別是含鐵矽卡巖)平均磁化強度可達5.488 A·m-1,閃長斑巖平均磁化強度可達0.471 A·m-1,花崗斑巖、花崗閃長斑巖與沉積巖基本無磁性;② 密度,磁鐵礦、赤鐵礦含鐵矽卡巖,矽卡巖平均密度在3.0 g·cm-3以上,奧陶系地層平均密度為2.7 g·cm-3左右,巖漿密度較低,花崗閃長斑巖密度2.29 g·cm-3左右。

      利國磁鐵礦區(qū)位于華北地臺豫淮臺褶帶北緣,屬于EW向坳陷與徐州復背斜的交匯部位。斷層較發(fā)育,主要為NE向,沿EW向斷裂,燕山期中酸性巖侵入與奧陶系碳酸鹽巖接觸,為接觸交代型鐵(銅、金)礦形成提供了地質條件,奧陶系碳酸鹽巖頂部為成礦的有利層位[7]。區(qū)內第四系分布較廣,厚度一般為20 ~30 m。

      收集前人1∶1萬地質礦產資料及航磁異常,繪制出工作區(qū)(研究區(qū))及周邊簡明地質圖(圖1)。研究區(qū)及周邊主要研究地層為肖縣組(O1x) 及閣莊組(O2g),巖性以中厚層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為主,通常密度值小于2.7 g·cm-3,呈無磁或微弱磁性;二疊系砂巖及頁巖密度值約2.7 g·cm-3,呈無磁或微弱磁性,研究區(qū)大多風化剝蝕(殘留很少)。研究區(qū)及周邊的主要侵入巖主要有:閃長玢巖(δμ)、花崗閃長斑巖(γδπ) 及花崗斑巖(γπ),通常密度2.55~2.66 g·cm-3,磁性呈弱磁—中強磁性變化(與磁性礦物含量相關)。研究區(qū)及周邊共有航磁異常12個,研究區(qū)外有8個航磁異常,已開采過磁鐵礦十余個(留下礦坑多個);研究區(qū)內包含了M1~M4等4個幅值200~600 nT的航磁異常,推測與隱伏磁鐵礦體關系密切。

      研究區(qū)位于萬畝魚塘,受到大片水域干擾,工作條件十分有限。直流電法及電磁法勘探效果較差,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采集密度以及內插數(shù)據(jù)的客觀準確,優(yōu)選微重力和磁力聯(lián)合勘探,采用了微重力測量的布點方式及數(shù)據(jù)處理手段,得到的解釋推斷結果能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實鐵礦異常,發(fā)現(xiàn)和研究隱伏構造、隱伏巖脈與磁鐵礦的成因聯(lián)系,圈定隱伏磁鐵礦的空間展布,為鉆探工程提供物探依據(jù)。根據(jù)研究區(qū)周邊5個鉆孔資料及磁鐵礦開采調研,該區(qū)磁鐵礦埋藏深度通常20~250 m,礦層多呈水平層狀,形態(tài)復雜,單個礦體面積通常104~105 m2,礦層厚度通常10~40 m(厚度變化較大),儲量30~300萬t不等。

      根據(jù)物性成果,該區(qū)域磁鐵礦體本身具有“重磁同源”的基本特征,且磁鐵礦體多呈水平層狀展布,利用重磁聯(lián)合反演的方法技術及先進軟件,將取得良好效果。重力和磁測剖面均位于魚塘分割壩梗上,采用非規(guī)則測網(wǎng),基本點距5~10 m,覆蓋了所有可工作區(qū)域。微重力觀測精度±15.8×10-8m·s-2,布格重力異??偩取?8.5×10-8m·s-2;磁測觀測精度±1.6 nT,磁測總精度±3.1 nT。

      測區(qū)內最高密度應為磁鐵礦,最低密度為第四系砂土。閃長玢巖、花崗斑巖、煌斑巖、矽卡巖等相對于二疊系的砂巖、頁巖為高密度,而相對于奧陶系灰?guī)r則為低密度(表1)。收集前人測定鉆孔巖芯(巖礦)標本成果(表2),沉積巖無磁性或微弱磁性,閃長玢巖具弱磁性。磁鐵礦具有高密度強磁性的特征,因此磁鐵礦上方具有重力高、磁力高的基本特征,據(jù)此可圈定隱伏磁鐵礦體。

