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經濟工作面臨的突出難題是遏制通貨膨脹,穩(wěn)定物價。陳云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必須是全國一盤棋,統一物資調度,解決物資供應問題,打擊投機商,逐步遏制通貨膨脹。
遵循這樣的思路,陳云領導了著名的“米棉之戰(zhàn)”。他意識到:穩(wěn)定物價的關鍵是抓住“兩白一黑”(即大米、紗布、煤炭)。因為這些東西是城市的“命根子”,也是投機資本沖擊的主要對象。從1949年11月中旬開始,陳云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糧食和紗布等重要物資,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大量低價拋售。投機商人爭相購入,甚至不惜借高利貸。在大量購進糧食和紗布之后,價格不漲反落,最終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紛紛破產。上海乃至全國的物價開始穩(wěn)定下來。1950年春節(jié)前夕,投機分子瘋狂囤積糧食,期待著年后大賺一筆。陳云未雨綢繆,在全國范圍內周密布置了統一調度糧食的工作。春節(jié)過后,糧食仍然源源不斷地進入上海等大城市,價格不漲反跌,投機商被迫在虧本的情況下把囤積的大米全部吐了出來。
在全國一盤棋、統一物資調度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阻力。有些地區(qū)的領導干部擔心糧食運走后本地區(qū)物價上漲、農民缺糧食,不愿意外運糧食。比如,常州不肯把糧食運往上海,贛東北對杭州也搞封鎖。陳云對此提出了嚴肅批評,明確要求各地區(qū)要顧全大局,打破封鎖,讓物資自由流通。他指出:“地方如果都各自打算,分散使用力量,就不能應付目前這個局面?!?/p>
在陳云看來,搞財政經濟工作一定要有全局思維,不能只算各地方的小賬,也要算全國的大賬。如果缺乏全局思維,這場斗爭不可能取得勝利。
(眾舟摘自《黨的文獻》2019年第4期,何云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