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取得了可喜成績,產(chǎn)生了一批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風(fēng)語咒》《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斬獲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大量帶有中華文化烙印的動畫電影人物紛紛亮相,用新穎的形式闡釋了當(dāng)今中國動畫電影的意蘊和精神。本文試圖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從人物塑造的來源和嘗試出發(fā),剖析理論依據(jù),提出使動畫電影人物形象鮮活起來的四個路徑:注重貼近生活,破除雅俗陋見,性情的辨析和運用,剛?cè)嶂赖乃茉炫c補充。
一、中華文化是可供深耕的沃土
(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凝結(jié)、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滋養(yǎng)、哺育了一代代中國人,浹于肌膚,淪于骨髓,具體表現(xiàn)在精神思想、語言文字、典章制度、禮樂文明、飲食服飾、建筑音樂等方面?!叭≈槐M,用之不竭”,中華文化是可供中國動畫電影人物形象塑造深耕的沃土。
(二)符合本民族文化語境
孔子說:“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1]“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盵2]左、右衽,紫、朱色,鄭聲、雅樂在本體上無實質(zhì)差異,但孔子從民族文化的角度,賦予其不同的人文內(nèi)涵,加以褒貶、區(qū)別,審美志趣、道德準(zhǔn)則寓居其中。優(yōu)秀的中國動畫電影應(yīng)根植于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挖掘民族特色,展現(xiàn)民族風(fēng)采,藝術(shù)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真摯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鳴。
(三)口耳相傳,傳播久,受眾廣,影響大
蘇軾在《東坡志林》說:“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盵3]一方面,“口耳相傳”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前提,它會為受眾預(yù)設(shè)心理選擇。受眾作為審美主體,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虛幻的感同身受,兼之刻板印象作用,自然產(chǎn)生成見。如果中國動畫電影基于經(jīng)典IP創(chuàng)作,又不落俗套,獨出機抒,“滌除玄鑒”,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另一方面,審美主體對客體的認(rèn)識和判斷,受外部的因素制約,而“口耳相傳”“耳熟能詳”摻雜著其他審美者的主觀臆斷,一旦這種主觀臆斷打著道德的幌子,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勢必擾亂且不同程度影響審美主體,如未經(jīng)審思、隨聲附和,審美主體會逐漸喪失獨立、自由的精神,成為審美的傀儡。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嘗試
(一)彌縫補缺
“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最終落腳點在盡意——即“得意忘象”,立象只是手段,千篇一律的立象,難出新意,甚至在盡意的層面產(chǎn)生偏差?!耙狻睉?yīng)是已發(fā)之意和未發(fā)之意。與其絞盡腦汁,耗費心血重復(fù)已發(fā)之意,不如另辟蹊徑,闡發(fā)未發(fā)之意,另立新象。只有充分讀懂舊形象,才能解構(gòu)、重塑新的人物形象。新舊形象、涵意間的銜接,追求自然,不著痕跡。
