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與大學適應的關系研究

      2020-08-06 12:59:52楊苗苗
      高教論壇 2020年7期
      關鍵詞:歸屬感宿舍大學

      楊苗苗

      (廣東海洋大學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廣東 湛江 524088)

      一、問題提出

      大學生的發(fā)展關乎整個社會的進步,而適應和發(fā)展恰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大學生的心理機能和個性品質的發(fā)展正是在“平衡-失衡-重新平衡”的適應過程中獲得的,因此,大學生適應問題一直是高校學生工作關注的熱點。大學適應(college adjustment),部分學者也稱之為“學校適應”或“社會適應”,是指個體依據(jù)自身條件及所處的環(huán)境,不斷在認識和行動上積極地進行調整,使得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與大學環(huán)境及大學生角色相適應[2]。除性別、人格、自我概念等內部因素影響大學適應外,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家庭環(huán)境都與大學適應密切相關,而本研究的重點是宿舍人際關系這一特殊的同伴關系對大學適應的影響。

      過去關于大學適應的實證研究具有兩個特點,首先,在內容方面主要聚焦于學業(yè)適應,這與高中生學業(yè)適應研究一脈相承,但是大學生面對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更加復雜,其角色定位更加多元,除習得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之外,大學生還需建立穩(wěn)定且多層次的社交關系、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情感、明確職業(yè)發(fā)展方向與目標等。另外,過往研究的對象集中在大學新生群體,雖然新生面對的是高中跨越到大學的巨大差異的挑戰(zhàn),大學伊始的適應也直接關系到整個大學的學習生活,但因大學生每個階段所面對的環(huán)境都存在變化與挑戰(zhàn),因此,大學適應不單是新生面臨的課題,而是貫穿整個大學生活的過程。綜上,本研究是聚焦于整個大學生群體,探究宿舍人際關系對包含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七個方面大學適應的影響。

      隨著學分制的普及,大學課程突破了班級的限制,班級的群體性逐漸弱化,宿舍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信息交流的平臺、娛樂休閑的天地、思想碰撞的渠道,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了大學最小卻最重要的群體單位,而宿舍人際關系成為大學生最重要且不可回避的同伴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更積極,更有信心取得好的成績[3],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體驗更強[4-5]。作為接觸最頻繁的同伴關系,它也成為了大學生潛在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能夠直接預測大學適應[6]。若宿舍人際關系和睦,它將可能成為社會支持,而敵對或淡漠的宿舍關系,則非但不會帶來社會支持,還會引起社會排斥、孤獨等負面影響。而目前鮮有研究探索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適應的影響。

      此外,本研究還將進一步考查宿舍人際關系影響大學適應的中介機制。根據(jù)Deci和Ryan的自我決定論,歸屬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安全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所帶來的歸屬感能夠促進個體發(fā)揮最大的潛力,產(chǎn)生更多的內在動機行為[7]。而學校歸屬感(school belonging)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就讀學校在思想、情感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感覺自己在學校中被接受、尊重和支持[8]。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與大學適應呈正相關[9],而同伴關系也是影響學校歸屬感的重要因素[10],因此,現(xiàn)有研究間接支持了“同伴關系-學校歸屬感-大學適應”這一中介路徑,但目前的研究并未將三者進行綜合研究,宿舍人際關系這一特殊的同伴關系是否通過學校歸屬感影響大學適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擬通過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促進大學生的發(fā)展,維護其心理健康提供實證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于2019年10月對湛江市的兩所本科院校,以班級為單位,選取1012名大學生完成網(wǎng)上問卷調查,剔除回答有規(guī)律重復的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945份,有效回收率為93.4%。其中男生346名(36.6%),女生599名(63.4%);文史專業(yè)學生150名(15.9%),理工專業(yè)學生795名(84.1%);大一學生360名(38.1%),大二學生267名(28.2%),大三學生217名(23.0%),大四學生101名(10.7%)。

