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人民大會堂率先對外開放。1980年,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將天安門城樓向群眾開放?不過,當時這個想法只是個建議而已。
1984年9月,一封署名“華興”的平信,受到中央多位領(lǐng)導人的重視。信中寫道:“我是1954年從上海來北京的。三十多年來,每次到天安門,仰望天安門城樓,我總夢想有一天能登上這‘祖國心臟的心臟。我向周圍的同志們說出我的愿望,有的人說我這是‘幻想‘白日做夢,但我深信,總有一天,夢想會成為現(xiàn)實……當然,要開放天安門城樓必須確保安全,但只要有現(xiàn)代化的設(shè)備和必要的措施,安全是能保障的。萬一有壞人想破壞,也并不可怕,可以教育人民?!?/p>
在信中,寫信人還提出了天安門的維修經(jīng)費可由愛國僑胞捐款贊助等具體意見,可謂周到細致。
在中央多位領(lǐng)導人圈閱后,最終,當時的中辦主任批示:“請北京市提出具體意見,報中央審批?!?/p>
此后,天安門城樓向公眾開放的腳步逐漸加快,特別是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更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推動作用。
1985年5月18日,作為天安門城樓開放配套設(shè)施的天安門旅游服務部開業(yè)。
經(jīng)市政府批準,作為北京市旅游局開展的“北京國際旅游年”的重要旅游項目,天安門城樓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黃山摘自《北京日報》2019年10月24日,賈曉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