從塑造人物的背景看,《魔童降世》沒有簡單地沿襲“哪吒鬧?!钡臑E觴,突破了傳統(tǒng)框架的束縛,為重新刻畫人物形象提供了背景支持。從塑造人物的聚焦看,新的人物形象更具有張力,以哪吒為例,不再是因目睹巡海夜叉和東海龍王三太子作惡,出于正義,挺身而出,打死夜叉和三太子,后又為解救陳塘關(guān)百姓免于水患,使父母免受牽連,最終剖腹、剜腸、剔骨、還筋的哪吒。在經(jīng)典敘述文本中,哪吒的形象塑造過于單薄,非此即彼的善惡觀,正氣凜然的除暴安良、一人做事一人當(dāng)?shù)男惺嘛L(fēng)格??床坏侥倪赣腥魏嗡接蹲讲坏剿膬?nèi)心波瀾,未經(jīng)雕琢的平鋪直敘很難博得青睞。觀諸《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既有孩子的天真,又有成人的擔(dān)當(dāng);亦正亦邪,口是心非;受委屈了會宣泄,遭受不公肯抗?fàn)?看重親情,渴望認(rèn)可,珍重友情,吐露心扉。毋庸置疑,“哪吒”的人物形象是成功的,豐滿、真實,活靈活現(xiàn)。受眾不屑于正襟危坐為人擺布,被動接受平面化人物所謂“感人事跡”的道德宣講,但也從不吝惜對具有創(chuàng)新開拓、苦心孤詣精神的動畫電影人物新形象,鼓與呼。
(二)反道而行
人總是處在各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中,倫理角色身兼多重,所以用任何一種單調(diào)的要求去衡量、評判人是不公允的。“蓋棺定論”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旦被貼上某種偏見的標(biāo)簽,人性的復(fù)雜性被忽視,人物的鮮活性也大打折扣——高尚的高尚,卑微的卑微,臉譜化大行其道,無血無肉,正反派、善良與丑惡等均是一條道走到黑。承認(rèn)人性的復(fù)雜,等同開辟了一條替人物申辯的通道,為豐滿人物形象留有余地。
申公豹、敖丙角色很值得推敲。相比于哪吒無法撼動的主咖地位,這兩人的作用不容忽視。申公豹的第一次出場是和師兄太乙一起遵奉師命,收服混元珠。申公豹表現(xiàn)得干練果敢,太乙則一味插科打諢。原始天尊在煉化混元珠后,偏偏當(dāng)著申公豹的面將培育靈珠的任務(wù)、昆侖十二金仙的最后名額許給了憨態(tài)可掬的太乙,這怎能不激起申公豹的妒嫉、不甘?原始天尊厚此薄彼在先,申公豹妒心為惡在后,共同為哪吒人生的不平凡埋下伏筆。后來,申公豹搶奪靈珠,勾結(jié)龍族,教導(dǎo)敖丙,就是為了在原始天尊面前證明自己卓絕的實力絕不輸給“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太乙、師傅當(dāng)初的決定是欠妥和不明智的。徒弟因?qū)煾蛋才挪簧频穆裨?,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最后導(dǎo)致陳塘關(guān)的百姓險些喪命,只對申公豹興師問罪,作為師傅的原始天尊也難逃罪責(zé)。
而敖丙作為申公豹博弈的棋子(申公豹違逆師命,將靈珠注入與師尊所謂天命之人截然相反的妖族之身,或許是對原始天尊的戲謔嘲諷),也是陳塘關(guān)災(zāi)厄的施加者,不能簡單以幫兇視之。作為靈珠轉(zhuǎn)世,他善良,不僅出手解救了為海妖挾持的小女孩,還在關(guān)鍵時刻阻止了失去意識的朋友——哪吒對李靖的危險舉動——弒父,保全了朋友的名節(jié)。但他又肩負(fù)著解救龍族脫離苦海的重責(zé),為人子,他沒有理由拒絕。龍宮是困住了妖獸,也束縛了龍族,而萬龍甲——龍王的愛子之心以及龍族的期盼,千斤重?fù)?dān)壓在了敖丙肩上,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在親情和友情之間彷徨,或許后來他在申公豹的蠱惑下,準(zhǔn)備對陳塘關(guān)百姓痛下殺手,但初衷和目的,都只不過想完成父親的囑托和改變族群的命運。
段玉裁說:“雅之訓(xùn)亦云素也。正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好惡取舍。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欲。謂之俗?!盵4]“素”強調(diào)雅的外在——荊釵布裙,“正”則突出雅的內(nèi)在——守一以止?!八住北毁H斥的原因之一,在于不顧是非曲直,一味迎合權(quán)威(鄉(xiāng)愿)私欲。所以,雅具風(fēng)骨,俗有媚態(tài)。雅與俗皆被老子所謂“恒”統(tǒng)攝,王弼說:“喜怒同根,是非同門。”[5]《論語》說:“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6]孔子認(rèn)為語言有雅俗之分,正如他評價《韶》《武》盡美盡善一樣,形式奪目不足以取代道德戒律,倫理學(xué)訴求的內(nèi)核,才是判斷雅俗、妍丑的尺度。