      (二) 測量工具

      大學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調查問卷[11]修訂版 共19個條目,10個反向計分條目。量表包括沖突-沖突前行為、分享行為和支持行為3個維度。其中2個條目“我不滿舍友讓我?guī)兔Υ蛩焙?“舍友總是用我打的水,我感到厭煩”,因華北與華南地區(qū)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差異,修改為“我不滿舍友讓我?guī)兔ψ鏊梢宰约鹤龅氖虑椤焙?“舍友總是用我的東西,我感到厭煩”。此量表最初是為測量新生宿舍人際關系,但內容不具有僅針對新生的特異性,同樣適用于其他年級的大學生。量表采用5點計分,分數(shù)越高,宿舍人際關系狀況越好。本研究中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76、0.75和0.76。

      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12]由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編制,共60個條目,19個反向計分條目。量表包括人際關系適應、學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滿意度等7個維度。量表采用5點計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適應狀況越好。本研究中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3~0.88。

      學校歸屬感量表[13]由Goodenow編制,經(jīng)中國香港學者翻譯。共18個條目,包括歸屬感和抵制感2 個維度。量表采用6點計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歸屬感越強。本研究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90和0.70。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 23.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對三個變量整體情況進行分析,運用相關分析對三個變量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根據(jù)溫忠麟和葉寶娟建議的中介效應檢驗流程[14],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和Hayes的PROCESS程序的Bootstrap方法對中介作用進行檢驗,并構建95%的置信區(qū)間。

      三、研究結果

      (一) 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與大學適應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

      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和大學適應的得分依次為3.92±0.58、4.29±0.72、3.49±0.60。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與大學適應總分之間兩兩呈正相關(P值均<0.01),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與7個大學適應維度得分之間兩兩呈正相關(P值均<0.01),見表1。

      表1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與大學適應的相關系數(shù)(r值, n = 945)

      (二) 學校歸屬感在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

      將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歸屬感、大學適應及各因子得分進行標準化。按照溫忠麟和葉寶娟建議,以大學適應為因變量,以宿舍人際關系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宿舍人際關系顯著預測大學適應(c=0.53, P<0.001),R2= 0.28,在加入自變量學校歸屬感后,學校歸屬感顯著預測大學適應(b=0.43, P<0.001),宿舍人際關系仍能顯著預測大學適應(c'=0.34, P<0.001),R2=0.43。以學校歸屬感為因變量,以宿舍人際關系為自變量,宿舍人際關系顯著預測學校歸屬感(a=0.43, P<0.001)。間接效應= 0.18,95%CI=[0.15,0.22] ,區(qū)間不包含0,學校歸屬感的間接效應顯著,a×b與c'同號,屬于部分中介效應,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34.82%,見下圖。以人際關系適應、學業(yè)適應、校園生活適應、擇業(yè)適應、情緒適應、自我適應和滿意度為因變量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見表2,學校歸屬感均起部分中介效應。

      表2 學校歸屬感在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適應間的中介效應(n=945, bootstraps=5000)

      圖 學校歸屬感在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適應間的中介路徑圖

      四、討論

      (一)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適應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宿舍人際關系能夠正向預測大學適應各個維度得分及總分,而過去的研究只是發(fā)現(xiàn)大學宿舍人際關系可以通過學習適應的中介作用影響學業(yè)成就[15]。首先,在關系層面,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宿舍關系可作為一種來自社會環(huán)境的應對資源,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來自他人溫暖的情感性支持以及實用的工具性支持,以幫助其順利應對適應中的困擾與問題。其次,在個體層面,宿舍人際關系的和睦也會提升大學生的生活滿意感[5],而根據(jù)積極情緒的拓展-建構理論,積極情緒具有重要的進化適應價值,不僅能夠擴展個體的注意、思維和行為的范圍,還能緩釋負面情緒帶來的滯存影響[16],所以良好宿舍人際關系帶來的積極情緒體驗可以幫助大學生面對壓力與挑戰(zhàn)時,保持專注與開放,有利于目標實現(xiàn)和問題解決,還能在大學生面對挫折時,緩解甚至解除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促進大學生順利從心理失衡狀態(tài)恢復到平衡狀態(tài),完成適應過程。

