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 魏敬
根據(jù)體育運動技能的不同特點,運動技能可以分為開放式運動技能和封閉式運動技能兩大類。其中開放式運動技能有多變性和不可預測性。開放式運動要求不確定性、快速和準確性,如球類、搏擊類等。開放式運動技能要結合時間、空間、意識和情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把比賽中可能遇到的情況放到平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不同情境的游戲或練習,結合比賽真實情境,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傳統(tǒng)的籃球擊地傳球課中,學生的練習形式多以2人原地傳接練習為主。單一的練習形式不僅枯燥、乏味,更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失去練習的動力,抑制了學生擊地傳接球能力的提升。對此,筆者結合日常籃球教學,經(jīng)過探索實踐,總結出利用場地上點、線、面結合的形式進行擊地傳球教學,更加有效地幫助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升籃球傳接球的能力。
一、點、線、面的構建
在場地上標出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大約2.5m。按照逆時針的順序,在正方形的四個角分別標上數(shù)字1、2、3、4。在1與2、3與4之間的邊線上分別畫三個點或擺放三個彩色墊,紅色點(墊)在邊線中間,兩個綠色點(墊)分別在邊線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位置(圖1)。由此,彩色點、四條邊線和整個正方形區(qū)域就構建了點、線、面。
二、點、線、面在擊地傳接球游戲中的運用
(一)點的運用
1.傳球紅綠燈
游戲目的:原地學習擊地傳球階段,借助地面紅綠點讓學生體驗正確的反彈點。
游戲方法:4名學生站在1、2、3、4號位置上,1號和2號位的學生相互進行擊地傳球,3號和4號相互進行擊地傳球。游戲開始后,學生練習擊不同的點,去探索正確的擊球點(距傳球人三分之二的位置,即遠離傳球人的綠色點)。找到正確擊球點的組完成任務(圖2)。
思考與建議:此游戲適用于學生初步學習擊地傳球技術動作階段。此階段的教學重點是找到正確的擊球點。通過擊不同的點讓學生體會傳球的出手角度、用力方向、力量大小等,同時感受接不同角度反彈球的舒適度。利用傳球和接球的雙重體驗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擊球點。當學生能原地將球傳到正確的擊球點后,可增加原地運球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原地運球幾次后再將球傳出。
2.“彈”判專家
游戲目的:學會目測判斷正確的擊球點,并將球傳在正確的擊球點上。
游戲方法:1號和4號擊地傳球、2號和3號擊地傳球,傳球者之間沒有提示點。練習者自己目測三分之二的位置,并讓球落在正確的擊球點上,完成擊地傳球(圖3)。
思考與建議:學生初步掌握了擊地傳球動作,并明確了正確的擊球點后,通過觀察—判斷—實踐—糾錯—再實踐,形成動作定型,從而真正掌握擊地傳球技術動作。在擊地傳球練習中有兩個難點:一是正確判斷擊球點的位置;二是根據(jù)判斷將球傳到正確的擊球點上。當學生攻破這兩個難點后,可將擊地傳球與原地運球或直線運球技術進行組合,做到技術之間的有效銜接。
(二)點、線的結合
1.快樂傳遞
游戲目的:鞏固學生擊地傳接球技術,銜接好接球與傳球動作,提升反應速度。
游戲方法:1號位學生持球,游戲開始后按逆時針的順序,1號把球擊地傳給2號,2號傳給3號,如此循環(huán)進行(圖4)。
思考與建議:練習前提示學生注意傳接球動作的規(guī)范性,避免因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技術動作。游戲中還要灌輸重心腳意識,因為學生的接球和傳球是兩個方向,籃球初學者很可能出現(xiàn)走步違例。因此教師要說明接球后到將球傳出前,至少有一只腳不能離開地面(不涉及運球的情況下)。讓學生在練習籃球技術的同時,也學習到了籃球理論知識。當學生能熟練傳遞一個籃球后,可適量增加籃球的數(shù)量。
2.為你加油
游戲目的:鞏固擊地傳球技術。培養(yǎng)學生傳球后跑位的意識,以及給同伴加油的習慣。