太乙的形象可謂該劇的一大亮點,一改道骨仙風(fēng)、童顏鶴發(fā)、一本正經(jīng),易之以身寬體胖、嗜酒如命、舉止輕浮,更兼操著一口正宗四川話??此扑撞豢赡?,但他內(nèi)心卻有持守,真心善待徒弟,三番兩次在哪吒情緒失控將要鑄成大錯之時,挺身而出幫助哪吒化險為夷,甚至在哪吒和敖丙對抗天劫的最后關(guān)頭,他不計較個人得失,舍身懷抱七星寶蓮飛上天空,心里默念:“他們竟然能抵擋到現(xiàn)在,不曉得加上我能不能……”太乙明知魔丸投胎的哪吒逃不過天劫,仍不惜用師尊賜予的《山河社稷圖》悉心栽培他。反觀敖丙臨時反正,竄入空中,拋出萬龍甲為哪吒和自己抵擋天雷,眼看事情無望,申公豹哪里還管敖丙,除了抱怨一句后,就匆匆遠(yuǎn)遁他處,申公豹對敖丙沒有一絲真情實意,有的只是利用。
與太乙對哪吒深情厚誼形成對比的還有陳塘關(guān)的失明老者和百姓。也許是有感于李靖為陳塘關(guān)的奉獻(xiàn),在魔丸尚未投胎時,陳塘關(guān)的百姓,恭賀的恭賀,說親的說親,奏樂的奏樂,待魔丸成了哪吒后,百姓們不問是非,對待李靖之子——哪吒的態(tài)度陡然變化,失明老者甚至屢次以民心、道德脅迫李靖與哪吒恩斷義絕。圍觀的人群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助紂為虐,他們的內(nèi)心沒有道德戒律,服從權(quán)威(失明老者)已習(xí)以為常,“俗”得可憐。而太乙盡管外表不修邊幅,心有所持,身有所踐,無愧于“雅”。
三、人物形象“鮮活”的路徑
(一)貼近生活,有煙火氣
貼近生活是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個需要。純粹高大偉岸,沒有任何瑕疵的人物形象,不允許適當(dāng)、合理的“矮化”“丑化”,就經(jīng)不起推敲,引不起共鳴,只會招致質(zhì)疑、疏遠(yuǎn)。相比道德完人的蹈空,更欣賞人的不完滿,食人間煙火。五谷雜糧、油鹽醬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這是人間。往返廳堂、廚房,熏染煙火氣,又風(fēng)雨兼程、勞碌奔波為稻粱謀,這是人。
太乙、申公豹作為劇中神格化的人,仍然逃脫不了仙位進階的誘惑,只是一個取之以道,一個不擇手段,他們的所謂神識里還殘存著人的貪婪,也有煩惱。操著一口四川話的太乙,平易近人,沒有神仙的架子,傾其所有,教導(dǎo)哪吒,卻又愛貪杯小酌。
李靖作為嚴(yán)父,平日對哪吒管教較嚴(yán),卻不善表達(dá)。每當(dāng)哪吒在外闖禍,李靖都來善后——賠不是,求諒解。在從長生云那得知為哪吒逆天改命的方法后,他打定主意,毅然決然替子赴難。后為給哪吒慶生,他又豁出面子,一家一戶,登門拜訪,邀請眾人,這是一個父親的真實寫照,有苦,有淚,愛子之心使然。而李夫人作為慈母,當(dāng)太乙拿著拂塵沖向剛出生的哪吒,她用身軀將魔丸護在懷中,并喊道:“別傷害我的孩子,別傷害我的孩子!”什么魔丸、靈珠不重要,她在意的只因他是她的孩子。李夫人為了使哪吒卸下外界對他的偏見產(chǎn)生的包袱,故意哄騙他是靈珠,后又開解說陳塘關(guān)的百姓都要來給他慶生。李夫人固然不止一次地欺騙了哪吒,但她的人物形象不會有所跌落,反因之升華。
(二)形是載體,神是皈依
所謂神,即隱秘于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意,是人物的點睛之筆,是人物活動的不竭動力。而形,則為外在感官所認(rèn)識的人物粗糲形象。形為神服務(wù),神是形的升華。人物形象塑造成功與否,神是檢驗的標(biāo)準(zhǔn)。細(xì)膩刻畫人物內(nèi)心的漣漪,一顰一笑的神態(tài)、韻味是神和形的摩蕩。
哪吒是原始天尊指定的靈珠轉(zhuǎn)世,本該有令人羨慕的人生——投胎天命之人——李靖家,玉盤珍饈、錦衣玉食,父母寵溺、眾星捧月,在大羅金仙的點化下,勤苦練習(xí),白日飛升。一切本應(yīng)有條不紊,按部就班。但偏因申公豹的私欲作祟,顛覆了一切,魔丸的惡名,聞之戰(zhàn)栗,眾人唯恐避之不及,百姓的偏見又匯成了大河,像洪水要決堤。要么屈服,要么抗?fàn)?。玩世不恭的哪吒形象背后,是要與命運殊死搏斗。而有靈珠之實的敖丙溫潤如玉,卻內(nèi)心怯懦,因出身龍(妖)族自卑,就算行俠仗義,扶危救困,也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眾人的偏見不只是對哪吒,龍族也難逃百姓的咒罵。
哪吒、敖丙的人物形象在形、神方面的塑造互補,實質(zhì)上是一體兩面。無論哪吒抑或敖丙,都只是混元珠個性的局部展現(xiàn)。外在的形,具有不容小覷的迷惑性,內(nèi)在的神才是鬼使神差的元樞。
(三)性情交融,以真動人