      表1 徐州市利國鎮(zhèn)魚塘區(qū)巖礦石密度測定成果統(tǒng)計

      表2 徐州市利國鎮(zhèn)魚塘區(qū)巖礦石磁參數(shù)測定成果統(tǒng)計

      經(jīng)過各種校正得到的研究區(qū)布格重力異常如圖2所示,異常等值線走向以近EW向為主,局部出現(xiàn)近NE向和NW向,重力場變化區(qū)間為(611~615)×10-5m·s-2,變化平緩、最大變化幅度4×10-5m·s-2。局部重力異常發(fā)育,重力場扭曲變形特征明顯,中南部出現(xiàn)較大范圍局部重力高異常,揭示該區(qū)域出現(xiàn)較大規(guī)模的相對高密度巖體。

      圖2 研究區(qū)布格重力異常Fig.2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map

      磁場等值線走向以NW向和近EW向為主,變化區(qū)間為-520~680 nT,最大變化幅度1 200 nT,該區(qū)域主要為正磁異常組成(圖3)。

      圖3 研究區(qū)磁力異常Fig.3 Magnetic anomaly area map

      依據(jù)布格重力異常和磁力異常形態(tài)特征初步分析,該區(qū)隱伏磁鐵礦具有重磁同源基本特征。根據(jù)測區(qū)及周邊巖礦石密度資料,結合測區(qū)地質情況,測區(qū)局部重力高異常最主要成因是相對高密度的磁鐵礦(化)、閃長玢巖、花崗斑巖等;第四系松散沉積層為絕對低密度層,二疊系的砂巖、頁巖等相對低密度,因此局部重力低異常最主要成因是第四系松散沉積層和二疊系的砂巖、頁巖分布[5]。

      使用Geosoft軟件制作該區(qū)布格重力異常三維體元圖(圖4)和化極磁異常三維體元圖(圖5)。布格重力異常三維體元100 m×100 m×400 m,磁測化極異常三維體元50 m×50 m×200 m。

      圖5 化極磁異常三維體元圖Fig.5 3D voxel map of polarizing magnetic anomaly

      圖4 布格重力異常三維體元圖Fig.4 3D voxel map of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微重力及磁剩余異常均出現(xiàn)似環(huán)狀特征,局部重力高異常下限為0.14×10-5m·s-2(圖6中黑線表示);局部重力低的異常上限為-0.14×10-5m·s-2(圖6中藍線表示)。

      圖6 圈定礦體在剩余布格重力異常的顯示Fig.6 Delimitation of orebody in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map

      局部磁異常下限為100 nT(圖7中黑線表示)。KT1重磁綜合異常是本次勘查最重要的綜合異常,與重力剩余異常的關系密切(圖6);和磁測剩余異常的范圍和邊界基本吻合(圖7)。推測KT1綜合異常主要由磁鐵礦體+巖體引起。

      圖7 剩余化極磁異常及圈定的礦體分布Fig.7 Residualized pole anomaly and delineated ore body distribution map

      選擇KT1重磁綜合異常進行2.5D反演,列舉穿過KT1的1 pm及2 pm進行,反演首先應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RGIS 2014版軟件的重磁聯(lián)合反演模塊,采用重磁剩余異常進行聯(lián)合反演。反演密度參數(shù)選取相對密度,平均密度取2.65kg·m-3(視為0值),高于平均密度的單元取0.01~1.35kg·m-3,低于平均密度的單元取-0.85~-0.01kg·m-3,磁鐵礦體相對密度取值范圍0.9~1.35kg·m-3;反演磁性采用相對磁化強度,磁傾角取90°,磁化強度取值范圍為-50~180 A·m-1,磁鐵礦體相對磁化強度取100~180 A·m-1。為避免反演成果圖上表達冗雜,未標明單元的反演參數(shù),特此說明。

      1 pm投影長度1 485.29 m(圖8),主要穿過G1重力高;穿過M1和M2正磁異常;依次穿過F5、F4、F3、F1四條局部斷裂帶。反演解釋推斷M1正磁異常(G1重力高)基本異常成因為“花崗閃長巖、閃長玢巖+磁鐵礦化體”;M2正磁異常主要成因是砂、頁巖及薄層灰?guī)r中的局部磁鐵礦化、磁黃鐵礦化,有形成局部小磁鐵礦(化)體的可能,不足以形成較大磁鐵礦(化)體。