游戲方法:1號位學生持球,游戲開始后按逆時針的順序,1號把球擊地傳給2號后,1號跑向4號與之擊掌加油,再跑回原位。2號接穩(wěn)球傳給3號后,2號跑向1號與之擊掌加油。同理3號傳球給4號后與2號擊掌,4號傳1號后與3號擊掌,如此循環(huán)練習(圖5)。
思考與建議:學生掌握了擊地傳球動作后,嘗試與跑位技術進行組合練習。這樣的技術組合既簡單又實用,且能貼近籃球比賽。教師可依據(jù)傳球后跑位的形式設計多種跑位路線。
(三)點、線、面的綜合運用
1.交換陣地
游戲目的:初步體驗直線運球與擊地傳球技術的組合運用。鞏固正確的擊球點。
游戲方法:學生2人一組一個球,兩組共用一個正方形場地。以1號和3號持球為例,1號和2號一組、3號和4號一組。游戲開始,1號和3號擊地傳球給2號和4號,然后跑到2號和4號的位置,同時2號和4號接到球后運球到1號和3號位置,再將球傳給對面的同伴。如此反復練習(圖6)。
思考與建議:學生掌握了擊地傳球技術后,與直線運球技術進行組合練習,掌握兩種技術的銜接方法。游戲時,學生直線運球與傳球的銜接點容易出現(xiàn)走步違例。教師要示范并講解避免走步違例的方法。此游戲還可以增加跑位技術,如2人原地運球等待,另外2名學生徒手跑位換位,而后完成擊地傳接球。
2.緊追不舍
游戲目的:銜接好擊地傳球與直線運球技術,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游戲方法:學生4人一組站在正方形的4個點上。1號和3號持球。游戲開始后按逆時針的順序,1號把球擊地傳給2號,3號把球擊地傳給4號,然后1號和3號跑到2號和4號的位置,1號和4號接球后運球跑到1號和3號的位置,而后擊地傳球給下一個位置的人,如此循環(huán)練習(圖7)。
思考與建議:學生掌握了擊地傳球技術后,將運球技術和跑位技術進行組合練習。此游戲需要4人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無論運球的人還是跑位的人都要觀察同伴的位置,同時明確自己的位置,判斷何時該擊地傳球、何時該接球,最終完成配合。游戲初期,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教師可先讓學生用運球走來代替運球跑,同時提示學生多觀察、勤溝通,做到默契配合。熟練后,再讓學生加快運球和傳接球的速度。此游戲還可以融入反應練習。如,4人按逆時針方向運、傳球練習,聽到哨聲迅速轉變變成順時針運、傳球。
三、教學策略
(一)以點為基礎,讓學生明確正確擊球點的位置
擊地傳球最大的特點就是球要落地一次,再反彈到同伴的手中。那么球反彈到哪一點上同伴接著最舒服呢?這里需要的策略就是讓學生去實踐。練習擊地傳球的2人之間有不同顏色的三個點,讓學生嘗試擊不同的點來傳球,反復實踐。找到那個讓同伴接球最舒服的點。
學生明確了正確擊球點的位置,并在有提示點的情況下進行了反復練習。但在籃球比賽中,擊球點都是靠自己去判斷的,為與比賽接軌,這時候就有了第二個策略:目測三分之二點。場地設計中,1號和4號之間,2號和3號之間無提示點,練習時,讓學生先目測三分之二的點在哪兒,判斷好正確的擊球點之后再將球傳出。
(二)以線為方向,讓學生理解擊地傳球的意識
籃球比賽是5個人一隊,那么同伴之間就要相互適應不同的傳球力度、出手角度和球速快慢等。這里的教學策略就是不要固定傳接球人。4個人按逆時針或順時針順序完成擊地傳球,同伴之間可以換位置再嘗試練習。
在比賽中最常見的一種小配合就是傳球與跑位的運用,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傳球后跑位的意識,在賽場上只有跑位才能出現(xiàn)得分機會。練習時,讓學生沿著正方形邊線的方向擊地傳球,然后沿著另一條邊線快速跑到前一名同伴處與之擊掌,掌握擊地傳球與移動跑位技術的組合運用。
(三)以圖形為重點,讓學生體驗運傳組合的技術運用
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運球與傳球技術組合銜接很容易造成走步違例,就需要讓學生練習運球后擊地傳球,教會他們如何銜接好運球與傳接球技術,并做到不走步。將運球、傳接球、觀察、判斷、配合、跑位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濃縮的戰(zhàn)術配合。之后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這些元素。學生通過練習,學會運球觀察、跑位觀察、瞬間作出判斷,并與同伴合作,掌握擊地傳球、跑位、運球技術的組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