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蓉
若說我在學生時代還留下來什么習慣延續(xù)至今,有兩條,一是練字,一是去博物館看文物。前者是初中班主任看那時太小的我坐不住,用來定性。后者是高中班主任用來改變那時的我們容易脆弱、悲傷的風氣,意在提升眼界,打破茶杯格局,成年后它真成了我打撈自己情緒的一味妙藥。
歷史老師講木頭,講黃花梨、紫檀、鐵力木、楠木的地位。再講樹化石,樹木因突發(fā)的劇烈的地質變化被深埋地下,經過極為苛刻的地質條件形成億萬年前遺世孤品。講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如果身在其間,識別一塊石頭,將其成功做出一把手斧的概率有多大。還講他喜歡的歷史文物,其中一個是人面魚紋盆,底部有小圓孔。
后來我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見過人面魚紋盆實物。介紹說,那是新石器時代孩童甕棺的頂蓋——當時小孩夭折,父母把孩子的尸骨放到甕中,再把這盆扣到甕上埋葬在房屋附近。為了方便小孩的靈魂自由出入,先民專門在人面魚紋盆上開了小孔。
老師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們要做有感情的人,別做矯情的人,得有堅韌的心。
他還說,他的夢想,是能自己建一座博物館。這個夢想我沒想過,可那之后,我倒十分愛去各地的博物館。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自己去哪些展廳,要大致規(guī)劃每個展廳的時間,在某個展品面前逗留太久,就要承受錯過另一些展品的一面之緣。
搜集一件喜歡的展品信息,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探問追尋它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一個時間節(jié)點一個時間節(jié)點地將這些線頭撫平捋順,如果一小段時間不夠消化它,我就用一大段時間來收集整理,如果一個文檔將其歸納不清楚,我就插入圖片或者視頻。
想來,那時老師大約是要教導我們擴大眼界,提升格局,壓縮矯情,珍惜當下。他是十分苦口婆心的,但學生時期頂多跟風,自己并未十分走心。
年紀漸長后,某天在一家閉館維護的博物館廣場上吹著風,鑲嵌的各式玻璃上映出站立的我??粗苊苈槁榈牡褂跋?,突然想起老師說過自己建一座博物館的話。冥冥之間,我好像想到點什么。
人生何嘗不像是在建一座博物館?世事紛雜,人生多味,其中一味,是悲傷,當它漫起時,我能不擴大,不隱藏,更不羞愧,亦不攻擊地去勇敢接受嗎?其中一味,是歡樂,當它來臨時,我能不慌張,不夸大,更不虛榮,亦不卑微地去公正接受嗎?
還有一味,是平凡。日月壽長,人生苦短,多少件現(xiàn)在的文物珍品,在當時的時序,也不過是普通的一種。
在人生這個博物館里,任何藏品的所屬時間,是緊迫的編年史。時限或規(guī)模,得自己有數(shù),若要癡纏執(zhí)著于某一件藏品上,就得讓其變?yōu)檎淦?,不盲目跟風擴張。若執(zhí)著于人生展廳規(guī)模,就得琢磨如何將展品添新添彩,做成效應展覽。
甚至還要一直有顆堅韌的覺悟之心——太多藏品,打磨多年后示人,還算不得文物,僅是紀念。抑或算得上你的文物,可對其他人來說,也僅僅是紀念。(本文略有刪節(jié))
[怦然心動]
倘若可以建一座人生的博物館,是既需要“珍品”,又需要“規(guī)?!钡?,“珍品”是你的鎮(zhèn)館之寶,“規(guī)模”則是你不斷添新添彩的能力。在自己的博物館擁有“文物”之前,你需要不斷地品嘗“人生三味”:一味“悲傷”——哀而不傷;一味“歡樂”——樂而不淫;一味“平凡”——甘于寂寞。唯有如此,你的人生才能呈現(xiàn)不卑不亢和進退自如,也才有可能打磨出屬于自己的人生“珍品”和“規(guī)?!薄6恢必灤┯谏鲜觥叭松丁钡?,是一顆覺悟之心:如果你的人生經歷了多年的“打磨”,也無法獲得一件“文物”,那你也不必氣餒和絕望。畢竟“人生博物館”的每一件藏品,都是獨屬于自己的精彩紀念,值得時時觀賞,倍加珍惜。
【文題延伸】打磨人生;淬煉生命;最好的紀念品……(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