      圖8 1 pm 2.5D重磁聯(lián)合反演Fig.8 1 pm 2.5D inversion of a profile

      1 pm下部磁鐵礦(化)體也呈相對均勻水平狀分布,具有ES較薄、WN增厚的基本特征,推斷厚度小于30 m,埋深約80~120 m。有關礦層厚度、平均品位、伴生礦種等情況,有待工程驗證。

      2 pm投影長度1 060.42 m(圖9),主要穿過G1重力高;穿過M1正磁異常;依次穿過F5、F4、F3、F1等4條局部斷裂帶。反演解釋推斷M1正磁異常(G1重力高)基本異常成因為“閃長玢巖+磁鐵礦化體”。

      圖9 2 pm 2.5D重磁聯(lián)合反演Fig.9 2 pm 2.5D inversion of three profiles

      2 pm下部磁鐵礦(化)體分為兩部分:

      1)ES部磁鐵礦(化)體主要由G2重力高和M1正磁異常的ES分支形成,磁鐵礦(化)體呈現(xiàn)菱形分布,推斷埋深50~150 m,平均厚度超過20 m,初步認為該磁鐵礦化體相對貧化。

      2)WN部磁鐵礦(化)體主要由G1重力高和M1正磁異常的WN分支形成, 磁鐵礦(化)體呈近水平分布,推斷埋深70~110 m,平均厚度30 m,為相對富的磁鐵礦(化)體。

      2.2 克拉瑪依稠油鉆采區(qū)

      微重力測量用于油氣勘查的物理原理是含油氣藏地層的密度可比正常地層下降0.05~0.40 g·cm-3,因而能在地表產生(30~600)×10-8m·s-2的重力低異常。無疑通過測量這種重力低異常能在很大概率上尋找到油氣藏。特別是當油氣層越厚、孔隙度越大、面積越大,也即工業(yè)價值越高,則重力低異常越強。通常油氣儲層上方地表存在微弱重力低異常標志。這種異常有兩大特點:一是非常微弱,多數(shù)中小型油氣藏異常通常只有十幾至幾百微伽;二是屬虧空性低異常,故通常被稱為“微重力低異常”或“微重力虧空”,屬常規(guī)重力勘探技術難以測取的微弱信息[2]。

      油氣田可分兩大類:構造圈閉和地層圈閉。前者規(guī)模大,相應的重力異常也大;后者規(guī)模小,相應的重力異常通常只有數(shù)十微伽。傳統(tǒng)的重力勘探一般只參與普查,而且是作為綜合勘探的方法之一和其他地球物理方法共同應用。微重力勘查可找到油田富集有利區(qū)段,發(fā)現(xiàn)微小構造(如微小斷裂、微隆起、微凹陷)和其他相關地質問題(如油氣儲層厚薄、油氣流向、開采資源量及剩余資源量估算),為油氣田開采工程和環(huán)境評價治理提供詳實的物探依據(jù)。

      圖10 研究區(qū)簡明地質圖Fig.10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微重力測量主要解決以下幾點問題:

      1)解決該區(qū)域的微斷裂和微構造,重點是解決測區(qū)內的微隆起以及微凹陷的空間展布情況;

      2)稠油開采會造成重力場的逐年微小變化,通過時移微重力多次測量,可達到計算開采量、預測剩余資源量的目的;

      3)稠油開采過程中加注高溫蒸汽,在儲層上部地層中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中含有大量烴類,汽腔烴類的運移及泄露,存在著燃爆及塌陷風險。微重力測量可提供蒸汽腔的賦存空間信息,為后續(xù)的工程治理提供物探依據(jù)。

      微重力采用規(guī)則布網(wǎng),網(wǎng)度10 m×10 m~40 m×40 m。實達平面位置精度±0.039 m;高程精度±0.021 m。實達重力觀測精度:±18×10-8m·s-2;布格重力異??偩取?9.42×10-8m·s-2。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良好,為處理及解釋推斷提供了基礎條件。

