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順和李萬才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我只不過是給他們換了個名字。
王百順不愛說話,和別人不合群,給人很傲的感覺。但他的這種脾氣秉性不是一個傲字就可以解釋的,他這是孤獨,往往傲就是孤獨。
李萬才能說,不是一般的能說,一張嘴成天不閑著,但就是因為他能說,別人才厭煩他。一個能說的人找不到聽眾,這也是一種孤獨。
但王百順和李萬才卻對脾氣,他倆是一對好朋友,好得多個腦袋差個姓。他倆之所以能成為好朋友,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王百順愛聽李萬才說話,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能入他的心;李萬才呢,是因為王百順愛聽他說話,這樣他就有了一個忠實的聽眾。他倆各取所需,就像兩塊石頭一樣,正好有能嚴絲合縫的一面。這很難得,是個緣分。
史鐵生說:孤獨、欲望,和對死亡的恐懼是人生的三大困境。欲望和對死亡的恐懼好理解,只是這個孤獨不易被人理解,尤其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孤獨似乎就是矯情,很沒必要。這里我想說說中國人的孤獨。西方國家都有自己的信仰,可以對神傾訴。中國人就不行了,他們有很多東西想要表達出來,但是中國沒有神,他們只能說給人聽,或者只能讓別人說自己聽,也就是說中國人解決孤獨的辦法只能寄托在人與人的溝通上來。但是人卻是復雜的動物,人的復雜主要表現(xiàn)在自私上。人是最關心自己利益的一種動物。
王百順和李萬才的友誼終結(jié)在一塊膝蓋上。李萬才的膝蓋碎了,因為幫王百順干活兒碎的。膝蓋碎了,在他倆之間就出現(xiàn)了利益沖突,就出現(xiàn)了錢的問題。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沒什么能大過錢。他倆其實都覺得委屈,一到涉及到錢的問題就表現(xiàn)出了自私,不再為對方考慮,他倆覺得之前白好了。
他倆的關系掰了,王百順不再聽李萬才說話了,在別人眼里他還是傲的,也就是說他的孤獨又回來了。李萬才呢,他沒有了聽眾,也又回到了孤獨里。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經(jīng)不起考驗,尤其是利益的考驗。利益能把友誼粉碎,這很殘酷,也很現(xiàn)實。就如膝蓋一樣,碎了,就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即使換了一塊膝蓋,也不那么舒服。
所以說人的孤獨是不可以解決的,是人的一種天性。在利益的沖突下友誼不堪一擊,在利益的沖突下誰都無法破解孤獨。
責任編輯/董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