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兒時的記憶里,每年入夏,慈祥的奶奶總是踮著小腳,忙進忙出。她在為全家人安然度夏精心準備。
我的父母都在小縣城單位里上班,一年四季工作上脫不開身,根本顧不上家。適逢夏季,奶奶總是跟爸爸多要些降溫撥款,用來做特制的小吃和涼菜,增購西瓜,換置涼席等消夏品。
奶奶的生活觀是,春秋易過,冬夏難捱。在夏季把一家人“養(yǎng)”好了,面對高溫,悠然自得,從容自在,她這個“老管家”事業(yè)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現(xiàn)在想來,一家七八個老小的備夏是項多么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傾注全身心的關愛和巨大的耐心。那時,爺爺已“走”,奶奶的身體尚健,做起事來有條不紊,心無羈絆,唯獨對自己馬虎些。奶奶的口頭禪是,老人耐熱,將就著“分享”一下福利,夏天也就扛過去了。
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奶奶備夏的工作節(jié)奏加快了。她叫小姐姐扶梯子,我們小哥倆作傳遞手,把擱置在閣樓的竹涼席拿下來。竹席是上好的老竹皮編織的,透氣、涼爽,邊緣處被奶奶縫綴上好看耐磨的荷葉邊。每床用溫水清洗過后,再放在太陽下暴曬,以達到除菌防霉的作用。待竹席徹底“冷卻”后,再鋪到每個人的床上。有的竹席用得太久,中間斷篾影響到睡覺,有礙觀瞻時,奶奶才舍得重新購置,而把淘汰掉的舊席子留作自用。
初夏,我們每個人的房間都被奶奶精心布置過:床上鋪著舒適涼爽的竹席、透氣柔和的枕頭草墊,掛著潔白輕盈的尼龍蚊帳,屋里還擺放著散發(fā)淡雅清香的花草。我們仿佛置身于充滿愛意的清涼世界里。
整個夏季,奶奶根本沒閑著。每天清晨,就數(shù)她起得最早。太陽雖未露臉,但處處彌漫著逼人的暑氣,預兆著這又是酷熱的一天。奶奶先把各房間清掃一遍,再在小院里灑上水,頓時升騰起陣陣涼意。奶奶煮好紅豆稀飯,蒸好包子和饅頭,備好一溜兒開胃小菜,又跟隔壁的阿婆相邀,踮著小腳,提著竹籃,去趕頭趟早市。
奶奶適時采購回新鮮的苦瓜、竹葉菜、嫩南瓜、鯽魚、鹵菜、綠豆、紅豆、銀耳等食材。有時,她也會帶回一些蚊香、爽身粉、洗衣粉、蒲扇、鵝毛扇、檀香扇、小孫女掛在蚊帳前的小飾物、澆花用的噴壺等,以備不時之需。
臨近下午大人們快下班,估計我們補完課或玩耍要歸家,奶奶再次出門,叫巷口的賣瓜人送個大西瓜,提前放在清冽的井水木盆里“冰鎮(zhèn)”。整個夏天,日日不輟,事無巨細,親自操勞。
奶奶的夏天,就是一碗濃郁爽口的綠豆湯,是一片紅芯沙瓤甜滋滋的西瓜,是一縷裊裊升騰彌漫房間的蚊香味,是一張驅熱避暑舒適宜人的涼竹席,是一聲趕緊沖涼解乏的催促。有了慈祥和藹的奶奶于微細處的呵護和關照,我們兒時的夏日過得快樂、溫馨,周身涼爽,時常在心里涌出對奶奶不盡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