      主要巖性為砂礫巖、石英砂巖、砂巖、泥質砂巖等,密度特征見表3。

      表3 密度匯總成果

      研究區(qū)的微重力布格重力異常(圖11),不僅展示了稠油鉆采區(qū)重力場微變化,而且蘊含著豐富的解釋推斷信息。經(jīng)數(shù)據(jù)處理試驗求得測區(qū)的區(qū)域場[5-6],重力場變化區(qū)間為(-98.77~-96.68)×10-5m·s-2,揭示該區(qū)地質構造較為復雜的特征,結合該區(qū)石油鉆探開采情況,將該區(qū)劃分為WN隆起帶、WS凹陷區(qū)、EN凹陷區(qū)、凹中隆起帶等4個分區(qū)。見圖12。

      圖12 布格重力區(qū)域場分區(qū)示意Fig.12 Sketch map of Bouguer's gravity area

      圖11 布格重力異常Fig.11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map

      1)WN隆起帶:位于測區(qū)WN角,約占該區(qū)面積的10%。重力場從ES—WN遞增,反映出自侏羅系底部的隆起和中上侏羅統(tǒng)地層抬升的基本趨勢特征。

      2)WS凹陷區(qū):位于測區(qū)WS部,約占該區(qū)面積的50%。重力場從東—西遞增,反映出自侏羅系底部斜坡西南傾和中上侏羅統(tǒng)地層西南傾的基本趨勢特征。

      3)EN凹陷區(qū):位于測區(qū)EN部,約占該區(qū)面積的20%。重力場從東—西遞增,反映出自侏羅系底部斜坡東傾和中侏羅統(tǒng)地層東傾的基本趨勢特征。

      4)凹中隆起帶:位于測區(qū)中部—ES部,約占該區(qū)面積的20%,呈帶狀展布。重力場總體處于相對高值帶,反映出自侏羅系底部相對隆起和中侏羅統(tǒng)地層鼻狀隆起構造的基本趨勢特征。

      研究區(qū)局部異常發(fā)育(圖13),局部重力高主要分布于西北隆起帶,東北凹陷區(qū)、凹中隆起帶;其局部重力低主要分布于東北凹陷區(qū)、北部及西南凹陷區(qū)。需特別指出,北部重力低異常對稠油聚集成藏較為有利,目前開采不足,值得進一步開采。大片重力低是稠油聚集有利區(qū),需密切關注。

      圖13 剩余布格重力異常示意Fig.13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idual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局部異常圖中包含了帶狀重力低異常信息,推測帶狀重力低與地層中的蒸汽腔空間分布相關,今后再加強蒸汽腔的異常識別及圈定研究。

      通過水平總梯度及水平方向一階導數(shù),識別和劃分出F1~F6等6條斷裂,水平總梯度與劃分斷裂展示出斷裂分布(圖14)。其中F1和F2等2條為較大斷裂;F3~F6等4條為小斷裂,其中F5和F6為控制局部鼻狀構造斷裂。F2斷裂以北區(qū)域基底抬升及中上侏羅統(tǒng)抬升,對稠油聚集極為不利。而F5與F6斷裂帶之間區(qū)域屬于中上侏羅統(tǒng)鼻狀隆起構造區(qū),亦不利于運移困難的稠油聚集,但F5與F6斷裂帶內或鄰近地區(qū),則對稠油聚集極為有利。

      圖14 斷裂構造劃分示意Fig.14 Division of fault structre

      在該區(qū)域每100 m提取一條剖面,共提取11條剖面,使用ModelVision軟件對該區(qū)域進行2.5D和三維反演(圖15~圖17),剖面1和剖面7位置見圖13。由于研究區(qū)石油開采井約180孔,收集到部分井位的鉆探編錄資料,作為2.5D及三維反演的約束條件。預設旁側距離100 m,以剖面為中心,兩邊各外推50 m作為控制范圍,獲得各剖面反演和最終的三維反演地質—地球物理模型。

      圖17 三維立體圖Fig.17 Graphic model

      圖15 1剖面2.5D反演Fig.15 2.5D inversion of a profile

      通過11條剖面的2.5D反演,較準確地推測出了剖面所經(jīng)過區(qū)域的第四系覆蓋、白堊、侏羅、儲油層、三疊等地層的埋深、厚度以及空間展布情況。

      由11條剖面的2.5D反演成果,合成了三維地質—地球物理模型,相對準確和客觀地反映了整個測區(qū)的沉積層以及儲油層的整體形態(tài)、起伏變化等空間展布特征。根據(jù)收集石油鉆探資料,該區(qū)2017年前已知采油鉆孔分布情況與微重力測量及解釋推斷成果較吻合,其中相對重力高異常區(qū)鉆孔稀、出油情況較差;相對重力低異常區(qū)鉆孔密集,出油情況良好;臨近斷裂帶鉆孔利于稠油聚集,在高溫高壓蒸汽驅動作用下高產油井較多。