      (二)學校歸屬感在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適應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引入學校歸屬感進一步考查了宿舍人際關系影響大學適應的中介機制,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宿舍人際關系可正向預測學校歸屬感,過去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良好的人際互動和學校歸屬感呈正相關[17]。這是由于大學生處在學校環(huán)境中時,從潛意識上將接觸到的學校有關的人、事、物都看作“學?!盵18],而宿舍是大學生經(jīng)常活動的場所,室友是大學生最常接觸的人,當個體在和室友的相處中得到支持和尊重,感覺自己是宿舍的一份子時,潛意識里也會與學校建立情感聯(lián)結。另一方面,學校歸屬感能夠正向作用于大學適應,過去學校歸屬感的研究多針對青少年群體,主要研究其對學業(yè)成就的影響,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可以預測青少年學業(yè)成績的高低[10],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歸屬感不僅與學業(yè)適應有關,還與其他大學適應的維度顯著相關。根據(jù)自我決定論,個體具備自我決定的內在動機,這一動機可引導人們從事感興趣的、有助于成長和發(fā)展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與社會環(huán)境的靈活適應[19],當歸屬的需要得到滿足時,會受到來自人際關系方面的動力,個體就會沿著健康和最佳選擇的道路發(fā)展[7],所以,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讓大學生體驗來自宿舍團體的歸屬感,從而激發(fā)了自我決定的動機,促進大學生在學業(yè)、人際關系、擇業(yè)、情緒等諸多方面的適應。另外,此結果亦可從社會發(fā)展模型和社會聯(lián)結理論的角度解釋,學生和學校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是個體發(fā)展的保護因子,這一聯(lián)結會促使個體努力遵循社會期望,從而避免不良的發(fā)展結果[20]。而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是多元的,在學校歸屬感的推動下,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情緒、自我、擇業(yè)等方面都能夠積極調整以符合社會期待。這一發(fā)現(xiàn)也符合Finn的認同-參與模型,模型認為當學生認可和接受學校時,會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完成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而積極廣泛的實踐有利于學生的適應[21]。

      (三)教育建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可以促進大學適應,并且學校歸屬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這對高校的學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一方面,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應成為高校育人工作不可忽略的部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中增加宿舍人際關系管理的章節(jié),并開設人際交往及沖突管理的選修課,此外,結合團體輔導、主題班會、心理劇等多種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增強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視程度,掌握改善與促進宿舍關系的方法與技巧,從而通過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學校歸屬感作為宿舍人際關系對大學適應的影響過程的中介變量,易受到包括師生關系、發(fā)展多樣性、秩序與紀律在內的學校氛圍的影響[22],高校可通過提升學校歸屬感這一間接路徑達到促進大學生適應的目的。

      猜你喜歡
      歸屬感宿舍大學
      價值感與歸屬感
      “留白”是個大學問
      熱得快炸了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海峽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學校到底是誰的
      作品四
      絲路藝術(2018年8期)2018-09-27 09:24:40
      瑞金市| 衡阳县| 公主岭市| 万全县| 平度市| 迭部县| 永定县| 夏邑县| 鹰潭市| 张家界市| 中山市| 湖口县| 凤凰县| 兰州市| 醴陵市| 天镇县| 铁岭市| 闽侯县| 阳曲县| 焉耆| 巢湖市| 介休市| 永福县| 盐城市| 滦南县| 蓬安县| 凤阳县| 琼海市| 小金县| 镇宁| 德令哈市| 嘉兴市| 尚义县| 东丰县| 太保市| 济阳县| 皋兰县| 阿拉善左旗| 新丰县| 渝中区|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