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德
模擬文題
公交車上,兩個中年人因為座位起了爭執(zhí),周圍的人表現(xiàn)不一;小區(qū)花園里,幾個老奶奶伴著音樂翩翩起舞,周圍的人群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菜市場里,攤主的吆喝聲和顧客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請你選擇一個具體場景,細細描繪場景中的眾生相吧!不少于450字。
點石成金
一個個具體場景中,人物的表現(xiàn)各有不同,抓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個性描寫,可以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能讓讀者對整個場景有清晰的了解。
如何才能描寫好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呢?請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外貌描寫抓特點
描寫人物的外貌一般采用從整體(體態(tài)、穿著、年齡等)到部分(身體部位、飾品等)的寫法,但忌從頭寫到腳,面面俱到。只要善于抓住突出的人物特點,再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寥寥幾筆就能栩栩如生地勾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整體描寫體現(xiàn)特點:“市場拐角處,有一個賣西瓜的老人,很顯然他是從鄉(xiāng)下來的,頭上一頂草帽,手中一把扇子,滿臉皺紋,能看出來是辛苦干活,日夜操勞累的?!痹偃?,局部描寫體現(xiàn)特征:“我忽然覺得她的臉十分蒼白,眼睛瞇成了一條線,丑極了?!逼浯?,穿著打扮也是外貌描寫的重要組成部分。穿著打扮能體現(xiàn)人物的職業(yè)特點,就像醫(yī)生的白大褂,警察的制服,等等。
對話描寫有分寸
寫人的作文,可以通過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寫好人物的對話呢?
語言要有個性化,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讓人物說的話反映人物的職業(yè)特點、性格特點、年齡特點。面對一件事情,大人的評論和孩子的評論一定會不同,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大人說大人話,小孩說小孩話”,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話是誰說的,符合誰的某個特點。
對話時的情態(tài)不可少。說話時總要有動作、表情和語氣,這些都是說話人的態(tài)度與感情的自然流露。下面這段對話就很有意思:
“憑什么呀?”一起被堵的好多人不約而同地喊道,“這是哪家的規(guī)定?”
那個女的也大聲嚷道:“這是我家的路,我說的就是規(guī)定!”
“憑什么你說什么就是什么!”我和表哥也在旁邊不滿地說道。
“誰說的?”那個女的氣勢洶洶,皺著眉頭大吼一聲,嚇得我和表哥不敢再說話了。
對話的形式要多樣,仔細回想我們學過的課文,對話時,“說”的位置或在前,或在后,或者在中間,這樣靈活地變化順序,有利于表情達意,讀起來更有味道。
動作描寫要貼切
人物的行為動作,是完成事件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表現(xiàn)事件的推進過程,而且可以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例如:
“嘩”,車子突然著火了,一時間火光沖天,我嚇得魂飛魄散,呆在當場。
還是有人反應靈敏,潑水的潑水,撒土的撒土。有人不知從哪兒找到一個滅火器,“哧哧哧”地噴了起來。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火被撲滅了。真是謝天謝地!“車里還有人呢!”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圍觀的幾個群眾瞬間回過神來,又七手八腳地忙起來:有的拼命撬車門,有的拿起磚頭砸玻璃,有的拿出手機撥打“120”……
這段話中的動作描寫就很貼切,不僅描繪出滅火的過程,還呈現(xiàn)出了人們的手忙腳亂,營造出一種緊張感。
心理描寫要到位
心理描寫是一種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從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shù)手法。人與人的內(nèi)心活動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心理描寫就是要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從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實、深刻、完整和感人。例如:
像這樣如果真的是有急事,我們急人之所急,能幫就幫一把。但是,那兩位爺爺奶奶呢,難道也是有事要趕時間嗎?爺爺奶奶,可不要以為自己年紀大了就可以不遵守公共秩序哦!
小作者目睹了兩位看起來勁頭十足的爺爺奶奶插隊的事,透過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發(fā)出在公眾場所應遵守公共秩序的號召。
綜上所述,要想描繪好場景中的眾生相,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人鮮明的特點,刻畫出真實的人物,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實戰(zhàn)演練一
變形記——路燈自述的故事
劉依雯
每當夜色降臨,我都會準時亮起,為行人照亮前方的道路。
沒錯,如你所見,我變成了一盞路燈,看見了某些人的無情,也感受到了人們的愛心。
現(xiàn)在,我又要一如既往地開始工作了。
“滴——滴——”熟悉的鳴笛聲響起。
雖然現(xiàn)在已是休息時間,但是在這繁華的城市里,來往奔波的人依然不少,一輛輛車排成了一條長龍。
“滴——滴——滴——”一個開著賓利的男車主不耐煩地對前面的車輛喊道:“前面的別停著不動,我有一份大合同要簽,遲了你賠得起嗎?”
前面的女車主搖下窗玻璃,說:“你有錢就開私人飛機飛過去,沒看見前面是紅燈嗎?”
“你!”男車主打開車門想找女車主的麻煩。
這時,紅燈變綠燈了,道路恢復了暢通,避免了一場糾紛的發(fā)生。
唉,現(xiàn)在的人都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吵鬧鬧,甚至大打出手,難道他們不懂得人與人之間要體諒、包容嗎?
看著漸漸安靜的街道,我又度過了平靜的一夜。
因為我是夜間工作者,所以白天是我的休息時間。工作了一晚上的我,沉沉入睡。
“哎喲!”一個蒼老的痛呼聲將我從睡夢中喚醒。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太太摔倒在地。為何沒有一個人將其扶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此時,一個小伙子將老太太輕輕扶起。本是一個溫馨的畫面,可下一秒?yún)s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老太太甩掉了小伙子的手,又躺在地上,叫喚著:“哎喲喂,你推我干嗎?我的腰啊……”
一時間,不少人圍了過來,議論紛紛。
小伙子手足無措,用蒼白無力的解釋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不是我,是她自己……”話未說完,便被老太太打斷:“嘶,我的心臟病犯了,賠錢!”
路人見事情越鬧越大,便打了110,請警察調(diào)出監(jiān)控,還了小伙子清白。
大家對小伙子樂于助人的行為贊不絕口,紛紛指責老太太為老不尊。
樂于助人是好事,以后遇到這樣的事,還是要像這位小伙子一樣勇敢地上前扶一把,畢竟這樣的“老太太”只是少數(shù)。
我是路燈,為你照亮腳下的道路,更為你照亮心里的道路。
點評
透過“路燈”的視角,看到了人間百態(tài):男女車主的對話,告訴我們?nèi)伺c人之間應該多一份體諒和包容;而老太太話語中的蠻不講理,則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不和諧的一面。習作運用人物間的對話,勾勒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贊!
【作者系湖北武漢市青山區(qū)鋼城第十七小學501班學生,置評: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