      圖16 7剖面2.5D反演Fig.16 2.5D inversion of seven profiles

      圖18 油層頂面示意圖Fig.18 Top view of oil layer

      3 微重力勘查應用前景及注意事項

      3.1 微重力勘查應用前景

      1)資源勘查方面: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炭、鉀鹽、地熱、干熱巖、多種金屬礦等。

      2)地質構造方面:地震監(jiān)測、火山、斷裂及裂隙、巖體等等。

      3)工程勘察方面:鐵路、公路、核電站、水電站、大型廠礦、高層建筑、城市地下空間(地層結構、巖層的完整性、小斷裂、破碎帶、地下洞穴)。

      微重力勘查注重觀測和研究其中的一些微小變化及細節(jié)。

      3.2 微重力勘查注意事項

      1)天體對重力場的影響。目前重力勘探所有規(guī)范的“理論固體潮改正”只考慮了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場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星球的引力作用。實施微重力可考慮架設日變站,對其他星球影響進行必要改正。突破相關重力規(guī)范束縛。

      2)地球災難及災害對重力場的影響。地球災難事件發(fā)生時導致地球表面重力場發(fā)生嚴重畸變,甚至無法測量。只能事后補救。

      3)重力場矢量的影響。常規(guī)重力勘查并不進行矢量分解(由于水平分量太小)。但微重力勘查時,由于特殊要求需對垂向矢量和水平矢量分解研究。

      4)地形影響及地形改正。目前地形改正方法是以“實測地形+收集數(shù)字化地形”進行。地形改正密度選取通常根據(jù)地表物質密度的平均值確定;特殊情況下可以以試驗為基礎,選擇“變密度地改”的方法技術。

      4 結論與建議

      1)微重力勘查作為一種新興的方法技術手段,將在資源勘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如石油天然氣、煤田、鉀鹽、干熱巖、金屬礦等。

      2)對于解決小范圍的地質構造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工程勘察領域,如鐵路、公路、核電站、水電站、大型廠礦、高層建筑、城市三維空間等。

      3)在評價重要工程建筑穩(wěn)定性中發(fā)揮作用,如重點水電站大壩、高層建筑、城市地下空間穩(wěn)定性等方面。

      4)在危機礦山、深部找礦、地震監(jiān)測預報、地球實時監(jiān)測、地質災害等方面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布格重力場磁鐵礦
      HPLC法測定ALK抑制劑布格替尼的含量*
      廣州化工(2022年9期)2022-05-26 14:13:24
      額布格的烈酒
      駿馬(2020年5期)2020-10-21 03:50:09
      釩鈦磁鐵礦冶煉工藝比較分析
      山東冶金(2019年1期)2019-03-30 01:35:06
      基于空間分布的重力場持續(xù)適配能力評估方法
      衛(wèi)星測量重力場能力仿真分析
      釩鈦磁鐵礦球團氧化焙燒行為和固結特性
      丹麥第三屆尼爾斯·布格國際漫畫獎作品選登
      釩鈦磁鐵礦行業(yè)標準將制定
      某含銅磁鐵礦采礦方法改進
      金屬礦山(2013年7期)2013-03-11 16:54:09
      擾動重力場元無θ奇異性計算公式的推導
      周宁县| 长宁县| 贡嘎县| 镇远县| 林州市| 汾阳市| 育儿| 扬州市| 惠来县| 亚东县| 翼城县| 岳阳县| 剑川县| 环江| 偃师市| 吉首市| 登封市| 封丘县| 龙海市| 宜黄县| 隆林| 汝州市| 靖远县| 页游| 南开区| 斗六市| 巴楚县| 黄平县| 娱乐| 福海县| 陇川县| 理塘县| 和平县| 嘉兴市| 安平县| 玛多县| 平果县| 鹿泉市| 云龙县| 自治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