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摘 ?要:高校的籃球課程主要是遵循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對于籃球技能的應用,從而達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通過查找文獻的方法,對創(chuàng)新型的“追層提升教學”模式進行系統(tǒng)分析,在明確教學方法的同時,對教學步驟進行詳細的論述,為我國高?;@球課程教學新方法的實踐,奠定更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 ?籃球課程 ?逐層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b)-0171-02
Abstract: The basketbal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follows the teaching mode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basketball skills 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so as to achiev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of "layer-tracing and promoting", and makes 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steps while making clear the teaching methods, it lays mor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basketbal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Basketball course; Layer by Layer; Teaching
近些年,國家體育課程不斷地深化改革,導致了在課程當中籃球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并且有較好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要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優(yōu)勢化教育,體育教師會特別重視那些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較好的學生,從而使每個班級的籃球技戰(zhàn)術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在新的籃球教學模式基礎上,總體的體育教學大綱要求對于學生個體要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相比,不再僅僅通過不斷重復技術動作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進行籃球培訓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特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達到更加全面地進行籃球教學。
我國學者對于籃球教學模式引進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其中分層教學法是將學生通過不同的特征進行分層,并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達到讓更多的學生完成學習籃球技能的目的。通過分層教學法的成功,更多的體育教師引進了另一種以分層教學法為基礎的逐層提升教學模式,能夠看出這種教學模式是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將學生個體按照更加細化的運動能力再次進行分層,從而達到逐個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效果。
1 ?“逐層提升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逐層提升教學模式是指在高校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特點,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分成各種各樣的小組,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每組進行學習效果的評估,將最先掌握的一組學生重新分層與未掌握技能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編組,從而一部分一部分地提升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最終達到更多的學生掌握技術。
1.1 逐層提升教學模式的特點
教學目標的遞進性和一致性。對于分組的學生來說,要求各組學生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從共同的運動技能學習基礎上進行同樣的教學干預。通過一段時間的評估對不同組的學生重新進行技能的測試,從而達到一部分學生的進步。
教學深度的不斷差異性。針對不同分組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學習教學任務之后有了不同的進步,這種進步來自于主觀和客觀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重新對學生個體的教學能力進行分組,導致了每一個組在完成學習之后總是有差異,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效果。
學習過程的競爭性。在逐層分層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不斷地進行小班制的教學,使得學生之間為了追求更好的教學過程,從而達到了一種競爭的目的。這種良性的競爭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同時也能夠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 ?“逐層提升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首先,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過程中,對于本班學生的指導是非常重要,要保證在共同的評價基礎上對學生不同的層次和不同的水平進行分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每組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教導教師不斷地巡視和示范。
其次,對學生在干預之后的教學評價要足夠的客觀,并且指出學生在不同層次之間提升的內容,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過程。在每次分組之前要設定一個客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地根據不同的教學水平重新分組。消除學生的心理消極態(tài)度,根據學生的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予一定的評價和獎勵。
最后,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的運動技能評價。要求學生在進行技能學習的過程中,針對自己每個層次進步的特點自我總結出一系列學習的體會,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在運動過程中自我能力的提升。體育教師要抓住在分組過程中個別學生心理變化,防止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而傷害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
3 ?結語
對于在高校中學生教學模式的不同,籃球教學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并且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的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驗證。教師對于運動項目的教學實踐,在各個項目中是相互聯通的,整個教學前后,對于學生的需要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同時能夠很好地完成對于不同特點的分層,這是“逐層提升教學”的關鍵點。
參考文獻
[1] 牟善文.美國SPARK課程模式小學生體育課能量代謝特點及干預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6.
[2] 彭海豐,鄭勇.論大學籃球教學的體制性改革與創(chuàng)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45-46.
[3] 張弓.淺析新形勢下高?;@球教學改革的思路[J].當代體育科技,2015(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