道亦曰理,理在人曰性。性即理即道。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7]仁義禮智是性的本體。惻隱、羞惡、恭敬、是非是性之用,即情?!吨杏拐戮洹氛f:“喜怒哀樂之未發(fā)”[8],朱子注曰:“喜怒哀樂,情也,其未發(fā),則性也”[9]??芍?,喜怒哀樂也是情。情是性之動,性之用;性是情之體。性統(tǒng)情,情依性。
塑造人物形象時要遵循“體用不二”的思想,不以性礙情,不以情害性。簡言之,在敘述范式中,賦予所塑造人物的道德范疇(性)是一條自始至終觸發(fā)、鉗制人物情感宣泄(情)、行為抉擇(行)的隱線。隱線的設(shè)置,既需考量契合人物適宜的程度,也要顧及約定俗成的教條。性情交融的境界:以真為妙,足以釋偽,洗盡鉛華,去偽存真。
親情、友情、師徒之情是劇中情感的三種類型,像撩撥的琴弦,鳴奏著感情,抒懷著悲喜。性是人物的底色,情是人物的溫度。涂抹底色不易,注入冷暖亦難。哪吒與父母的親情、與敖丙的友情、與太乙的師徒之情,從三個不同維度勾勒了他的情感世界——哭過、笑過,也得意揚揚,也垂頭喪氣。本性難移不假,但哪吒的性不因裹挾著魔丸,就十惡不赦,顧影自憐,他的性不黑暗、陰郁、寒冷,而是光明、豁達(dá)、溫暖。在親情、友情、師徒之情不懈努力下,哪吒的性吐故納新,所以逆天改命。哪吒在生辰宴上,誤信申公豹的挑唆,念咒掙脫了乾坤圈的約束,立即陷入無意識的入魔境界,喪失本性,險些釀成大禍,所謂情亂神迷。哪吒第二次是有意識的半入魔,力量獲得極大增強,性情又克制了惡的入侵,成功阻止了敖丙的企圖,挽救了危如累卵的陳塘關(guān)。起初,哪吒識破眾人的欺騙,入魔,打斗,后被敖丙及時解救,恢復(fù)意識,羞赧而去。當(dāng)?shù)弥罹冈鵀樗奶幈甲?,為解天雷劫,不惜用生命來替代他后,對父親的感激,沖淡了所有恨。
(四)剛?cè)嶂?,相交輝映
剛和柔是在塑造人物美時的兩個傾向?!吨芤住は缔o上》說:“剛?cè)嵴?,晝夜之象也?!盵10]剛?cè)崾墙厝幌喾吹囊庀?,就好像白晝和黑夜一樣。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盵11]人兼具剛?cè)嶂?,活著時,崇尚柔弱,死了后,彰顯堅強,這是順其自然的表現(xiàn)。剛?cè)嶂劳瑫r并存,并非消亡了一個,另一個再萌蘗,只是在同一時間內(nèi),二者之間總有一個占據(jù)主導(dǎo),命之曰:“剛美”或“柔美”。
哪吒與敖丙就是“剛美”和“柔美”的代表?;鸺鈽?、混天綾、風(fēng)火輪表明了哪吒火的屬性,敖丙練習(xí)的“冰河飛泉”“寒霜殘雪”“冰玉九重天”技能則說明了他水(冰)的屬性。兩人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對應(yīng)關(guān)系:哪吒是人,卻被魔丸投胎;敖丙是妖,幸得靈族附體;哪吒大大咧咧,敖丙沉著穩(wěn)重……太乙詼諧幽默、申公豹不言茍笑。正也好、邪也罷,剛也好、柔也罷,錯綜復(fù)雜、撲朔迷離,都是在詮釋對美的理解。
結(jié)語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其頗受外界美譽的原因之一。借鑒、汲取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代表的國產(chǎn)動畫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經(jīng)驗,是推動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的應(yīng)有之義。
電影人物既是對現(xiàn)實世界中人的觀照和投射,又是一定程度的解構(gòu)和超脫,從哲學(xué)和美學(xué)的角度把握,才能洞悉人物形象的內(nèi)涵和實質(zhì)。貼近生活,是作品深入人心、感同身受的前提;形和神的取舍與側(cè)重是塑造人物的策略;性、情的刻畫,賦予了人物精神內(nèi)核;剛?cè)嶂?,則詮釋了塑造人物的不同美。
參考文獻(xiàn):
[1][2][6][7][8][9][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154,181,97,334-335,18.
[3][宋]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3.
[4][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141.
[5][11][魏]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8:6,185.
[10][清]阮元.周易兼義[M].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145.